南翔小笼推出“全家福五彩小笼”,要当网红小笼


作者:郁文艳
编辑:沙沙
时间:2017-03-22 17:54

昨天,南翔小笼在其发源地嘉定南翔的古猗园餐厅悄然推出了一款“全家福五彩小笼”,真的是五种颜色哦,誓要当网红小笼。周到君打听了一下,一笼88元,有10只小笼,昨天卖出了十多笼,似乎不如网红青团那么红啊。

5种颜色就是5个口味,采用不同内陷,一笼里每个口味的2只。

▪ 首先当然是最经典的原味小笼, 面皮采用纯净水、内陷包裹新鲜猪肉;

▪ 接着是绿色的香菇鲜肉小笼,面皮采用菠菜汁、内陷包裹新鲜香菇;

▪ 然后是黑色的黑松露鲜肉小笼2只,面皮采用墨鱼汁、内陷包裹高档黑松露;

▪ 红色的香辣鲜肉小笼,面皮采用火龙果汁、内陷包裹特调香辣酱;

▪ 最后是黄色的蛋黄鲜肉小笼,面皮采用南瓜汁、内陷包裹咸蛋黄。

古猗园工作人员介绍,全家福五彩小笼是在原有上海南翔小笼制作技艺基础上精心研发的新产品,增加了选材、榨汁、过滤、调和等制作工序,形成了多种口味、多种色彩、多种层次的特色南翔小笼。为了保证五彩小笼的纯天然、纯手工制作的最佳口感,精选了符合色彩要求的新鲜食材榨取原汁特制而成,绝不含色素!

周到君发现,近几年,具有百年传统的南翔小笼也在不断创新,从最初平民版的鲜肉小笼到土豪版的蟹粉小笼,去年10月推出了蛋黄小笼,12月推出了香菇小笼。

坦白说,这些创新小笼似乎比蛋黄青团、鲍师傅、喜茶这些网红食品红的程度逊色了一些啊。所以,也有网友在微信上留言:如果这些创新的南翔小笼能提供外卖,或者南翔小笼能走出现在的场地,到市中心开个分号,也许真能成网红小笼。

不管成不成为网红,也不管是不是创新的南翔小笼,古猗园餐厅的小笼如果堂吃(以周到君多次的体验来讲,南翔小笼一定要堂吃,买回去自己蒸出来的味道总归有那么一点不一样),永远那么美味。

如何品南翔小笼,记住这两句话,各十二字:

1、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

2、一口开天窗,二口喝汤,三口吃光。

●南翔小笼的历史故事:

南翔小笼制作技艺于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诞生,因馅料为秘制配方,制作技艺一直靠师徒之间薪火相传。

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南翔镇日华轩点心店主黄明贤对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他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为皮,猪腿精肉手工剁成的馅料加上肉皮冻制作而成。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第二代传人吴翔升在上海城隍庙开设南翔小笼馒头店。后因战乱等因素,第三代、第四代传人流失于历史记载。 

1958年,古猗园重新恢复经营南翔小笼馒头,第五代传人封荣泉改良制作工艺,使南翔小笼重回普通百姓餐桌。

1997年,李建钢成为第六代传人。2000年,他制订了该技艺的标准和规范,选料、配方、搅拌乃至揉面、擀面,每一道都有明确的标准。这两年的创新小笼正是在李建钢带领下研发出来的。

2014年,南翔小笼制作技艺正式入选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南翔小笼的制作秘籍:

南翔小笼以“皮薄、馅大、汁多、形美”著称。南翔小笼的制作技艺源自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南翔镇日华轩点心店主黄明贤对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他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为皮,每两面粉制作10只馒头,每只加馅3钱,折褶14个以上,做工的讲究使小笼形成自我特色。在上笼蒸时,必须严格控温、压力和火候,根据温度调整3至10层的笼屉高度,旺火沸水蒸5分钟,出笼时小笼呈半透明状,形如荸荠,小巧玲珑。

李建钢介绍说,南翔小笼美味的关键是秘制的馅料。它的馅料以猪腿肉为主,手工剁成,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同时,洒入少量碾碎的芝麻,以取其香。如果挑开小笼包的面皮,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味诱人的肉馅。所以吃的时候也有个名堂,叫“一口开天窗,二口喝汤,三口吃光”。

南翔小笼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遗,这一技术的后续人才也更有动力。李建钢在2000年制定了南翔小笼的制作标准和规范,并在2012年成立李建钢工作室、在2013年于上海大众工业学校开设学习班,为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储备人才。眼下,近20名年轻人已娴熟掌握南翔小笼馒头的制作技艺,成为下一代传承人的中坚力量。

古猗园餐厅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沪宜公路218号

图片来源:古猗园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