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藤园正门匾额为上海著名女书法家周慧珺题写
■申城诗人黄家锟在其诗集《沙冈杂咏》中写下了这首《冈桥紫藤》诗
■古藤园是典型的中国古典园林,以古紫藤为植物主景,假山、池塘、错落有致。
■重修的宜阳古藤藤架成为一个小庭院
■紫藤高3.7米,围1.5米,覆盖面东西24米,南北14米,枝蔓横斜,冠盖半街,虽经四百余年风雨,仍然生机蓬勃,远望如天半紫霞。
■紫藤旁的墙面镶嵌了谢冷梅题写的“宜阳古藤”榜书与古藤简介石碑。
■古藤边绽放的木绣球花
■原址位于襄阳南路、建国西路南侧的私家花园内的积翠牌坊,1997年由市文管会调拨给闵行区,1999年在古藤园内重竖,现为区级不可移动文物。
■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原址位于闵行老街前东街15号的节孝牌坊,1996年迁至古藤园内,现为区级文保建筑。
“藤植冈桥侧,蕤延荫晚凉。雨滋青叶润,风动紫花香。地僻成村小,人游引兴长。虬枝欣压架,璎珞挂斜阳。”清道光年间,申城诗人黄家锟在其诗集《沙冈杂咏》中写下了这首《冈桥紫藤》诗,诗中的紫藤至今仍在,它就是目前上海最年长的紫藤“宜阳紫藤”。
宜阳紫藤传为明嘉靖年间乡贤、诗人董宜阳手植。董宜阳(1511~1572),字子元,别号七休居士、紫冈山樵。先世从洛阳迁居吴会,又徙沙冈,即今闵行马桥,筑紫冈草堂,人称紫冈先生,古藤园中这株紫藤即为其手植。
紫藤高3.7米,围1.5米,覆盖面东西24米,南北14米,枝蔓横斜,虽经四百余年风雨,仍然生机蓬勃,因此被称为闵行古藤园中的“镇园之宝”,为沪上紫藤之最。
古藤园位于闵行区临沧路148号,原址系上海成陆前的古海岸沙冈之上,此处曾是一乡间集镇,俗称“紫藤棚镇”,镇有明代紫藤1株,即宜阳古藤,街面架棚,紫藤浓荫如盖,镇因之得名,现为闵行经济开发区临沧路。
古藤园是典型的中国古典园林,以古紫藤为植物主景,假山、池塘、错落有致。围绕池塘建有亭、桥、廊、榭、楼阁等仿古建筑,主要景点包括紫云阁、宋井亭(2012年不可移动文物目录)、积翠坊(区级不可移动文物)、节孝牌坊(区级文保)、崇德桥(2012年不可移动文物目录)、蟠龙石础、望海亭等,一派“小而精致”的江南庭园美景。
除古紫藤外,园内还广植名品花木,并且有清晰的铭牌介绍。
节孝牌坊:
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原址位于闵行老街前东街15号,被砌建于墙内,在闵行老街改造拆房时面貌显露,1996年迁至古藤园内。节孝牌坊面南,高约8米、底宽7.23米,三门四柱五顶,主机构为花岗石质,前后满雕。该坊为旌表邑人庠廪生张堃之妻孙氏抚孤守节27年,赐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
积翠牌坊:
积翠牌坊面东,坊高约5.4米,底宽2.65米,单门二柱三顶,花岗石质。据考,该坊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约250年。原址位于襄阳南路、建国西路南侧的私家花园内,1997年由市文管会调拨给闵行区,1999年在古藤园内重竖。
在闵行,除了古藤园外,闵行体育公园、莘庄公园、红园、闵行公园、吴泾公园、航华公园、华漕公园、纪王公园等,也都能觅到紫藤芳踪,但若赏最长寿紫藤,惟有古藤园。
门票:免费
地址:闵行区临沧路148号
交通:闵东线、闵环线、轨道交通5号线文井路站
温馨提示:公园没有停车场,建议赏花游客选择公交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