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东岸滨江沿线年内将建成12座园桥,专供市民漫步、骑行


作者:钟晖
编辑:孙俊毅
时间:2017-06-26 18:46

今年年底,黄浦江两岸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共45公里公共空间将贯通开放,这一休闲游览的新去处备受市民关注。然而,浦东东岸开放空间范围内有不少断点,如何弥补?26日,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对周到君披露,浦东东岸沿线将建成12座园桥,用以贯通和连接断点。这些园桥将不对机动车开放,而是专供市民漫步、跑步、骑行,还能与绿地、建筑、河道景观融为一体,成为21公里东岸纽带中的一道道亮丽风景及重要景观标志。

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兼有

目前,浦东滨江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以南范围内有数十处断点。这些断点主要是自然河道以及建筑物造成的,致使滨水步道系统不够顺畅,老百姓近水但无法亲水。“园桥”是贯通河道两岸及跨越构筑物的有效手段。

“所谓‘园桥’,主要是与一般通行机动车的桥梁进行区别。‘园桥’专门供人通行,不对机动车开放。”上海市政总院交通院副院长戴伟告诉周到君。

在建的浦东东岸沿线12座园桥,涉及跨越洋泾港、白莲泾、倪家浜、川杨河、三林北港、三林塘港等,还要跨越其昌栈、泰同栈、杨家渡轮渡等。对工期影响最大的有6座跨河桥梁,目前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

“我们对这些慢行桥梁,特别设计了供市民驻足拍照的空间。桥上的自行车道、散步通道将分开设置。此次园桥建设至关重要,可以说只有园桥建成了,今年年底的45公里公共空间的贯通就得到了重要保障。”戴伟表示。

不过,相比绿化景观,桥梁建设的安全性要求高,建设周期长,且建设过程受到河道通航通水及汛期影响,还有景观营造也不可忽视。为此,有关方面对桥梁外部造型景观概念方案进行了征集。东岸的慢行园桥,其样式各不相同,充分考虑安全、环保、舒适性,同时注重艺术与功能相结合,通过结构形式、材料选型、颜色区分等手段,以此打造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三大功能,成为浦江东岸贯通开放的关键性工程和重要亮点。

沪上将首现背索桁架桥

川杨河园桥效果图。东岸公司供图。

“在12座园桥中,最具特色的是川杨河园桥(见效果图),它是全部园桥中规模最大的,而且是黄浦江沿岸首次采用背索桁架结构,其特点是跨度大,通过两侧的背索来拉住主塔,达到受力的平衡,且能一跨过河。”戴伟告诉周到君,川杨河河口宽度大,通航标准高,主跨达到165米,这个跨度不论在车行桥或慢行桥中都属较大规模,上海的慢行桥还没出现如此大跨度。而近河口150米处有一座耀龙路川杨河桥,新桥既要使两桥景观更好融合,又要避免与老桥雷同。川杨河园桥将自行车骑行道和市民慢行道分挂桥梁两侧,做到人车分流。且为过往船只预留出连续的航道空间。

洋泾港园桥效果图。东岸公司供图。

值得一提的还有洋泾港桥(见效果图),它突破了传统桥梁的概念,将步行和骑行道实施错位高低布置,使步行和骑行的市民都能近距离观赏到黄浦江景;具体设计是:自行车骑行道布置在桥梁低侧,降低了爬坡的难度,看上去简洁轻巧,且不影响汽车人观赏沿线风景;而步行道建设在桥梁上部,不受任何外来通行物的干扰。该桥尽量做到步行和骑行分离,从贯通到连接、视点到视野、驻足到休憩三个层级进行了周密设计。

在建的白莲泾桥采用曲线设计,在河道中央向内弯曲,紧贴世博大道桥,使两桥在河道视线上融为一体,而在两侧陆地上则能更加亲水。主桥采用曲线连续钢箱梁形式,桥梁中段设月牙形观景平台,平面上以内切弧线设桥,拥有更宽阔的观江视野,使两岸连接更紧密,营造出一个具有休闲和经营性活动的休闲码头景观。此外,三林北港桥设有鱼鳍式台阶。桥梁主体结构为三跨连续梁桥结构,主跨一跨过河,桥身与扶手使用钢板焊接。

“苏州河有不少具有中外特色的桥梁,而黄浦江沿岸滨江将要出现的慢行园桥,也将各具风采,有的气势恢宏,有的婀娜多姿,也有的精致细腻,为上海桥梁家族增光添彩,游客们届时可得到视觉享受。”戴伟如是说。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