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西路花园公寓曾是“名人窝”,程乃珊在这里“写就”上海lady养成记!


作者:何雅君
编辑:林锦
时间:2017-04-26 13:42

南京西路陕西北路口的花园公寓,装着花纹考究的黑漆大铁门,门楣上用四个白色大字标示着公寓的名称,下面还有一行白色正楷,表明这里的地址是“南京西路1173弄”。↓↓↓

■ 花园公寓大门(摄影:何雅君)

每天,无数人熙熙攘攘地路过南京西路,其中不少人都会对这片样式考究的公寓投以好奇的目光。但他们多半不知,抗战胜利后,由英商建造的花园公寓曾经成了银行家程慕灏的产业。程慕灏有个大名鼎鼎的孙女叫程乃珊,是擅写海派故事的知名作家,她小时候就住在这里。

曹禺、王辛笛等名人曾住在此

■ 据说公寓本为三层,后来加建了一层(摄影:何雅君)

花园公寓建成于1930年至1931年,属英资惠罗公司物业,由荣康地产公司作为出租公寓而建造,坐落在当时的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南侧,威海卫路(今威海路)北侧,西邻西摩路(今陕西北路),东近慕尔呜路(今茂名北路),占地面积13.73亩(9153.24平方米)。

■ 小区环境优美(摄影:何雅君)

1949年,这里由政府接受管理,现在仍作为民宅使用。公寓建有混合结构四层楼公寓1排,3个单元,三层公寓3排,7个单元,二层汽车间及附屋2排,86个单元。合计建筑面积13215平方米。公寓前后都有花园,所以取名为花园公寓。

■ 小区里绿意葱茏(摄影:何雅君)

花园公寓的整个建筑空间构成上很难找到中国传统住宅建筑的要素,但还保留了以客堂为中心的空间构成形式。在建筑造型上,整片建筑群都采用了古典主义的三段式的建筑形式,即一层基座,二.三层的中段部及顶部檐部和女儿墙的四层部分,并在建筑外观上随处施以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装饰元素,仿石的基座和厚重的装饰柱给人高贵豪华的感觉。

■ 张茂渊(左)、曹禺(中)、王辛笛(右)(来源:网络)

花园公寓建成时,住客多为英侨,也住过许多名人,如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著名剧作家曹禺、著名诗人王辛笛、中国芭蕾舞先驱胡蓉蓉、名医吴旭丹、黄中,天鹅阁咖啡馆老板曹国荣等。

程乃珊祖父买下了花园公寓

■ 上海滩知名女作家程乃珊(来源:网络)

上海滩知名女作家程乃珊生前也把户口落在花园公寓。程乃珊生于上海,幼时随家人去了香港。上世纪50年代中期,12岁的程乃珊举家返沪,住进了位于南京西路1173弄的花园公寓。

■ 程乃珊的祖父程慕灏(左)(来源:网络)

说起来,这片公寓的产权还与程乃珊的祖父程慕灏有关。程慕灏16岁卷着铺盖从乡下到上海谋生,到程乃珊出生之时,已成为在上海金融界颇有地位的人物。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上海,花园公寓被作为“敌产”没收。抗战胜利后,公寓物归原主,惠罗公司决定把房产卖掉变现,供侨民回国安家津贴。于是,程慕灏和另两位银行家史久鳌、潘久芬联合,各出30万美金,把整条公寓弄堂包括沿街铺面买了下来作为投资。

■ 年轻时的程乃珊(来源:网络)

程乃珊在世时曾告诉前来采访她的《生活周刊》记者:

所谓的上海弄堂生活,其实要分三个层次:传统石库门弄堂(包括新里)、高档公寓弄堂和花园洋房弄堂。今天三房两厅、两房一厅所采用的‘一门关煞’的单元房概念,就源于公寓。而花园公寓,乃是当年著名的高档公寓之一。

■ 花园公寓里住满了居民(摄影:何雅君)

设施现代精致的公寓单元只租不卖,产权归大房东所有。为防止货币贬值,老上海公寓租金往往要支付美金或金条,所以里面的居民多为洋人和海归人士。保姆和司机的住处则和主人分开,集中在弄堂到底,两层联排房子,底下是汽车间,楼上是住房,有抽水马桶浴室,不过是公用的。

■ 小区里很有生活气息(摄影:何雅君)

佣人通过后楼梯,直接进厨房,避免了‘登堂入 室’的混杂和尴尬。

这是英国人讲究等级制的体现,却未必代表着歧视——佣人也拥有独立的小房间,保证了私人空间。海派的分寸感,正在于此。

■ 花园公寓的建筑很别致(摄影:何雅君)

值得一提的是,花园公寓底层老早开过一家首饰店,店主是张爱玲的闺蜜炎樱。小说《色·戒》中,易先生陪王佳芝去的珠宝商店就以这家店为原型。1948年左右,炎樱和父母离开上海,首饰店转手,改名为陈福昌首饰店,后停业,现已难觅踪迹了。

(参考资料:《追忆程乃珊 南京西路的上海旧梦》,登载于《生活周刊》,作者佚名。《中行地下党给予我祖父的帮助》,登载于《新民晚报》,作者程乃珊。)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