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同步迁移!古建筑地基!交替顶升!玉佛寺大雄宝殿将于寺内平移,刷新国内建筑平移新“高度”


作者:陈里予
编辑:毛奕云
时间:2017-08-24 11:08

继2003年上海音乐厅的惊世平移后,市民关注的玉佛禅寺的大雄宝殿即将“行走”。

平移将于9月2日上午十点正式启动,整体向北平移30.66米,预计将花一周的时间平移到位。为了保证原始风貌,大雄宝殿及其内部的佛像、文物,将进行整体同步平移,这在国内建筑史上尚无先例,到位后还将抬高1.05米。

香火太旺也有烦恼,大客流和消防都有隐忧

玉佛禅寺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已走过了130多个春秋。每逢重大节日、香期,更是人山人海,特别是除夕、大年初一举行新春祈福活动,单日客流量更是突破10万人次。

玉佛寺相关负责人介绍,寺院中轴线是人员最密集的区域,但现在大雄宝殿前广场空间局促,加上香火较旺,这些都会造成严重的大客流安全隐患。

如何保护建筑风貌,又能让玉佛禅寺更安全?除了将东西两侧厢房改为独立殿堂,还可以平移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整体向北平移,能够腾出更多殿前空间,从而做到疏散空间最大化。

大雄宝殿的平移相当于推一个放着宝物的八仙桌

提到建筑物平移,很多人一定都会想到2003年上海音乐厅的惊世平移。当时,上海音乐厅旧址所在地处于市政改造规划的范围内,到了非“动”不可的时候。市政府集中专家意见,决定将“年逾古稀”的上海音乐厅进行保护性迁移和功能完善性修缮。

相关人士透露:“音乐厅的平移类似于推一个箱子,而大雄宝殿平移相当于从桌腿着力推一个八仙桌,并且连着桌底下的宝物一起推,不能有任何闪失。”

大殿内的佛像不属于建筑结构的一部分,需要采取特别的保护措施保证其安全性。玉佛禅寺和工程方特别邀请上海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专家出谋划策。最后决定采用“框支撑”保护,保证佛像在平移顶升的加速瞬间能够稳如泰山。

具体施工过程是:在整体移动前,先对大雄宝殿进行全面检查和标记,对柱及墙基础及佛台基础进行勘测,然后进行基础托换、结构加固和佛像保护工作。最后把宝殿及佛像,通过托换,坐落到作为永久首层结构的钢筋同砼上托盘上,一起平移到新址。

除了需要同步迁移殿堂内佛像,玉佛寺大雄宝殿作为古建筑地基较为松散,材质是全木结构,亦使其平移难度较上海音乐厅等“年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大大提升。

如果不做妥善处理,一旦在托放平移过程中发生较大震动,地基很容易发生坍塌。为了加固大殿地基,施工方采取压力注浆的方法,将原本松散的地基变为一个坚实的整体。

顶升技术更高明,从临时支撑到交替顶升

与上海音乐厅平移相同的,玉佛禅寺大雄宝殿平移结束后,还需要在到位后顶升1.05米。但相比上海音乐厅,玉佛禅寺计划采用的交替顶升技术已比那时有了明显的提升。

十多年前,上海音乐厅的顶升采用的是临时支撑的方式,千斤顶顶升一定高度后,将整座建筑安放在临时支撑物上,再重新设置千斤顶高度,进行下一轮的顶升。在这“一顶一放”的过程很有可能会造成建筑角度扭转等问题。

大雄宝殿平移到位后,底部千斤顶将分为两组进行交替顶升,使建筑物连续受力,不发生偏斜。同时可实现连续控制和监测,还能使得工程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据工程负责人介绍,采用交替顶升系统将为工程节省1/3的时间。

目前,玉佛禅寺的大雄宝殿平移准备工作已经进行了三个月,全部在地下进行。地面之上,施工进展似乎看不出什么变化,但地面之下,工人师傅以及工程师们正在挥汗如雨地为平移准备工作而辛勤付出着,共进行十二步准备,包括室内土方开挖、托换梁施工、木柱换托,下滑道梁施工、悬浮滑移装置安装、顶升设备安装等等。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