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肚七上八下,鸭肠提三摆三”,网传“涮火锅时间表”靠谱吗?


编辑:马潇
时间:2017-08-30 16:56

最近网上一份“火锅秘笈”引发热议:

“毛肚涮10秒,七上八下;

鸭肠提三下摆三下,不超过10秒……”

不过小编想提醒大家

按照这个“口诀”吃

可能会因为寄生虫引发感染!

半熟食物容易引起肠胃感染

这份“秘笈”精确了吃火锅时的涮菜时间表:毛肚涮10秒,七上八下;鸭肠提三下摆三下,不要超过10秒;老肉片煮10分钟;虾类5分钟最鲜嫩外,花菜需要3分钟,而牛肉丸需要10分钟以上。

对此,专家表示,所谓的火锅涮菜“时间表”并一定能将生食完全烫熟,如果是半熟的肉类、海鲜中直接下肚,可能因为含有未被消灭的寄生虫等引发肠胃感染。

营养专家表示,其实,火锅吃得健康又美味,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一起来学学更好地吃火锅吧~

食物煮熟最重要

吃火锅,最重要的是把食物煮熟再入口,切忌追求嫩滑的口感而吃半生半熟的食物。吃火锅煮食物没有严格的时间表,但前提是要煮熟。

半熟的肉类、海鲜中可能含有未被杀灭的寄生虫,如果水里烫一下就吃,容易引起肠胃感染。因此,建议肉类等在火锅沸腾的情况下,完全变色再食用。

正确姿势:涮火锅时各类肉制品要煮熟,使食物在火锅汤料温度达到100℃时涮煮并保持一定的时间,至少使蛋白质凝固变性,目测鸡肉、鱼肉变成白色,猪牛羊肉变成浅褐色,虾蟹变成橙红色,加热食物的体积较大时,要延长加热时间。

蔬菜的情况则刚好相反。蔬菜的维生素丰富,但一些维生素并不耐热,长时间涮烫会让维生素快速流失,因此一些绿叶蔬菜只要稍微涮一涮就可以了

锅底最好选清淡

很多人吃完火锅后拉肚子或者便秘,说明并不适合吃辣,这类人最好选择清汤锅底或者菌菇类的锅底。

长期食用重油重辣的红汤锅,不仅对肠胃产生刺激,还容易摄入过多的脂肪和热量。如果一定要吃辣,不妨选择鸳鸯锅底,少吃辣,多吃清淡的锅底,减少对肠胃的刺激。此外也可选择清汤锅底搭配辣味的蘸酱“过过瘾”。

如果要喝汤,应该在锅底端上来煮沸后喝一点,火锅煮到最后的汤里含有大量嘌呤,火锅煮久了以后,汤底中嘌呤成分比煮前高出几十倍,患有痛风、高尿酸血症的患者绝对不适合喝汤。除了嘌呤物质高,火锅汤里的油脂和盐分量很重,汤底在*反复煮沸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亚硝酸盐*。所以吃到最后,建议大家可以只捞涮肉和涮菜,但别喝汤。

先肉再菜不科学

吃火锅,先荤还是先素,一直是网友争论的热点。一般人往往先吃肉再吃蔬菜,吃到最后饱了,蔬菜吃不了几片,容易造成营养不均,也是吃火锅长胖的一个主要原因。

建议吃火锅最先涮的应该是淀粉类的食物,如土豆片、山药等,先将胃填充一点,再吃点蔬菜,最后才涮肉,这样有利于控制总热量。且蔬菜的量最好是肉类的两倍以上。如果火锅店提供粥,可以先吃一小碗杂粮粥,对胃肠道也是一种保护。

火锅要吃得健康,荤素搭配很重要。尽量要做到种类多,单次能吃到半斤蔬菜是最好。在食材的选择上,也应当选择新鲜的食物,少食用加工过的半成品,如午餐肉、香肠等。肥胖、有慢性病的人要少点脂肪含量高的肥牛、肥羊,因为用来涮煮的肥牛羊肉片脂肪含量很高。

冷热交替最伤胃

夏天吃辣火锅,出一身汗,很多人习惯喝点冰冻饮料。但一冷一热交替,对胃黏膜的刺激很大,容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建议喝温热或常温的豆浆等饮料,火锅后也不要立即吃冷饮。

此外,刚从火锅中取出的鲜烫食物,应该稍微凉一下再吃。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60℃的温度,太烫的食物,就会损伤黏膜,而火锅里的食物一取出来就吃的话,极易烫伤口腔、舌部、食道以及胃的黏膜。

一些本来就有复发性口疮的人,吃了火锅,口疮的发病几率会大增,原有的口腔黏膜炎症也会加重。如此反复,还会诱发食道癌变。所以,吃火锅千万不可心急,从火锅中取出的食物要等降温后再入口为宜。

蘸酱“点到为止”

火锅蘸料通常是麻酱或香油,香油热量极高,芝麻酱的热量也不少。在调味时,通常还会加入各种其他的调料,很容易热量及盐分超标。专家认为,无论哪种酱料,都不宜吃得太多,既然是蘸料,蘸一点点,起到提味的作用就可以了。

总体来说,吃火锅是否健康,取决于个人的饮食习惯。“辣”是一把双刃剑,最新研究表明,适当吃辣对健康有益,但过辣和过于频繁地吃辣则对健康有影响。一般情况下,每月吃火锅最好不要超过2-3次,饮食上还是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少油少盐。


来源: 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