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肉滋味鲜美,营养丰富,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是一提到鱼刺,每个人都能讲出那么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俗话说,一朝被刺卡(qia),十年不吃鱼,周到君这就帮你驱除笼罩在心头的鱼刺阴霾。
采用这类“土办法”极易导致鱼刺位移,吞米饭、馒头可能造成鱼刺插得越深,造成化脓感染,要是再刮破血管,就更危险了。还有认为食醋的酸性可以软化鱼刺,也是不靠谱的,食醋的酸性强度不足以软化鱼刺,加之醋停留在喉咙里的时间很短,而且喝多了,还会损伤食道粘膜。有的人还对醋敏感,喝醋后可能会导致食管收缩,鱼刺更容易刺穿食道。
国庆时候,苏州的唐先生,喝鱼汤时不小心吞下了一块尖鱼刺,他采用了咽馒头的偏方,想用馒头把尖鱼刺带下去,结果险些因此而丧命。
据医师说:这个鱼刺比较大,还有一个尖端,距离患者的胸主动脉只有两毫米,假如他弯腰或者频繁咳嗽,很有可能刺穿胸主动脉造成大出血,届时后果将不堪设想。如今,唐先生需要住院进行外科开胸的手术,而罪魁祸首就是那一根小小的鱼刺。
还有什么用维生素C,用威灵仙,用橄榄油等的消刺偏方,事实上都收效甚微,可能只对那些又小又软的鱼刺有用,别迷信偏方,如若使用不慎,只会雪上加霜!
特别提醒:有时候孩子卡到鱼刺了,妈妈一心急,直接上手去抠,心想就算抠不出也可以让他吐出来。这确实是一种急救方法,但很容易伤害黏膜,加重疼痛。如果鱼刺卡得很深,又很细小,再怎么用手指抠,也是抠不出来的。
鱼刺卡到喉咙,要第一时间停止咽东西,含口水在喉咙里咕噜咕噜漱几次,如果鱼刺还没完全扎进肉里,就有可能把它冲出来。
要是刺还是没出来,就用勺子或者牙刷柄压住舌头,打手电筒仔细观察舌根、扁桃体,咽后壁等处,卡的浅的鱼刺是能看到的,用镊子夹出来就行了,动作一定要缓慢,防止刮伤喉咙。
如果感觉咽部有强烈的刺痛感,胸闷或者吞咽时喉咙下方有异物感,并伴有恶心,那可能是卡进食道了,要赶紧去挂耳鼻喉科。
■10月7日的一列高铁上,温医附二院耳鼻喉科的刘学军医生借助手机照明,用筷子当压舌板,成功为一名小男孩取出卡在喉咙的鱼刺。
孩子吃鱼不小心卡到鱼刺,父母应在家先做基本的排除工作,安慰孩子,别让他哭闹。大哭很容易让卡住的鱼刺脱落误入气道,更加危险!
可以尝试咳出。让孩子用力地咳嗽,轻拍他的背帮助他咳出。如果鱼刺较小,会伴随咳嗽时的气流排出。再者,如果鱼刺可见,就用镊子轻取。若情况复杂,切不可强取,不要犹豫,马上就医!
另外在医院,父母需要告诉医生这些信息:吃鱼的时间、卡鱼刺的部位、有什么症状、进行过哪些急救措施。帮助医生迅速判断情况,不耽误治疗。
无论是自己还是在医院取出了鱼刺,都需要仔细观察2-3天,看看喉咙痛不痛,吃饭正不正常,确定无异样才能放心。
虽然鱼刺凶猛甚至可能会不小心卡在喉咙里,但也不能因此而拒绝吃鱼。因为鱼不仅味道鲜美 , 而且营养价值极高 , 其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 , 且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吃鱼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鱼肉中还含有丰富的钙、铁维生素等营养素,小孩子多吃鱼有利于保护视力促进身体发育。只要我们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安全地享受鱼的美味。
在给老年人或儿童选择鱼时,尽量选只有一根主刺的鱼如鲈鱼、鳕鱼、武昌鱼、鳝鱼,这些鱼只有脊背刺,没有小杂刺,吃起来更省事等等,煲鲫鱼等多骨的鱼汤时,用煲鱼袋把鱼装住再煲,能避免大部分的鱼刺混入粥里。但吃的还是还是得仔细检查,避免“漏网之鱼”。
或者学习西方人,将鱼肉打成泥或者粉,用来熬粥或者熬汤都是不错的选择。成年人在醉酒时尽量不吃鱼,在吃鱼时尽量不要开怀大笑,大笑时人的食道会产生一些震动,这时若恰好吞下一根鱼刺,很有可能就会卡住。
吃鱼技巧都要在日常慢慢积累起来,比如吃带鱼的时候,就可以现将上下两边灰色部分咬下来扔掉(全是小刺),剩下来中间的肉就只包裹主干鱼刺了,很容易轻柔的剥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