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要逆天啊!
上海人,未来两三年
上海这个地方太牛了!
是的!这就是临港!
全球最大天文馆落户临港
上海天文馆最新进展
位于临港新城滴水湖畔的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自去年开工以来,建安工程进展顺利,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完成约85%的土建施工,25%的钢结构施工,球幕影院区域近日也将完成最后一次混凝土浇筑工作。
世界最大天文馆
上海天文馆工程项目
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
临港大道和环湖北三路交界处,
东南紧临春涟河。
距离轨道交通16号线滴水湖站约700米。
上海天文馆总用地面积58602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38164平方米,
包括一幢主体建筑,
以及魔力太阳塔、青少年观测基地、
大众天文台、餐厅等附属建筑,
土建投资约5.28亿元人民币。
建成后的上海天文馆
将成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
这座科普大馆不仅成为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三馆合一”
蓝图的收官之作,
而且会成为上海临港新城的新地标。
计划2017年底建筑结构封顶,
2018年展示工程进场施工,
2019年建筑竣工,
预计2020年建成开放。
将建大众天文台、魔力太阳塔等
大众天文台:里面有一个直径1米的天文望远镜,在科普领域属于最大的一个。
魔力太阳塔:白天可以观测太阳,展示效果也进行了特别设计,观众可以看到一束阳光从天而降,然后观察这束阳光如何神奇地转变成太阳像,而且在不同波段下的太阳像还大不相同。
未来将分三大展区
主展区分为“家园”、“宇宙”、“征程”三个展区:
“家园”展区:从我们熟悉的星空、日-地-月徐徐展开,带领观众漫步太阳系,穿越银河系;该展区中计划建设直径18米的光学天象厅,将十分逼真地模拟地球上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的星空。
“宇宙”展区:从时空、光、引力、元素和生命五个角度全景呈现宇宙奇妙现象,探索天体演化及运行的机理;
“征程”展区:呈现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历程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启发观众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根据建筑特点,主展区被安排在螺旋形的主建筑的主体中,而在其他区域分散式地安排了“中华问天”、“行星乐园”儿童展区、“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航向火星”等特色展区。
设计方案充满宇宙感
上海天文馆的主体建筑设计宣扬了
“时间与空间的连续性”,
反映了中国天文研究已有的丰厚积淀,
并对未来
宇宙探索仍抱有的雄心壮志。
圆洞天窗、倒转穹顶和天象厅球体
共同组成了新天文馆的主体部分。
寓意着月球、地球和太阳的“三球”,
通过建筑形态、功能
和交通流线与轨道运动相互融合,
通过走道长廊将人流
自然地引入三大主题馆内。
主建筑外的景观区域设计了
4条非同心圆的步道,
从主建筑向外自然延伸出去,
象征星系的旋臂。
主体建筑暗藏玄机,
“圆洞天窗”、“倒置穹顶”、“球幕光环”等
特色设计令建筑本身成为
一台天文仪器。
天文馆工程建设中将采用
全生命周期BIM (BuildingInformationModel)
示范应用、雨水回收利用及生态净化处理、
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利用、
导光管系统、地源热泵等技术,
建设一座节能、智慧、生态建筑。
功能定位
上海天文馆具有
教育、研究、收藏、展示、交互等基本功能,
以“塑造完整的宇宙观”为愿景,
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为使命,
将通过精彩的展示体验和丰富的教育活动,
帮助观众完整、清晰、准确地
建立起对宇宙的总体认识,
鼓励人们
感受星空、分享发现、理解宇宙、思索未来。
上海天文馆将始终致力于提升公民科学素养,
关注青少年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力争成为国际一流的天文科普传播中心、
宇宙科学体验中心、
科学文化交流中心和社会创新实践中心。
天文馆镇馆之宝
规划中的天文馆包括:
永久展厅、临时展厅、21米直径的天空数字剧场、
18米直径的光学天文馆、IMAX影院、
教育和研究中心、24米太阳望远镜、
青少年实践观测基地和天文台。
除了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星体之外,
15厘米折射望远镜、
帕兰子午仪等也将入驻其中,
成为镇馆之宝。
据悉,
上海天文馆将是上海首座、
全国第二座天文馆。
建成后,
随着15厘米折射望远镜、帕兰子午仪
等镇馆之宝的入驻,
专家表示
“将让更多人开始仰望星空,感受宇宙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