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是中国烈士纪念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你心中的英雄是谁?你追寻的英雄情怀是什么?都能在“升级版”龙华烈士纪念馆中寻求到自己的答案。位于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中央的龙华烈士纪念馆进行了20年以来的第一次整修,完全重新打造,将在10月16日正式开馆。
走进焕然一新的龙华烈士纪念馆,穿越历史,一个关于上海这座英雄城市和其中无数英雄们的故事和你面对面。龙华烈士纪念馆馆长薛峰告诉周到君,在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里,让你感受到脚下这片土地的蓬勃力量,不忘英烈初心。龙华烈士纪念馆,从上海这座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中所处重要地位、所肩负使命来选择历史事件,再从历史事件带出相应人物,完成英雄城市、英雄人物、英烈精神的三维统一,既真实深刻呈现历史又体现时代精神和上海精神。你能在烈士纪念馆国内最大的魔屏展项上寻找到《上海烈士英名录》上15085位烈士的名字和信息。更值得期待的是,散布在纪念馆里的六十九块口述屏上,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走了中国九个省,80个市县,采访到了100多位烈士后人。而在多媒体雕塑剧场里,龙华二十四烈士“死而永生”,雕塑、光影、音乐、舞蹈、朗诵五维艺术相结合,演绎着感人的英烈故事。
上海是座英雄城市,孕育无数英雄,英烈精神一直在激励着后人。
经过半年紧锣密鼓的整修后龙华烈士纪念馆将掀开神秘的面纱。
今天,周到君提前探营,这里已经完全不同。改造一新的龙华烈士纪念馆陈展面积约60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展览共分为8个部分。陈展256位上海英烈人物,1500余张照片、400余件文物、史料以及百余件艺术品,“转化”为一首“英雄壮歌”传递给观众。
这里有在龙华牺牲的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实等24位著名烈士;有瞿秋白、罗亦农、苏兆征、杨殷、罗登贤、张太雷等;也有2011年评选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彭湃、赵世炎、邹韬奋、陈延年、恽代英、钱壮飞、李白、江上青、邓中夏、向警予、张太雷、李林、李公朴、李硕勋、苏兆征、彭加木等等。
■弹痕累累的羊毛背心,它是左联烈士之一的冯铿女士,一针一线为丈夫许峨静心织成的,一旁成列的是关押烈士的镣铐。摄影 任国强
一件羊毛背心,似乎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但是仔细看,会看到数个弹孔。它是左联五烈士之一的冯铿女士一针一线为丈夫许峨精心织成的。尽管许峨十分喜欢,但他执意要冯铿穿上御寒。而就在1931年最冷的冬日里,冯铿被捕了。带着自己对丈夫和丈夫对自己的爱,她抵御住了严寒和比严寒还冷酷的敌人。直到那从黑暗深处射出的无情的子弹将这真爱洞穿。苍天有泪,20年后,又正是这一件羊毛背心,让许峨认出了冯铿,二十四烈士也同获昭雪。
自古英雄出少年,欧阳立安牺牲时,仅有17岁,是龙华二十四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恽雨堂和李文是24烈士中一对年轻的革命伴侣。迈向刑场的那晚,恽雨棠拖着沉重脚镣,迈开坚定步伐,从容不迫;李文手抚着腹中的胎儿,紧紧依偎丈夫,手挽着手向夜色中的龙华塔前行,如鲁迅先生所写:夜正长,路也正长……
龙华英烈精神还在“锐意创新”。薛峰说在推进改陈的工作中,我们感悟到民族的精英在这个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永远都是高标和引领者,在民族危难时,他们百折不挠、慨然赴死;在和平发展时,他们鞠躬尽瘁、开拓创新。因此升级版的龙华烈士纪念馆里新增了十几位当代英烈:“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上海改革浪潮中,各条战线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开拓创新的典型人物,邹碧华、汤庆福等。
让周到君感受最深的是,龙华烈士纪念馆里不仅仅是简单的人物肖像简历加照片、文物,在多媒体音乐声中,那些在上海厚重的红色文化和历史中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活生生”地出现了。薛峰透露,龙华烈士纪念馆里,多媒体展项22个,在营造出的多感观环境里,你可以去听、去看、去参与,让你融入当年的历史,全方位去感受英烈。
走进序厅,国内第一个动态雕塑多媒体音乐展项,英雄壮歌的主题音乐烘托氛围,雕塑由静转动,展示“祖国至上、无私奉献、锐意创新”汇聚为龙华精神后,与黑暗统治抗争,最终带来光明的过程。序厅两侧,金属质感的几何形格言墙引人注目,内置灯光,靠近时,格言会发亮显示。这些格言即是革命者的崇高信仰,也是照亮我们人生路的航标。
■多媒体展项《八一三淞沪战役》 摄影 任国强
多媒体互动展项《八一三淞沪抗战》生动表现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江阴沉船、八一四空战等过程在天地环境中向观众生动再现。上海沦陷后,文化界爱国人士也纷纷投入抗战洪流。一大批宣传抗战的文艺作品先后问世,这些作品赞美民族气节,动员国人坚持抗战,有力地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第四展厅的中央是一座四面互动的大屏幕,大家可以通过点击触摸来了解抗战时期文化界的经典作品,包括电影、音乐、书刊、漫画等等,还可以报名参加新四军……
上海解放前夕,为使中共上海地下组织与党中央保持联系,李白、张困斋、秦鸿钧3位共产党员在十分险恶的环境中,以秘密电台进行通讯联络。由于电台先后被国民党特务侦破,他们不幸被捕。1949年5月7日被害于浦东戚家庙。几个《发报》互动装置上,你可以体验做发报员,学习发报。
■二十四烈士雕塑多媒体剧场 摄影 任国强
在二十四烈士雕塑剧场里,围绕二十四烈士的动人故事在这里上演,二十四烈士的雕塑“活”了。薛峰透露,这个剧场是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广涌文化、上海音乐学院、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中的大量艺术工作者共同跨界打造。用现代舞的形式表现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在纪念馆展陈上,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探索和突破。舞蹈是动态的雕塑,而雕塑就是凝固的舞蹈,整个演绎的灵魂是专为龙华创作的英雄壮歌的交响音乐,这种不同领域的先锋精神碰撞出来的火花也是二十四烈士的革命思想——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真理精神。
■多媒体展项《终极密码》 摄影
不仅如此,这里还有一个容量更大的虚拟纪念馆,在观众休憩区前方的墙上,设置了目前最大的多媒体魔屏展项。它显示的内容有三类,分别是:上海15085位烈士的英名录、龙华馆藏以及上海重要革命遗址。屏上所有的信息点都可以点开,看上去是一面屏幕墙体,其实际的内容量远远超过一个纪念馆,可以在这里自由的观看比整体展览更多的内容。
首创的《英名犹在》展项,将英烈的名字以大的体块,拼成墙体,用机械的方式,此起彼伏,给人一种特殊的视觉感受。
多媒体空间互动红色讲堂也将在11月份开启。这是全国首个讲者、虚拟讲者及嘉宾讲者空间互动的多媒体课堂,还兼具向边远地区学校的直播功能。通过与校方合作开发课件,引导师生走入纪念馆,活化教学内容,先期推出王孝和烈士和梅岭三章等。而参观的观众可以透过单向玻璃,看到里面下一代生动学习革命历史知识的情景,获得另一种感动。
■大型环幕影片《仰望》 任国强
在改陈一新的龙华烈士纪念馆里,69块口述屏散布在各个展区中,每到一处都会有烈士的后代向观众叙述烈士们的故事。
为了让那些现在活着的烈士后代来亲口讲讲那些烈士,从去年年底,龙华烈士纪念馆陈列部的十几位工作人员梳理出了纪念馆里所有英烈的后代联系方式。走出上海,走近英烈的后代,用视频、声音记录,传承一份革命精神。在这近半年来,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区追寻烈士的精神。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海南九个省,保定、石家庄,常州、常熟等37个市,采访了将近百位烈士后代。很多龙华烈士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称,“为了完成这次改陈的重大任务,抛弃小家,在寻找追随的过程中,英烈后代的回忆深深打动了我们。我们也寻找到了心目中的英雄和那份英雄情怀。”
龙大道的女儿龙英尔前几年联系的时候一直记得很多父亲事情,这几年家里变故很大,年纪大了,龙英尔说话说不太清了。但是在工作人员和她面对面的2个小时中,龙英尔有一段说得特别清晰,当时龙大道给女儿取名字,英尔二字是希望像英特耐雄纳尔,寓意革命终将胜利。哥哥取名龙支雯,支是四划、雯12划,表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不要忘记这一天。
龙华烈士纪念馆陈列部工作人员苏莉敏最感动的是王青士烈士和他的家人。王青士的侄子王奇录制视频后,还将特别珍贵的烈士遗物银质挖耳勺捐给龙华烈士纪念馆,此次作为展品展示出来了。1928年7月,在安徽霍邱文字暴动,王青士为了筹集活动经费,卖掉了很多夫人陪嫁品,只留下了银质挖耳勺。在文字暴动时期,王青士写标语时,用挖耳勺另一端去敲灯芯。王奇看望伯母时候,伯母就关照王奇,每年清明扫墓带着挖耳勺,就表明夫妻团聚。
还有很多烈士后代受到烈士家属烈士的影响,也一直在努力传承了烈士的革命事迹:于秀松继子于敏从事青少年党史教育;杨贤江的孙子杨杰有自己的工作,从照片上才了解到的知道祖辈事迹以后,沿着祖辈革命路线去寻找革命事迹;林育南的孙子林荣久在祖籍地湖北黄冈,办了一个林育南的故居,家里人做讲解员讲解烈士事迹。
龙华烈士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告诉周到君,因为时间紧,这半年来,所有的双休日都是在追随烈士后代的路上。而追随之路也比想象中的更为艰辛,前期工作人员将馆里的烈士家人联系方式都打过一遍电话,一大半失联状态,或是电话空号,或是地址搬迁。最后几度周转有的通过邮件,有的通过派出所街道才知道。采访前需要对这位烈士生平事迹很了解。沟通的时候,采访问题很严谨,一遍遍对采访大纲,现场摄录的难度也很大。
■烈士介绍书签 摄影 任国强
上海是座英雄城市,作为党的诞生地、近代崛起的东方明珠,深刻地记录了中国近代从苦难到奋发的历史。无数英雄儿女在此为民族复兴的目标而前仆后继、艰难求索,他们用生命写成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薛峰告诉周到君,希望努力呈现的龙华英烈精神能成为大家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并在市民的身边广为传播。除了考虑到国内观众的参观需要外,还与上海交大语言学院合对所有版面的文字进行了英文精译。适应外国观众对中华民族精神、历史和文化的追寻需要,将上海的红色历史、英烈的精神精准的传达给外国友人,让他们也能够知晓、认识、理解、传播上海这座英雄的城市所包含的英雄精神。
在最后的缅怀厅,观众可以将参观感言书写在门票后面,挂到龙华英雄树上;如果您已经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还可以在对面英雄墙上,将自己心目中的那位英雄的书签带回家。
薛峰坦言,新的工作正在开始,要在以智慧化纪念馆的转型探索中去创造无限的可能性,搭建起便捷的知识传播平台和交流互动平台;努力建成龙陵宣传教育中心、文物收藏中心、学术研究中心;让更多的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走进龙陵,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了解龙陵,感受上海厚重的红色文化和历史积淀,成为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的一张传播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