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伏天,好难熬啊……好在,周日就是处暑节气,千盼万盼,总算是出伏了……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全国各地也都有“处暑寒来”的谚语,说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
■来源:视觉中国
但此时,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说法。这也提醒人们,秋天还会有热天气的时候,也可将此视为夏天的回光返照。
今年的“光”很厉害,“回光”也很牛!周到君查了查天气预报,虽然出了伏,这温度吧,好像没怎么下去啊!
中国气象频道的统计显示,常年8月15日以后,申城还会出现0.8个高温日,占全年比例的9.6%。从现有的天气预报来看,下周气温还有不降翻升的趋势,周中可能再次触及35℃高温线……
这个伏出的真是不干脆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中医内科主任施晓芬提醒,三伏天过后,白天依然闷热,人易疲倦、乏力,清热解暑要继续,但也要注意防秋燥。周到君总结了这五个出伏养生“一点点”,大家可以动起来了哦~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乘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
建议:除了多喝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以补水外,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也是润燥的重要环节。现在还有不少家庭每天都要开几个小时的空调,本来“秋燥”就不请自来,如果在干燥的空调房中待久了,人体的津液自然会受到更大的损伤,引起皮肤干燥、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等症状。有条件的家庭可选用空气加湿器,把空气的湿度调高,空气一湿润,皮肤的感受、呼吸都会比较舒服。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懒洋洋的,早上赖床不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所指的“秋乏”。
所以大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另外,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
■来源:视觉中国
出伏以后,气温逐渐降下来,而且出伏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出伏以后要注意勤通风,选个晴朗的日子,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保证良好的通风。服装店里挂着很多衣服不发霉就是这个道理。
从出伏到秋分(9月23日)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波动最频繁的时候,老人们常说“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潮湿闷热天气渐行渐远,昼夜温差变大,晚上睡觉要关好门窗,腹部保暖也很重要,建议盖上薄被。
衣着上也要注意,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养生先养脚,凉鞋可以收一收了哦。此外,很少有人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士穿露脐装,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而呕吐,时间长了,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等。
■来源:视觉中国
最后照例再给大家推荐几个养生食谱哦~
配料:鲜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盐、香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菠菜去根洗净,在开水锅中滚烫一下,捞出浸入凉水中,凉后捞出淋干水分,切成段,放入盘内,分别加入盐、味精、香油,搅拌均匀,再将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
功效:补肝益肾,开胸润燥。
配料:豆腐1块,青椒3个,香菜10克,香油、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腐用开水烫透,捞出晾凉,切成1厘米见方小丁。青椒用开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将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盐、味精等搅拌均匀,盛入盘内即可。
功效: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对胃口不开,食欲不振者尤其适合。
配料:干百合100克,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百合浸水一夜后,冲洗干净。莲子浸泡4小时,冲洗干净。将百合、莲子置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养心,健脾和胃。
配料:生百合60克,蜂蜜2汤勺。
做法:将百合清水洗净放入碗内,浇上蜂蜜,放入蒸锅内蒸30分钟出锅,或烘干或风干即可。分七次睡前服用。
功效:清心安神。适于睡眠不宁,惊悸易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