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武术夏令营:让孩子稳稳地站在这块土地上


编辑:唐玮
时间:2017-06-30 11:23

王崇:这个视频,吸引我的是这个男孩稳定的眼神和状态。一旁爸爸谈话的内容主要是介绍这个男孩,而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被介绍、被评价时,多多少少会感觉不自在,而这种不自在很容易让人失去自我。但他没有。他稳稳地坐在那里,这非常难得。我想,这一定与他进行武术训练有关。他的自我是清晰的。

(视频建议WIFI网络收看)

关于“少年武术夏令营”,下面的对话也许可以帮助你多了解一些组办者的想法。

对话者:

钟鹰扬:“少年武术夏令营”的主办方,自道精舍武术总监。

王崇:“少年武术夏令营”的协办方,新闻晨报沪喆学堂执行校长。

钟鹰扬:关于这次“少年武术夏令营”,作为“沪喆学堂”成立后的第一次活动,与自道精舍合作,我很高兴。你怎么想到与我们合作?

王崇: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一定是有什么东西触动了我。

钟鹰扬:是什么,说来听听?

王崇:话语总显得不够。当我在杭州第一次见到你,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小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武术比较好?”你回答:“小孩子不用太早学武术,但帮助他们保持对中华武术的兴趣很重要。”印象中,传统武术训练很重视“童子功”,加上训练手法过于辛苦、枯燥,小孩子的情感和心智得不到完整的发展,很容易对所学产生厌烦。这样的案例非常多,不仅是武术学习。作为一名现代父母,我不会让我的孩子加入到这样的学习。教师和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钟鹰扬:我明白你说的。其实,这个回答更多是在说我自己的经历,我自己就是十岁以后学武术的。而主要的武术学习是我在德国生活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德国在中国武术方面的教学很有传统和方法。

王崇: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现代化的理解、传播与教学手段。而你的经历与思考恰恰符合我想像中的武术学习方式。这是我们的机缘,我们的合作只是顺应机缘而已。

钟鹰扬:为什么是武术?

王崇:最近几年,我有机会长时间在国外生活和学习,这个经历让我有机会深入而近距离地观察国外的教育与孩子的状态。说实话,这给我很大的震撼。

钟鹰扬:比如?

王崇:比如,最简单的,孩子每天早上到学校后,他们是如何见到老师的?他们是如何开始第一堂课的学习的?

钟鹰扬:我对现在小孩子的学校生活不太了解。你看到了什么?

王崇:对于上海的学校生活,我这两年也了解得不多。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但是,当我看到国外的孩子,排成一排,安静而放松。老师站在最前面,与每一个孩子握手、问候。他们的对话有时是这样的。

老师:早上好,弗兰。

弗兰:早上好,苏珊小姐。

老师:你昨天睡得好吗?

弗兰:一般。我做了个不好的梦。

老师:噢,希望你今天可以过得愉快。

然后,老师给这个做恶梦的弗兰一个大大的拥抱。

老师:早上好,米拉。

米拉:早上好,苏珊小姐。

老师:噢,你今天带了一条新围巾。

米拉:我昨天晚上和妈妈织好的,我很喜欢。

老师:它的确很漂亮。

钟鹰扬:很好的老师。

王崇:是。我站在旁边,看着老师分别与每一个孩子握手、问候,直到最后一个孩子进入教室,老师才安静地关上门,开始新一天的学校生活。我就在想,中国的教育,哪怕什么都不改变,只是改变每天的问候方式,这个改变都是巨大的。而这个改变对教师也是很重要的精神滋养。每天,当我们这些成年人,有机会深入而认真地去关注、问候一个人时,我们的内心也被照顾。所以,“沪喆学堂”接下来要做的另一件事,就是继续顺着它的机缘,与更多的学校、教师合作,从改变每日的问候开始,让更多人体验良好互动的校园生活。

钟鹰扬:很精彩。可是,你说的这个与武术的关系是什么?

王崇:武术可以帮助孩子,将过去没有被看见,被关注,被问候的能量发出来。当他们一脚踏出,坚定地喊出“哈”音时,他们同时体验到的是确定的自我存在。当他们用力冲出拳头时,他们也将自己送入世界。武术,在我看来,更多地是帮助孩子确认自己,建立自我。现在,轮到我来问你一个问题了?

王崇:你最初为什么会去学武术?

钟鹰扬:我是十岁开始学拳的。当时我家住在香港的上水,是香港比较偏的地方,类似香港的农村。我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大人们找来一位武术老师,教当时一起玩的小朋友武术。我是其中一个,跟在里面学。我们学的是南方的拳种,叫白眉。白眉是客家人的拳术。我是客家人。除此之外,还学了一些刀法和舞狮。所以我学武术,完全是巧合。大概学了一年多二年,就到德国去了。在德国我家里是开餐馆的,餐馆里会来很多华人,刚好就认识了一位从马来西亚来的武术老师,我就跟他武术了。

王崇:这段机缘很有意思。你在德国生活了几年?

钟鹰扬:在德国待了11年。大学的时候回到中国,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读书。我在香港、德国和上海的生活经历,其实都跟武术有关。

王崇: 怎么讲?

钟鹰扬:22岁那年,我有幸在香港见到南怀瑾先生。之后的十年,到2012年南老去世,我其实都在他身边学习。我来上海读大学,也跟他有很大关系。南老晚年的时候,办了一所小学。在那所小学里,我担任中医老师。直到现在,他们的武术课、中医课,我也一直在参与。因为这个当教师的机缘,南老给我们讲了非常多的话,主要是讲什么是教育,也跟我们讲他想做的是什么样的事情。慢慢地,我能听懂一点南老在讲什么了,我希望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为这个可能的教育。因为武术对我的人生改变很大,武术不只是拳脚的功夫,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方式。

主办单位:自道精舍

协办单位:新闻晨报沪喆学堂

钟鹰扬:

生于荷兰,小学时期在香港,中学和高中在德国生活。2003年就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2008年毕业后成为国家职业中医师。

10岁开始习武,曾学习空手道、少林拳、咏春拳和太极拳等武术。15岁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生命哲学感兴趣并开始研究,大量阅读中外各种书籍。在德国、香港和中国参与众多关于生命科学活动与课程,跟随多位明师学习。2002年始跟随国学大师南怀瑾学习。2003年在上海深入学习太极拳和中医。

2010年在上海和朋友共同创立自道精舍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武术、中医和传统文教的推广。2014年创办“熙和堂中医门诊部”。

现除了武术教学和临床诊疗外,还进行身心医学方面的研究,在杂志和网络发表多篇文章。参与央视大型纪录片《千年国医》拍摄,介绍太极拳与养生。

擅长武术实战与运用太极拳、静坐与中医的正骨、针灸和汤药调理多种疾病。

王崇:

记者,家庭治疗师。大学毕业进入《解放日报》工作,后调入同一集团下的《新闻晨报》工作。二十年如一日,在自己内心挣扎与烦恼,外在没换过工作。2007年,在晨报开设“儿童教育”与“个人身心健康”专栏。一晃又十年。性格内向、害羞,但相信真理存在。

【开营时间(共7天)】

2017年8月5日(周六)——2017年8月11日(周五)

2017年8月19日(周六)——2017年8月25日(周五)

【集训内容】

儿童武术 : 体能训练 柔韧训练 静定训练

套路训练:五步拳、少林拳

体验其它国家的武术:空手道、越武道等

传统中医 :

中医特色疗法:艾灸、推拿、本草知识

中药实地考察:参观百草园

国学文化:

读经:节选《论语》、《大学》、《笠翁对韵》等

故事会:自古英雄出少年

日程表

夏令营每天集训时间从上午09:00至下午16:30,具体安排如下:

09:00-10:00 中医

10:10-11:10 国学

11:20-11:50 读经

12:00-13:30 午餐&午休

13:30-14:00 静定

14:10-15:10 禅武

15:10-15:30 点心

15:30-16:30 禅武

课程及活动会依上课时具体状况作出调整。

【招生信息】

招生对象:7-12岁儿童

招生人数:40人

集训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碧波路456号A301

咨询电话:021-38980170

咨询手机:17301836170 费小姐

咨询微信:17301836170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17年7月31日截止

报名方式:请点击最左下方“阅读原文”(Read more)并根据提示填写、提交表单。报名以缴费为准,请在提交报名表后主动完成付款。

【集训营费用】

集训营费用为6000元/人,含课程、午餐、下午茶、外出活动等相关费用。

【报名优惠】

7.15日前报名享受9折优惠,自道学员再减300

*本次课程除外出活动、午餐和下午茶外,不提供食宿、交通,请学员根据行程自行安排。

【付款方式】

报名以缴费为准,请在提交报名表后主动完成付款,付款信息如下

银行转账:

户名:蒋凌峰

账号:6225 8821 0744 6509

开户行:招商银行上海分行长乐路支行

*付款请备注 姓名+联系方式+儿童武术夏令营

【教练组】

徐斌

自道武术教练,具备丰富的武术教学经验,11岁起学习武术传统套路开始,七年修习,苦练五步拳、长拳、黑虎拳、少林拳等,打下扎实的武术基本功,此外经过八年专业的越武道学习。于2010年结缘自道精舍武术总教练钟鹰扬先生,学习叶问系咏春拳至今,因其对咏春拳法、拳理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在实战中运用自如,经钟师严格考核后成为自道武术教练。

朱桥

自道精舍武术教练,专业建筑师。自幼对武术有浓厚兴趣,几年前机缘之下,有幸于自道精舍随钟鹰扬老师修习杨氏太极拳,兼修叶问系咏春拳等武艺。深入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震撼于古人先贤体用之智慧,心神向往。遂诚意正心,勤学苦练,不敢懈怠,以求文武互参,继承古人之绝学,了悟生命之道。发愿将习武受益之处分享众人,让更多人身心俱安!

付华军

上海自道精舍武术教练,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以为往圣继绝学之心于山医命卜相中游猎数载,后师从祁道长处习得师承八段锦,又拜师至阳习练易筋经,之后因缘际会之下拜入钟老师门下学习杨氏太极拳,日练不辍,以求以武入道,参悟人生。愿诚意正心,与大家一起探寻心安自在之道。

刘国展

马来西亚华裔,自道精舍武术教练,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于2013年到自道精舍学习杨氏太极拳,感悟传统文化对生命健康的指导意义,并将太极拳哲理运用于中医诊疗之中。习拳数载,渐从武术中体悟出生命、搏击、医道方面的相通性,常以武术练习功法对病患进行导引锻炼,获益良多。现潜心学习传统文化,励志将武、医结合发扬,为文化传承略尽绵力。

扫描二维码

进入报名链接


来源:新闻晨报沪喆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