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男生高校“蹭课”,半年来他已听了数十场“大咖课”


作者:林颖颖
编辑:杨青霞
时间:2017-04-20 19:58

西装革履的一排大牛教授,中间突然出现了一位打着红领巾的小男孩,这样的画风一时让人有些难以适应,而当这位小男孩自如地用英语与身边的一位洋专家交流时,人们的眼光更是忍不住被吸引。

要知道,这位专家可是同济全校的座上宾、今天受聘同济教授、同济附属东方医院“马歇尔消化疾病国际诊疗中心”主任的诺贝尔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他今天下午在同济做了题为《从医师到大师》的演讲。

而小男孩陈颢文则是一位“不请自来”的上海小学生。记者现场对话陈颢文和他的妈妈,才发现半年来这个10岁的孩子不仅在同济,还在复旦、上海交大等上海多所高校和部分博物馆“蹭”了数十场讲座。在对话中,陈颢文显示出了远超乎他年龄的阅历和学识,他说,来大学听讲座是自己最开心的事情。

向诺奖得主抛出专业问题

10岁小男孩引来同济高材生“围观”

陈颢文请教马歇尔教授问题

“您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导致胃溃疡,那么我们该用什么药呢?”

“可以用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

“可是我看过一本书,叫《消失的维生素》,上面写人类滥用抗生素,也出现了很多副作用?”

“确实啊,抗生素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但是也会出现耐药的情况。”……

这样一段“专业”的问答,正来自陈颢文和诺奖得主巴里·马歇尔。今天下午,在听完巴里·马歇尔的精彩讲座后,陈颢文意犹未尽,前去向这位诺奖得主频频发问。

和巴里·马歇尔受邀前来不同,陈颢文可以说是不请自来。“我妈妈在网上看到这个讲座信息,我很感兴趣,就来了”,陈颢文一脸淡定地告诉记者。

同济医学院骨科专业研一学生曹晶晶是这个讲座的志愿者之一,对这个大眼睛的小弟弟,曹晶晶用“太特别”来形容。“讲座开始前,他走过来问我,第二排可以坐人吗?”在得到允许后,陈颢文便大大方方地走进,聚精会神地听起课来。

讲座一结束,几个志愿者同学都围了过来。“小弟弟,你太厉害了,你是哪个小学的,讲座听得懂吗?“

“听得懂!”陈颢文随后淡定地一一应答。在听说了他广泛的涉猎面后,几位名校高材生都大吃一惊。“太了不起了,什么都懂!他的知识已经大大超过了同年龄阶段的人”,同济医学院骨科专业硕士生裴小龙忍不住感叹。

半年来蹭了数十场高校讲座

书上全是“大咖”签名

陈颢文与同济学生合影

这并不是陈颢文第一次出现在大学的讲座现场。最近半年来,他频频到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等高校汲取大师课的养料。

“如果有好的讲座,我就会向他老师请假,带他来听”。陪孩子前来的陈妈妈告诉记者,就在昨天晚上,儿子还去复旦大学听了G20峰会文艺演出琵琶独奏女神赵聪的演讲,以及赵聪与复旦哲学教授张汝伦的对话。上周去听了一场关于丝绸之路的演讲。近期儿子听过的讲座主角还有: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巴里·夏普莱斯教授、航天英模景海鹏、陈冬等。

而同济汪品先院士的讲座,也是陈颢文最近很热衷的:“汪品先院士讲海洋生物,从各种视角去讲,太有意思了!”

每次听讲座,陈颢文都会带上自己最近正在读的书,请对方签名。记者看到,他昨天带了一本全英文科普书籍《THING EXPLAINER》,上面布满了各种签名和寄语:同济的汪品先院士、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弗兰科潘等等。

“天文、地理、海洋、科学国学、哲学、军事……我都喜欢听”,陈颢文说,自己以后想当一个天文学家:“我最近正在研究引力波,非常有趣”。今天听完医学诺奖得主的演讲,他又对细菌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也可以这样说:人类是地球的寄生虫,病毒是杀灭这些‘寄生虫’的杀虫剂”。

今天傍晚4点半,陈颢文和妈妈走出同济校园,赶往下一站复旦大学,因为两个小时后,那里将有一场历史讲座上场。

[对话陈颢文妈妈]

记者: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到处听讲座的?

陈妈妈:因为我们工作的关系,孩子以前在广东读书,去年12月回到上海。今年1月份,他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听了一场讲座,是一位援助非洲的无国界医生,讲述与埃博拉病毒斗争的故事。他听了以后很着迷。我想上海的大学和一些场馆有那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用起来呢?

记者:我看你把孩子听讲座的信息发到朋友圈,朋友们怎么看?

陈妈妈:他们会有些惊讶。问得最多的是:大学讲座真的可以随便进去听吗?不用门票吗?其实大学真的很开放,老师同学们都非常和善。

记者:如果上课时间来听讲座,要向老师请假吧?

陈妈妈:是的。到大学里来听讲座,对他实在很有益。我也跟老师沟通过了。而且我们来听讲座都随身带着作业,一有时间就会学习。而且大学很多讲座都是放在晚上。除了讲座,我们平时也会到课堂上去旁听,有些教授和大学生都认识他了。有一个复旦医学院的学生还跟他成为了好朋友,平时孩子经常在微信上跟他交流。

记者:你这样培养孩子,希望有什么样的结果?

陈妈妈:我最看重的是,他现在学得很开心。我关注了5年的小升初,也看到有些家长就是盯着孩子刷题,只是为了升入一所好的初中。但是,我也听说,有的孩子到了初中、高中,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连课内的作业都不想做了。我最近带孩子在大学听课,也看到很精彩的讲座,有的学生却在低头玩手机。

我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结果,但是我也不太看重结果。我唯一希望的是,以后他出了大学,还能保持终身学习的兴趣,这才是真正的结果。

记者:我很好奇你的职业。

陈妈妈:我和我先生都是经商的。其实现在很多大学生都说毕业后要创业,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主见和创新,是做不好的。现在孩子正是需要树立创新意识和需要好榜样的时候,高校的大师讲座都非常精彩,充满了宝贵的经验和创新精神,他们也都是值得孩子学习的榜样。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