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上海博物馆竟然把南门拆了!究竟为了啥?


编辑:熊晓晔
时间:2017-11-09 12:54


夜幕降临,上海博物馆却在悄悄“搞事情”。位于武胜路上的上博南门被8名壮汉扛着,费力地从门框内卸下。“门玻璃超厚,这扇门得有千把斤。”门口的保安看着感叹。


好端端的大门为何要拆下?原来,这是为即将于11月29日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做准备。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看看什么珍贵的巨型文物需要这样的礼遇。



本次展览遴选了山西博物院珍藏的北朝和宋金元时期的12组代表性壁画,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展出。


为了将一件巨型北朝壁画(长3.2米,高3.5米)搬入馆内,上海博物馆博昨日(11月8日)傍晚闭馆后拆除南门,这在上博人民广场本馆开馆21年来的展览史中尚属首次。

 

把文物运进上博需要几个步骤


工作人员拆下600斤重的南门大玻璃

 

运送文物的车陆续抵达上博

 

“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

(局部)开始进场

 

终于等到最大的一件

“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道北壁”壁画

由于体积大,展品只能倾斜固定在支架上


工人拆下固定锁,等待卸车


移至南门

 

众人合力将展品放平


搬上台阶

 

移进上海博物馆

 

进入展厅

 

静候开箱点交

 

“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是迄今为止国内举办规模最大的一次古代壁画特展。


  • “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道北壁”



该墓墓道北壁壁画已经修复,图中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木结构建筑,屋顶正上方绘一火盆,左右两侧各绘一兽首鸟身的怪兽形象。建筑中华丽的门楼、庑殿顶、复杂的斗拱、重复的额枋、特殊的瓦钉、彩色的铺地砖,建筑中的一砖一瓦都生动、逼真,特别是双柱式的斗拱在以往的资料中未曾见过。这是首次在同时期墓葬壁画中发现木结构建筑,让观众有幸第一次在壁画中领略到北朝建筑的风采。

 

  • “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



山西博物院采用“复原性保护”的新方式,把原本置于自然环境中“不可移动”的壁画切割成数十个块面,揭取搬迁后,进行修复、养护,再按照原有的墓葬结构拼接复原。在不久以后,观众就可以在一楼展厅中身临其境,进入到复原后的“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内部参观,近距离欣赏这组气势恢弘的北朝壁画。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