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上海地铁里老人强行要求女生让出爱心座椅的视频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热议。
视频显示,一名女孩正在对一位坐在爱心专座上的老人大声说“凭什么让给你?你态度好一点的话,我生病了也会让给你的”。随后车厢内其他乘客也开始指责老人,大喊老人“耍流氓”,老人随即激烈回应并破口大骂。
现场目击者表示,最开始女孩坐在爱心专座上,老人上车后强行要求女孩让座。遭到拒绝后,老人一直拉扯并辱骂女孩,甚至直接坐在女孩腿上逼其让座。该举动引起众多车内乘客不满,纷纷对其指责。老人也不含糊,直接与乘客互怼。
事件发生后,网友的评论也有些一边倒的趋势
事实上,作为给“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乘客提供方便的“爱心座椅”,需要乘客与乘客之间的相互体谅理解,和相互信任配合。“爱心座椅”不仅针对“老人”,还包括体弱、生病、残障、怀孕等诸多行动不便、需要帮助的其他群体。
同样,“爱心座椅”更是一个“文明公约”,它最大限度地为特殊乘客提供帮助,力求更合理化的分配公共资源,平衡好整个群体的出行体验。当有乘客需要时,它可以“优先”发挥作用,发扬“互相帮助”的传统美德。而整个过程建立在乘客之间自觉、自愿,彼此文明、友好的基础上,并非强制要求。
正因为如此,“爱心座椅”是体现现代社会人性化、文明化的具化事物,它所表现出来的也应是现代文明对弱势群体的关照。相反,如果在“让座”过程中,彼此双方产生不愉快、不文明的情形,形成“负能量”,则与它原本“爱心、帮助、文明”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其实,所谓“爱心座椅”的“爱心”,不仅是指“让座”的乘客,在“起心动念”和“起身让座”的那一刻,是善,是爱;它也是指“被让”的乘客,在得到他人礼让的座位后,有没有感受到对方的关爱与友善,从内心升起感谢与赞叹?推而广之,即使需要一个座位,在提出让座的请求时,有没有自谦、恭敬、文明的言行?如果双方的“爱心”联通了,这样的让座就更加“圆满”!
在上海地铁乘客之间每天上演着无数的“爱心让座”,而绝大多数的让座行为,结局都是美好的,传递着“正能量”。我们由衷地点赞!我们为每个行善让座的乘客点赞,也为每个因为被让坐而心存感激的乘客点赞。当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随喜与感恩之情,出行才会变得更有温度,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