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魔都最热门的展览莫过于正在上博举办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但观众火爆,建议错峰参观。
本周,钟汉良来上海举办视觉艺术展,带来摄影佳作;《古风今韵——唐诗宋词书画展》让你品味画里的诗意。在触觉艺术馆举办的《管中窥物——杨晓伟个展》汇集了一位青年艺术家的求艺历程,《无观——蒋铁骊雕塑作品展》展示了雕塑家的生活日记;《当下‧无界‧跨域 ——当代艺术三个展》也极富创意。
钟汉良视觉艺术展
时间:即日起至9月30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馆
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上海当代艺术馆与知名演员钟汉良合作呈现“钟汉良视觉艺术展”。在香港出生,两岸三地奋斗打拼,颇受观众喜爱的钟汉良,长年在影视、音乐发展之余,也一直在进行着摄影艺术等方面的探索和创作。
钟汉良说,“在这次个展里,可以更多地知道我是个怎么样的人,我想要表达的世界观,以及我对自己生命历程的一种分享。”
■展厅现场
展览分成“香港香港波澜壮阔”、 “遇见自己乐作人生” 、 “风景风情森林故事”、“葵花向阳不忘初心”、“时光印迹永恒不灭”、“花花世界众生之相”6大主题板块,通过钟汉良的摄影作品,结合AR技术、影像装置、光雕投影技术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折射出他眼中香港乃至世界城市的变迁。展览最大的投射影像高达2.5米,重现1997年7月1日至今的香港市容市貌。
这些作品是他过去20年的创作,除了照片,还加入了装置艺术元素,让照片有更加丰富的呈现效果。
■钟汉良摄影《门的故事》
■钟汉良摄影《一叶知秋》
■钟汉良摄影《人闲花影》
展厅二楼还有一个小小的移动图书馆,钟汉良希望观众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坐下,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翻阅,享受安静美好的时光。展览结束后,这些图书将会送往各个学校的图书馆。
古风今韵—唐诗宋词书画展
时间:即日起—6月30日
地点:上海文联展厅(延安西路200号)
展览由民革上海市委会主办,民革上海香山画院和民革上海香山书画社承办。
■毛冬华绘苏轼诗意
■毛国伦绘陆游诗意
■江宏绘辛弃疾诗意
■张渭人绘杜甫诗意
展出由上海40名优秀书画家以唐诗宋词名句佳篇为题材而创作的70幅作品。诗书画一体,自古就是中国文人书画家秉持的优良传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本次画展中,中青年画家们用极具时代风貌的创意和手法来诠释古诗旧词,让人耳目一新。
管中窥物——杨晓伟个展
时间:7月1日——7月16日
地点:上海触觉艺术馆(龙吴路4221号)
展出杨晓伟30余件架上绘画作品,包括油画、版画、综合材料等。杨晓伟1986年生于甘肃兰州,这些作品是他在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第一工作室攻读艺术硕士期间的创作实践。从兰州到上海求学求艺,三年的浸润更多是价值观的转变和艺术理念反复的推倒和重建。这些精神层次的破立,在他的作品里近乎完整地展现出来。
■杨晓伟油画《汤谷》
■杨晓伟铜版画《小头猫1》
■杨晓伟铜版画《芭蕉叶》
有人形容,杨晓伟的画,无论他画孩子,胡杨,还是星空漩涡,其实都是在画他的心。
当下‧无界‧跨域 -- 当代艺术三个展
时间:7月1日-7月16日
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多伦路27号)
展览由台湾知名策展人、艺术家蔡志荣策划,以三个展的形式分别呈现林霞、傅作新、清水峰子三位艺术家创作的装置、绘画和影像作品。
■林霞装置《Cells 2 》
■傅作新作品《六月三十又一天》
■清水峰子装置作品《千字涟漪》
展览中,艺术家以自身身体当作创作的直接或间接媒介,透过身体所经历的事件、或自我身体所介入的行为,转译成一种语言符码,真切诠释出艺术家抽象的内在风景。三位有着相似的背景、又面对同等环境考验的艺术家,精确而敏锐地藉作品反映着时代变动,借用多元媒介、突出的艺术语言,完整体现当代艺术家的新颖感知与丰富的个人体验。
“无观——蒋铁骊雕塑作品展”
时间:7月2日至8月3日
地点:中华艺术宫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学院承办。该展缘起于上海文联优秀艺术家推介计划。该计划旨在对能够代表上海文艺创作面貌并具有突出表现的艺术家予以重点扶持及进行全面推介。
■蒋铁骊雕塑《快乐步伐》
■蒋铁骊雕塑《相守者》
■蒋铁骊雕塑《生活日记-2》
■蒋铁骊雕塑《生活日记-5》
■蒋铁骊雕塑《生活日记-19》
本次展览的主题“无观”,是蒋铁骊应友人的建议命名。这里的“无观”按道家“无为无不为”引申为“无观无不观”。
展出作品既富有时代特征,又具有穿越时空的人物群像。 蒋铁骊的雕塑风格在保持学院派的基础上,正实现着个人化的追寻和突破。如《生活日记》系列作品,在特立独行的艺术表达中,一个庞大的思想库和图像库正在渐渐成型。他的创作正在从艺术的本体接近人性的本质,其内在的精神能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共鸣与认可。
琥珀精品文化展
时间:7月2日至7月6日
地点:玉佛禅寺觉群中心二楼
在这场名为“时光之印,千年之约”的琥珀精品文化展上,可以近距离欣赏到数万件琥珀蜜蜡制品。乐印琥珀带来了大量罕见的琥珀蜜蜡的精品原石,还有美轮美奂的山水摆件和时尚工艺品等。
■参展作品
展览中的“镇展之宝”,是一件巨大的、约1公斤重的蜜蜡原石,上面留有2000万年前的“五指”印痕,神秘震撼。乐印琥珀的工匠们借助传统海派的牙雕玉雕工艺,创作了大量精美艺术品和把玩件,体现了琥珀工艺的创新和突破。
同济大学教授亓利剑教授将现场讲解琥珀鉴赏相关知识。此外,还有工匠们现场展示精湛的制作工艺和饰品编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