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中国姐妹在日本遇害,并遭抛尸山林的消息震惊日本,也引起国内高度关注。根据日本媒体16日的最新报道,嫌犯基本确定,但真相仍有待查明。此事给在日本的华人带来不小的心理冲击。15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布公告,再次提醒中国公民加强自我保护。
据报道,日本警方目前根据监控等证据,基本确定姐姐陈宝兰的男朋友有重大嫌疑。该男子30岁左右,日本籍,现在没有工作,数年前开始和陈宝兰交往。视频显示,他在6日凌晨曾进入姐妹在横滨市共同居住的房间,手里拿着绳子。当时,只有陈宝兰在,妹妹陈宝珍5时左右回到家里,姐妹俩之后就再没有走出房间。目前根据司法解剖的结论,两人是因颈部被压迫导致窒息而死。
6日,上述日本男子10时左右才离开姐妹房间。7日天还未亮,该男子再次出现,并在房间停留5分钟,随后拿着两个行李箱出去了。不长时间,他又返回房间,这次拿着塑料袋一样的东西出来,驾车至秦野市内。目前,日本警方认为两姐妹6日上午已经死亡,并正在进行更详细调查。据报道,遇害姐妹是以留学生签证赴日的。
此前也曾发生过在日中国女留学生被害事件,为什么这次会格外引人关注?据记者了解,这不仅因为被装在行李箱中抛尸野外的情节令人震惊,而且两姐妹同时遇害非常罕见,令在日华人社会感到难以置信。之前曾发生过中国女留学生被中国人杀害的事件,而这次凶手是个日本人,让日中两国社会都充满担忧。此外,发生在美国的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失踪一案尚未查明,日本就又发生这样的事情。
日本一向给人以治安良好的印象,但据统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有4名中国女留学生非正常死亡。今年4月,一名20岁的女留学生被发现死在公寓内,她居室内的冰箱里还有一具婴儿尸体。去年11月,女留学生江歌被室友的中国恋人杀死。
近一年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已经发布12条相关的领事提醒,尤其是针对安全的。15日,中国大使馆再次发布提醒说,近年来,日本发生数起涉及在日中国公民的偷窃、暴力、杀人、抢劫等类型的刑事案件,致使在日中国公民蒙受人身、财物方面的损失,提醒在日中国公民加强自我保护。
据《福州晚报》7月15日报道,针对日前在日本横滨被证实遭杀害的福建姐妹一事,记者了解到,两姐妹均为福清江镜镇文房村人。该报记者采访了该对姐妹花的父亲陈先生,陈先生回顾了得知姐妹被杀害的过程,并称女儿对父亲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谢谢爸爸”。
陈先生表示,出事的是自己二女儿和三女儿,他是7月7号从女儿朋友处得到消息,才知道两个女儿失去了联系,从那以后自己就开始担心可能出事。陈先生向记者证实了日本媒体对事发过程的相关报道,称通过在日本的朋友查看的监控视频,6日凌晨确实有一个戴帽子及口罩的可疑男子进入女儿家,用钥匙打开了房门并多次进出女儿家,最后却是没戴帽子和口罩,背着大包裹离开。涉嫌杀害自己女儿的凶手确实跟女儿相熟,但尚不清楚此人为何要将女儿杀害。虽然目前凶手已经被日本警方抓获,但他怀疑凶手可能还有同伙。
陈先生表示,二女儿在日本呆了有7年,三女儿在日本呆了5年,两人都是高中毕业于福清元洪高级中学,并在毕业后留学日本。姐妹俩在日本相依为命,非常努力。由于女儿在海外,平时与女儿都是通过微信保持联系。陈先生称,姐妹俩平时非常乖巧懂事,并且非常孝顺,经常从日本给家人寄东西,叮嘱在家的父母注意身体。
陈先生回忆称,在失去联系的前一天,两个女儿和朋友刚刚旅游完回横滨。在当天傍晚,他刚刚给女儿寄了喜欢吃的家乡特产,并且还和她们通过微信视频聊天。听到他给女儿寄了好吃的特产,女儿在视频聊天的最后一句话,还特意说:谢谢爸爸。
“当天寄给女儿的包裹再也无人签收了,再也吃不到爸爸妈妈给她们寄的家乡特产了。”连续多日的焦急等待,已经让陈先生声音开始沙哑,变得憔悴。
■陈氏姐妹被抛尸的地点
陈先生还表示,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已和他取得联系,他今天刚刚办了护照,现在希望能够早日赶到日本,了解事情真相。
《福州晚报》记者还从福清市外侨办了解到,他们已获悉此事并将继续跟进,开展相关协调沟通和慰问工作。福清市外侨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福清外侨办已与受害者父母联系上,如有需要,将协调公安局、公证处等单位,为受害人父母在护照、签证材料办理上提供帮助,使其尽快赴日。此外,福清外侨办还将积极与在日福清社团保持联系,为受害人父母在日期间给予帮助和照顾。
去年10月,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法务省的数据显示,在日生活的中国人达67.75万人,在所有生活在日本的外国人中,中国人是最多的。
随着赴日中国人的增多,人身安全备受关注。近几年来,已发生了多起在日华人命案。
今年1月2日,在日本爱知县丰川市丰川町的一家商务酒店内,发现了一具中国女子的尸体。当地警方随后逮捕了20岁的犯罪嫌疑人王某,王某承认了杀人嫌疑。据介绍,死者年仅18岁,2016年12月31日和王某入住事发酒店,计划住3天2晚。1日凌晨,嫌疑人王某独自走出酒店。
2016年11月3日,一名名叫江歌的中国女子在日本东京都中野区中野的公寓中颈部被刺惨遭杀害。死者来自中国山东青岛,今年24岁,在东京语言学校就读后于今年4月份成为日本法政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名硕士生,为帮室友挡住前男友骚扰而惨遭杀害。
2011年10月,日本埼玉县警方从一辆因涉嫌盗窃案件被没收的家用轿车中发现了一具已经变成白骨的女性尸体。据车主介绍,这个变成白骨的女性,是一名跟自己熟识的中国女子。2012年1月,警方锁定杀害这名中国女子的凶手,系日本籍无业男子斋藤胜彦。
7月13日夜,日本神奈川县警方在秦野市山林中发现了6日失踪的中国福建籍姐妹陈宝兰、陈宝玲姐妹已腐烂的尸体,“中国女性海外安全”问题继旅美交换生章莹颖失踪案后,在短短一个月内又一次映入国人关注的眼帘。
事实上中国女性海外遇险、遇难问题由来已久,且受害人家属讨还公道的过程往往历尽艰辛,十几年前发生在加拿大的女留学生赵巍遇害案,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范和极致。由于此案涉及相隔太平洋的加中两国,也牵扯到双边司法合作等复杂的问题,导致原本就并不简单的刑事案件,审理过程更加跌宕起伏,过程竟拖了12年之久。
■赵巍遗照
2002年10月11日,1名叫做李昂(后改名李佳明)的18岁中国男留学生向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北本拿比警署报案,称其女友赵巍于前一日22点出门购物时,在从Kensington Avenue和Hastings Street交界处的商店返回途中失踪。20日,有人在Mission的斯特夫湖畔发现一具疑似赵巍、弃置于旅行箱中的女尸。后来证实,死者正是赵巍。
赵巍当时在大温哥华地区的高贵林学院补习英语,留学已一年多,她于2001年7月31日抵加,次年2月结识在西门菲沙大学(SFU)读书的李昂,7月,与李昂在Sherlock街1300号同居,据华裔房东钱太太称,出租屋为别墅地下室的一室一厅,单独厨卫,最初租客为李昂,后来加入李昂的表哥张瀚,赵巍是最后入住的,张瀚住在厅里,而李昂与赵巍则在唯一的卧室同榻而居。赵巍失踪后李昂表现十分活跃,他对媒体称,赵巍出门购物时自己曾问“要不要陪”,并声泪俱下地表示“追悔”,由于其表现得与警方十分合作,18日警方发言人曾公开宣布“可以排除李昂的作案可能”。
21日,加拿大皇家骑警开始对赵巍住处进行搜查取证,但直到22日仍不能确认是赵巍本人,而此时原本表现活跃的李昂突然变得反常,多次打电话给此前采访他的中文媒体,指责对方“干扰生活”,并在几天内办妥了退学手续。
23日上午,警方宣布确认死者的确是赵巍,死因为谋杀,而最大嫌疑人是“赵巍身边、熟悉赵巍的人”,李昂和张瀚迅速为各媒体锁定,在警方发布会上有媒体问及,警方答“二人都在监控中”,但拒绝提供李昂、张瀚下落。
就在此时,一间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李昂在当天下午搭乘班机,从温哥华国际机场堂皇离境,返回北京去了。当晚23点CTV电视台播出了这则惊人消息,并援引警方的说法称,警方也不清楚李昂在哪里。
事后透露出来的情况更惊人:由于李昂已被列入重要监控对象,其资料早已输入电脑网络,因此他在机场被皇家骑警截获,但两位经办警官经2小时谈话后居然认为此人“无害”,无理由留置,将李昂一路护送出关登机。
■赵巍和李昂(李佳明)合影
10月24日,加拿大警方才通过中国驻温哥华领事馆,向赵巍家属通报了情况,此时距赵巍遇害已逾10天,此前(18日)他们曾非正式通知赵巍家人赵巍“可能失踪”。
11月30日,张瀚自行前往警署协助调查,并在12月2日以“协助谋杀”的罪名被拘捕,加拿大皇家骑警随即宣布李昂是谋杀案主嫌,而张瀚涉嫌帮助藏尸,据传播出的消息称,赵巍是被扼死后弃尸湖畔的。加拿大警方并宣布“掌握李昂在北京住处”,表示将要求中国警方协助。
12月13日,张瀚以9万加币担保假释,前往卡尔加里朋友家居住;此后案件审理先是一拖再拖,继而一波三折,一直拖到2004年6月10日,卑诗省最高法院仅仅经过14天审议,就裁定警方“取证有误”,在张瀚自己早先已承认罪行并指认李昂是凶手的情况下,宣布张瀚“无罪释放”,张瀚此后获准继续在加拿大留学。
而主要嫌犯李昂即李佳明,于2003年2月在北京落网,但当中国警方要求加拿大警方提供犯罪证据时,加方却拒绝提供,并要求中方引渡佳明赴加拿大受审。因涉嫌犯罪地点不在国内,且无证据,中国警方随后不得不释放了李佳明。
■李昂在案发之初表现得若无其事,图为其接受加拿大媒体采访时侃侃而谈
此时必须提到重要的一方——赵巍家人。
2002年11月,赵巍家人在一些华人社团资助下赴加料理女儿后事,但他们听从了一些“侨领”的劝告,采取“低调”,即回避媒体、不主动要求会见加方有关人员,希望以此便利案件审理,但结果却令他们大失所望。2003年12月,等待一年的他们致函加拿大警方,呼吁“早日还女儿以公道”;次年4月,他们再次致函有关方面,希望在中国审判李佳明,但均无回音;2007年清明节,他们致函加拿大司法部,对案件久拖不决、嫌犯逍遥法外表示不满,并表明了自己的痛悼之情,但司法部并未给予任何回音,并对媒体的追问表示“无可奉告”;2008年1月,赵巍亲属的又一封致加拿大司法部的信函同样石沉大海。
万般无奈下赵巍家人(父亲赵子生、母亲杨宝英、表姐李军军)于2008年4月求助于加拿大卑诗省华裔女议员关慧贞,后者对此表示同情,并和省议员范和富(Mike Farnworth)一起与加拿大联邦司法部、多元文化部和警方交涉,同样不得要领。9月,在赵巍家人的请求下,关慧贞为赵巍父母等3人提供担保,安排他们于10月6日抵加“讨公道”,一行3人的全部费用均由两位议员、社区组织Care Society和慈济基金会承担。
9月底当得知赵巍父母即将来访后,时任加拿大联邦多元文化部长康尼(Jason Kenney)曾表示“高度关注”。关慧贞等议员召开新闻会表示,皇家骑警首席督察宾尼、公安部长戴国卫(Stockwell Day)和外交部长艾民信(David Emerson)已同意会见赵巍家人。
10月8日,赵巍家人与宾尼会面;次日下午,他们见到了戴国卫和肯尼,随后一些媒体报道,宾尼等人表示“将在近期派员与中国警方合作”、“愿将证据交给中方由中方审理嫌犯”,加上戴国卫等人终于允见,一时间乐观情绪洋溢。
但当时十分引人注目的是,赵巍家人始终不表乐观。
早在成行前,他们就公开表示“不抱太大希望”;10月7日他们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列举加拿大方面“6大失误”,赵巍父亲赵子生斥责加法律“保护罪犯”;在会晤3位加方高级官员后他们又公开声称对会晤结果“很不满意”,并坚决要求见到“说话能管用的人”——外交部长艾民信和司法部长倪可森((Rob Nicholson)。
事实证明他们这次的“不乐观”是有道理的:直到21日他们回国,倪可森一直保持奇怪的缄默然,而艾民信一度表示愿意会面,并安排在戴国卫、肯尼会见次日,但就在赵家动身赴戴国卫等人之约半途,艾民信办公室却用电话通知取消会谈。
此次一度被媒体欢呼的“进展”,实质是毫无进展:正如省新民主党议员、促成赵巍亲属来加的关慧珍所指出的,联邦公安部和多元文化部一直将此案迟迟不决的责任推诿给卑诗省、司法部和外交部,而后者则以“中国未作出不判死刑承诺”等借口长期态度消极,直到9月中下旬还以“主权尊严”为由,坚持嫌犯必须从中国引渡来加审理,并拒绝向中方提供嫌犯资料。皇家骑警、公安部和多元文化部此前同样对赵家态度冷漠,这次的做法是一个进步,但他们并非问题的症结,就像他们自己说的,皇家骑警几年来一直在和中国警方“讨论”,他们“不反对”向中国警方提交证据,“不反对”嫌犯在中国受审,但这些“不反对”,在过去换来的却是不作为。
问题很明显,这些“不反对”受到加司法部和外交部政策的制约,后者的意愿才是问题的关键,6年的扯皮,症结正在乎此。当时关注此案的许多中国媒体仅仅注意到骑警的表态,却无法看出话中之话——宾特所言“交证据”、“愿由中国审理”的前提是“只要本国司法部同意”,而戴国卫、肯尼在会谈中反复强调的,也是自己仅是“协调部门”,真正负责的只能是司法部长和外交部长,而这两位部长索性装聋作哑。
■赵巍家人在温哥华举行新闻发布会,后排中为关慧珍
■赵巍母亲在加拿大法院门口展示中文申诉信
赵巍父母选择的时机也不恰当:同年10月14日是加拿大联邦立法选举(大选)投票日,部长们都忙于选举(加拿大是议会制,总理和所有内阁部长需首先当选联邦下院议员),显然不愿在错综复杂的赵巍遇害案上多做多错。
接下来的主舞台移到了中国。
2009年6月,张瀚在北京被中国警方逮捕,虽然因过了追诉期他随后被释放,却被敏感且关注赵巍命案的人们解读为“此案将出现重大突破”的信号。
7月29日,李佳明在北京被警方逮捕,随后被北京市公安局宣布刑事拘留,此时在加拿大,媒体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加中两国政府通过沟通、协商,以个案合作形式在赵巍案上达成共识,加方将相关证据移交中方,以便案件得以顺利在中国开审,而中方则承诺无论如何也不会判处被告死刑。
此后案件迟迟不开审,一时间传闻、猜测满天飞。后来得知,李佳明一家聘请了庞大的律师团队为李辩护,先是让李翻供,声称此前认罪是“刑讯逼供的结果”,继而又辩称赵巍系和他在家玩“枕头游戏”(playing with pillows)时“意外致命”。
2011年9月20日,赵巍遇害案刑事部分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2012年9月27日,李佳明一审被判故意杀人罪名成立,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向赵家赔偿113.33万元。
李佳明表示“强烈不服”,当庭提出上诉,2014年6月3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宣布针对李佳明上诉的判决,认定其故意杀人罪名“证据不足”,改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名改判其有期徒刑七年,原民事赔偿部分维持不变。
由于上诉判决为终审判决,李佳明的刑期需从其被刑事拘留日算起,即便未再减刑,他也应于2016年6月27日刑满释放。
此时曾经轰动加中两国的赵巍案早已不再是关注热点,但冷静之后,关注者多了一份理智的分析。
许多分析家指出,一审时法院采纳了加拿大皇家骑警提供的证据判断,即赵巍是被“故意勒死”(intentionally strangled)的,而终审判决时则采信了李佳明一方“枕头游戏”的辩护词。
■加拿大媒体持续关注赵巍案,这是2012年9月27日一审结果出台后加拿大广播公司(CBC)配发的新闻图片,自左至右为赵巍母亲、父亲和表姐。
尽管不少人对案件的最终结果愤愤不平,但也有许多分析家指出,案件周期拖延太长,早期调查也有太多疏失之处,如果此案换在加拿大审理,结果未必会两样,而周期弄不好会拖得更长。
这桩看似普通的刑事案件何以扯皮至此?
首先,加拿大警方在处理中多次失误:最初判断出现偏差、在发现重大疑点并以控制嫌犯行踪后居然轻易放嫌犯出境、调查取样和预审中草率行事,结果被律师抓住把柄,让本已初步招认的另一嫌犯张瀚轻易脱身……这一系列的失误导致加拿大司法方面失去了案件的主导权,也让案件本身变得国际化、复杂化。
其次,在和中国警方的合作中,掺入了政治因素。
中加双方迄今未签署双边引渡条约,但在重大刑事案件方面进行个案合作,各国间早有成例,原本并非难事。但加拿大国会一些议员认为,案件在加拿大发生,如果将犯罪证据移交中国,由中国审判,则有失加拿大主权和尊严,并在国会极力阻挠这种合作;另一些政客和民间团体则声称,中国至今仍保留死刑,如果任由案件在中国审理,李佳明(李昂很可能被处死,这将是“对李昂人权的粗暴践踏”,因此同样大造舆论,坚决反对移交证据,反倒极力鼓动加方向中国施压,逼迫中方向加引渡李昂。
前已述及,两国并无引渡条约,加方在遣返等工作方面拖沓、消极,引渡李昂长期无进展。联邦保守党哈珀(Stephen Harper)政府上台后,加中关系一度更加趋冷,赵巍案件自然更加难有进展。
所幸最终两国政府终于就这桩个案达成共识,令这桩曾是千万人关注焦点的积年旧案总算有了个了结——虽然远非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了结。
和2002年相比,如今中国和国外的交流更密切,以留学、访问、工作、旅游等不同形式出国的中国人包括中国年轻女性更多,她们在境外应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安全?
坦率地说,“绝对安全”在任何国家、任何地方,其实都是并不存在的。但通过注意一些容易忽略的问题增加安全感,却是可以且必须的。当代人的生活丰富多彩,和某些其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在所难免,也是人之常情,但身处异国他乡,一旦出现危险很容易陷入“叫天不应、求助无门”的险境,保持“多回路”的社交状态,避免过于简单、狭小的社交圈,是增加安全系数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