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首个工作日,中运量71路“表现”如何?


作者:钟晖
编辑:吴正彬
时间:2017-02-03 19:17
2月3日,延安路中运量71路迎来节后首个工作日。与2月1日线路开通首日的火爆场景相比,当天基本保持客流平稳,车厢宽松,行驶顺畅。为了了解中运量在工作日时的表现,当天周到君也是亲身体验了一番。一起来看看新71路有哪些变化,又有哪些不足:

车速与原71路大致相同

周到君体验:从外滩终点站到凯旋路站,一共14座车站,当天上午的开行时间为40分钟。以前的71路,从外滩站到凯旋路站,路径与新71路相同,开行时间35分钟。不过从外滩站到凯旋路站,老71路有12座车站,而新71路设14座车站,相应增加了上下客的停留时间。由此估测,原71路与新71路在市区中心的行驶时间大致相同。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微信号

一位乘客对周到君说,与地铁相比,乘坐中运量的出行时间成本还是偏高。他说:“我以前是10号线换12号线上班,今天特意来试一试中运量,路上时间较长。虽有专用道,但有很多红灯制约,车速开不快,今后还是考虑乘坐地铁,虽然地铁要换乘。”

出行费用基本不变

从延安西路到虹桥一线是公交车稀缺点,现在有中运量开通,方便了这一区域市民的出行。此外,对市民来说,车费成本的考虑也是重点。新71路开通后,家住天山路一带的市民,门口的老71路撤销了,需要乘坐其他公交线去换乘新71路,其中主要依靠新辟的1250路。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微信号

在1250终点站延安路凯旋路站,一位乘客说,她从双流路站乘车过来,想去新71路凯旋路站换乘,“1250路的车费为1元,换乘2元票价的新71路可优惠1元,总车费是2元,和以前在家门口乘71路的车费一样。”

步行换乘有点吃力

对部分乘客来说,换乘费用没有增加,体力及时间成本有所上升。“我本来乘坐公交很方便,有好几条线路可选择,现在只能乘坐中运量。平时在天山路,只要上71路就能到外滩,现在还得转换,不方便了。”一位乘客抱怨说。

■图片来源:“上海发布”微信号

周到君发现,乘坐1250路到凯旋路站,然后步行去到新71路凯旋路站换乘,两座车站相距大约400米至500米,要步行近5分钟左右才能抵达,且要上到天桥再进站,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有点吃力。此外,1250路的发车间隔时间也需缩短。该线低谷时段要20分钟,高峰时段10分钟,如果路上行驶不畅,乘客等候时间还会加长。因此,如何将衔接换乘服务做得更好,也是运营方需要考虑的。

乘客一不注意会“吃药”

由于新71路分区间车和全线车,乘客在排队上车时所站的位置有讲究。全线车为18米巨龙车,前、后门上车,中门下车;12米长的区间车为前门上车,后门下车。由于站台较长,前后有两辆车的停靠长度,有的乘客排队的位置在后方停靠点,而车辆进站后是停在最前面的停靠点上。看到车辆停在远处,大家赶快蜂拥着冲过去,一时间上车秩序有点乱。乘务员提醒乘客:排队候车的位置要尽量选择前方的屏蔽门前。

■图片来源:“上海发布”微信号

还有,区间车的西向的终点站黄陂北路站,与全线车的黄陂北路站虽然是同样的站名,却不是同一个停靠点。区间车的黄陂北路站位于武胜路,要从延安路上左拐进入,事先不了解情况的有乘客为此而“吃药”。对此,运营方解释说,这是客观条件制约所致。区间车终点站既要停靠又要发车掉头,但由于全线车的黄陂北路站的地面空间有限,车辆周转不便,区间线黄陂北路终点站只好设在武胜路上。

乘务员座位常被乘客“侵占”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微信号

车厢内,女乘务员的专用座位设在中门处,身前没有工作台,也没有其他标志。一旦乘务员离开座位,就会有不知情的乘客“乘虚而入”占据乘务员的专座。周到君在体验过程中就看到两次这样的情况。

行人在专用道上横穿马路

■图片来源:“上海发布”微信号

驾驶员还反映,在专用道上最担心前方会突然出现乱穿马路的人。高架下有不少草泥地,很多地方没有隔离设施,有人从这些地方横穿出来过马路,驾驶员猝不及防,很难加以规避。同时,驾驶员视线有时会被高架桥墩所遮蔽,一旦前方突然闪出人来,刹车都来不及。为此,驾驶员吁请市民切莫乱穿高架桥下,同时在草地区域能有围挡设施,以阻止乱穿马路者。

道路交叉口多,制约速度提升

“我就觉得中运量车速不够快,速度拉不出。”一位乘客表示。这样的感觉在进入市中心后更加明显。车行至凯旋路后,交叉口开始密集起来,几乎是一个接一个:定西路、番禺路、江苏路、镇宁路、华山路、常德路、成都北路、西藏中路等,这些道口的南北向也是车水马龙,东西向71路不时会遇到红灯。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微信号

另外,驾驶员也不敢轻易加速行驶:专用道仅3米多的宽度,相对狭窄,紧贴着社会车辆,还要避免车顶的“小辫子”出现故障,必须安全驾驶为先;车辆也是新的,熟练掌控也有适应过程,需倍加小心。凡此种种,都掣肘了车辆速度的提升。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