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截图 警方供图
通过各类社交软件结实“红颜知己”,真的靠谱吗?王先生今年通过QQ结识了一位“女友”,“交往”两个月后,对方以各类借口索取了1万余元钱款,却迟迟不肯见面,最后还将王先生直接“拉黑”。近日,青浦警方经缜密侦查,成功捣毁一网络诈骗团伙,然而,这个传销诈骗团伙里,貌美如花的“红颜知己”竟是五大三粗的汉子,团伙内常在夜间集中授课,对糙汉子的“诈骗”技术进行培训。
13日上午,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通报了近期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情况,截止至2017年11月30日,全市接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20.03%,涉案金额同比下降5.5%,破案同比上升58.7%,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12.2%。共冻结涉案银行账户2842个,挽回群众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1.49亿元;成功劝阻潜在被害人13.2万人次;关停涉案电话5226个,封堵涉案有害链接389个。
今年7月1日,王先生使用QQ上网时收到一名妙龄女子添加好友请求的申请。他同意添加后,与对方打开了话匣子。一来二往,王先生觉得这位“红颜知己”知书达理、貌美如花,给王先生带来了许多“意外惊喜”,不久后便对其产生情愫。
两个月后,“红颜知己”先后以来沪车费、弄坏别人手机需赔偿、医院就医费用,餐费等为由,向王先生索要钱款。看着“红颜知己”迷人的QQ头像,聊天时的嘘寒问暖,王先生完全沉浸在这段缘分中,不仅给对方寄出了一台手机,还毫无犹豫地给对方转汇了1万多元钱款。然而,自此之后,“红颜知己”直接将他拉黑了。
9月30日,被害人王先生至青浦公安分局重固派出所报案。接报后,青浦公安分局刑侦支队立即会同重固派出所开展侦查工作。通过侦查,侦查员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的居住地在湖北省天门市,并发现被害人口中的“妙龄女子”竟是一名五大三粗的大小伙子。
赶赴湖北后,在天门市警方的协助下,侦查员确认了犯罪嫌疑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天门市梨园某小区两套出租房内。同时,经走访排摸确认,2套出租房内有多人居住,且这些人足不出户、夜间集中授课,行动非常规律,侦查员推断很有可能是犯罪嫌疑人的同伙。经过周密部署,侦查员决定实施抓捕,11月20日18时许,在该小区内一举抓获以孔某为首的犯罪嫌疑人34名。
2017年6月起,犯罪嫌疑人孔某通过租借房屋作为窝点,诱骗他人至该窝点内,并进行培训如何在网络上骗钱。培训后男性“工作人员”就冒用女性身份开通QQ或者微信号,并在网络上挑选青年男性作为目标添加好友,通过聊天拉近关系,若是有被害人提出视频聊天或者通电话,就由其中的女性“工作人员”负责接听或者聊天,直至建立网恋关系后,再以各种名义骗取被害人财物。
警方介绍,此案受害人已达到60余人,涉案金额20余万。目前,犯罪嫌疑人孔某等3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被青浦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犯罪分子往往集中在短时间内通过网络、电话、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随机发送虚假信息,侵害范围极广。”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探长范华介绍,反电信诈骗中心平均每天拨打600到800次劝阻电话,高峰时段多达近千次。此外,反诈中心进一步完善见面劝阻机制,将可能受骗的被害人信息通过110指令方式下发至派出所,仅今年11月份,通过见面劝阻成功挽回六千万。
近年来,电信诈骗团伙内人员分工明确,一般分为“金主”、“话务员”、“技术支撑”、“财务”等,其中“技术支撑”与“财务”为多个诈骗团伙服务,已逐渐演变成一种专业化、职业化的犯罪团体。
除了诈骗话术升级,诈骗人员的作案模式也有新变化。据警方介绍,尤其在“假冒公检法”类案件中,骗子与受害人双方经过短时间的电话联系后,即要求受害人使用QQ、微信等网络工具与之联系。取得受害人的初步信任后,骗子一般不再主叫受害人,而是要求受害人发起主叫,并大幅缩短了利用虚假电话与受害人之间的通讯时间。这一变化,增加了警方侦查难度。
“之所以发生这些变化,是因为长时间的虚拟电话通讯容易被我们犯诈中心识别,及时劝阻受害人。为了减少被识别的风险,骗子开始改用QQ、微信等网络工具与受害人联系。”探长范华表示,这也说明犯诈中心的发现和劝阻机制对诈骗团伙产生了震慑。
此外,在“冒充公检法”类案件中,出现了专人上门作案的趋势。警方介绍,这些人上门作案的嫌疑人很有可能也是被害人,在经过犯罪嫌疑人的深度洗脑后,上门作案者便到受害人处“执行秘密任务”,到户后出具虚假通缉令,并陪同受害人到银行取款、转账。
探长范华介绍,针对单起涉案金额巨大的假冒公检法类案件,上海警方对涉案电话号码通话对端进行研判,凡是符合犯罪分子作案时段且落地境内的对端号码,均列为潜在被害人予以劝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