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怀孕24周就出生?600克“迷你婴”过关斩将!警惕!越来越多的迷你宝宝出现……


作者:陈里予 高艳
编辑:沈伟锋
时间:2017-09-26 19:52

体重只有600克,身长仅30厘米左右,捧在手里只有手掌那么大!“迷你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仅待了6个月,就匆匆忙忙提前三个月来到了这个世界!刚过一斤的孩子能养活吗?经过四个月的抢救,今天(9月26日),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传来好消息,“迷你宝宝”跨过了各种难关,已经快6斤了,可以出院回家!

■院方供图

高龄妈妈晓静(化名)等了很多年才得到了这个小小的生命,但是命运似乎又跟她开了个玩笑。怀孕3个月的时候晓静患上阑尾炎,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出现腹腔脓肿,反复不愈,怀孕23周多胎膜早破,住进了一妇婴准备保胎。

住院后,晓静的感染突然加重,出现休克表现,母亲和宝宝的生命都面临巨大的风险。经过医生诊断讨论,决定将孕妇转至本市一家三甲综合医院接受剖宫产加腹腔脓肿手术。手术后,24孕周、体重仅有600克的“迷你宝宝”降生了。由于这家综合医院没有救治如此小孕周的早产儿的条件,一妇婴决定将宝宝再接回一妇婴新生儿科进行救治。

据一妇婴新生儿科刘江勤主任介绍,新生儿2.5公斤以上属于正常体重,1公斤以下就属于超低体重了。医学上一般把出生体重低于1000克的宝宝认定为是超早产儿。

“小家伙出生时刚过一斤,心跳非常微弱,看上去特别娇嫩,皮肤都是半透明的。”据一妇婴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胡雪峰回忆,“经过气管插管复苏抢救后心跳有力了,手脚到处乱蹬,皮肤红红的。”

四个月,“迷你宝宝”一路过关斩将

通过了分娩关,迎接晓静和宝宝的还有接踵而至的一个又一个挑战。妈妈严重感染,宝宝的表现和检查也提示有败血症,全身感染,经过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后,宝宝的感染逐渐被控制;但是因为孕周太小,肺的发育极不成熟,入院后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新生儿科护士长段怡为超低体重早产儿细致护理  院方供图

宝宝的喂养也是个大问题。因为宝宝对常规的早产儿奶不耐受,无法消化,很长时间都不能正常加奶。而长期静脉营养的宝宝很有可能出现诸如胆汁淤积、严重感染、胃肠黏膜萎缩等并发症,但妈妈生产时自身情况差,又无法获得母乳。一妇婴新生儿科想尽了办法,改深度水解奶粉喂养、持续泵奶、增加胃肠动力,可是仍无法解决问题。最终,通过联系上海市母乳库获得捐赠母乳,使宝宝的喂养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新生儿科的医生护士们的精心护理下,晓静的宝宝一路“过关斩将”。在长达4个月的住院过程中,身体康复了的晓静会经常来到宝宝身边,在护士们的指导下扮演“袋鼠妈妈”,和自己的孩子亲密接触,让宝宝零距离感受妈妈的气息、体温和声音。

生后近2个月,这个超早产儿终于达到了全胃肠道喂养,3个月后可以自主呼吸了。到了晓静原先的预产期,当初的迷你宝宝已经长到了2500克,出院时,体重增至2985克,完全可以依靠自己吮吸吃奶了。

警惕!超低体重早产儿的比例有所上升

越来越多的迷你宝宝在出现!!!

刘江勤解释,一妇婴抢救的最小的迷你婴只有565g,妈妈怀孕24周就出生了。

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多种因素,特别是步入了“二胎”时代,由于生活压力增大、环境因素、产妇高龄化等原因,也导致超早产儿不断增多。

生命可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存活率越来越高,也希望早产儿父母不要轻言放弃,和医护人员共同呵护宝宝迎接挑战。

以2017年上半年为例,一妇婴新生儿科共收治1500g以下早产儿117例,存活率达到91.5%,750g-1000g之间的早产儿存活率在80%以上,750g以下的早产儿存活率也可达到60%以上。

要让每个早产儿成长之路更有质量

但是,仅仅存活是不够的。刘江勤坦言,救治存活只是起点,对超低体重儿的救治不是数据至上,新生儿科的专家们关注每一个孩子,要让这些早产儿生长得更有质量。

为了使家属更加密切地参与到早产宝宝的救治,除袋鼠式护理以外,一妇婴新生儿科还开展了母乳喂养、母亲抱乳、家属探视等各种尝试,让爸爸妈妈们更加了解这群特殊天使宝宝们的成长之路。

如今,每天会有3至4名“袋鼠妈妈”前往一妇婴新生儿科进行袋鼠式照护或亲喂,每次大约为1至1个半小时。“暖箱内虽然可以给新生儿带来足够舒适安全的环境,但通过与母亲身体密切接触带来的体验和积极作用是相当奇妙的。”新生儿科护士长段怡说,“这不仅有助于新生儿的病情好转,也有利于母亲产后恢复和乳汁分泌。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