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虹桥路伊犁南路口,程十发美术馆正式动工兴建,2019年底建成后,这座以程十发命名的美术馆将成为海派艺术家集体研究展示的空间。
程十发美术馆占地面积71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500平方米,其中地上三层,地下一层。
程十发美术馆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是以国家重点美术馆和世界一流艺术博物馆为目标和依据,充分考虑面向未来、面向国际的美术馆所应具备的硬件设施与空间环境,结合当今最先进美术馆设计、建设的前沿理念,建成一个好看、好用、好管、好养,人民大众享受艺术的殿堂。
建成后的程十发美术馆展厅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其中三分之二为长期陈列区域,三分之一为临时展览区域。常年陈列展分为三个展厅,全面展示程十发的艺术成就与人格精神。第一展厅为“精艺之路”,展现程十发的艺术成长之路,全面展示程十发的书画艺术成就和对上海文化建设的杰出贡献,他与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新中国艺术发展的关系;第二展厅为“大师之道”,展现程十发的艺术理念、艺术成就以及创立新海派风格的美术史地位;第三展厅为“高华之格”,展现程十发捐赠的历代绘画珍品,体现其博大的胸怀、强烈的爱国情结。
程十发美术馆的建设、管理和运营主体为上海中国画院,将是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表示,程十发是当代中国画艺术开宗立派的大师,是继任伯年、吴昌硕、丰子恺、吴湖帆、刘海粟等书画大家之后的又一位海派绘画的领袖和旗手。在中国画艺术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程十发的绘画以其时代性、民族性和独特性影响深远。程十发不是一位简单的书画大师,他用传统艺术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画现代化转型的问题。他一直说“海派无派”,海派不是一个点,而应该是一个面、一个整体,程十发先生就是这样引领着一大批艺术家一起走向全国。
施大畏表示,以程十发命名一个美术馆,将帮助我们梳理海派艺术在中国绘画史上应有的学术地位。每个地方的文化养育了各自的画家,通过研究画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域文化。程十发先生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画家,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不能只放在海派文化环境中研究,更要放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格局中打量、评估,比如程十发先生画中的表现主义手法、变形手法,即便与同时期的毕加索作品也有得一比。程十发真正的艺术价值可以通过美术馆的建设突显出来,借此告诉年轻人们,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程十发长期担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晚年以“精艺报国”的无私情怀将珍藏一生的122件历代书画作品无偿捐献给了国家。这将成为建成后的程十发美术馆的重要馆藏,这些历代书画中包括王蒙、董其昌、石涛、唐寅、陈洪绶、任伯年等的作品,尤其一件宋代《睢阳五老图》,可谓价值连城,一幅画都足够造一个美术馆了。
程十发之子程多多表示,“父亲曾说,他不是收藏家,他的藏画都是他的老师,他跟着学了很多,捐出来,希望大家也能有机会学习。他自己创作的画,只要认为拿得出手的,都拿出去了。作为家属,我要尽快把父亲的资料文献整理出来,把美术馆馆藏充实起来。”
程十发美术馆的筹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艺术家和程十发先生的亲朋好友都纷纷以捐赠的形式对这一重大项目表示支持和响应。
著名画家、程十发先生弟子毛国伦表示,在程十发美术馆里,可以把程先生一辈子的杰作放在一起看,有特别的意义。现在社会上流传着不少程十发先生的应酬之作,还有不少假画,通过程十发美术馆的展陈,大家可以领略到程十发艺术真正的含金量。
施大畏院长表示,我们除了接受捐赠之外,还会从社会上购买程十发的精品,另外,还将与国内其他著名学术机构、美术馆进行资源共享,打开我们美术馆的大门。
另外,临时展厅将在2019年年底正式开馆时展出“程十发和画师们”专题展,以程十发当院长时的画院画师作品为主,同时展出以丰子恺、贺天健、林风眠、谢稚柳等为代表的画院第一代领军人物的艺术成就。这个展览呈现了程十发艺术成长的环境,也是新中国上海书画力量的一次集中展示。该主题也将作为程十发美术馆长期研究和展陈的重要项目,彰显海派艺术里程碑的美术史地位。
程十发美术馆开工建设的消息传出后,众多艺术家纷纷表示响应,他们畅谈了程十发先生对海派艺术的重要意义,也对未来的程十发美术馆寄予了厚望。
施大畏(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程十发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培养出来的画家,他身上有着文化和历史的承载,他在中国画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记得1986年除夕之夜,那天下着大雪,我正好在画院值班,程十发先生冒雪来到画院,对我说,“你要帮我管好画库。”
1990年,我担任画院工会主席,当时职工住房非常紧张,为了解决画院职工住房问题,程十发先生大夏天呆在老房子里,特意创作了一批画,卖了50万元,买了6套房子,加上由此套出来的房子,当时一下子解决了十几位艺术家的住房问题。
日后有人看到了这批画,感叹说画得真好。程十发先生说过:“我们卖画,不能骗人。”
程先生轻轻松松地走了,不带走任何东西。他的艺品和人品值得我们研究、弘扬,上海应该理直气壮地推广自己的艺术大师。
毛国伦(著名画家、程十发先生弟子):
程十发先生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国画、书法、连环画、年画、海报等很多方面,他坚持中国画的民族性,中国画在近100多年来受西洋画的冲击很大,他认为要学习西洋画法,但要把西画“化”到国画里,国画始终要姓“中”,这是国画的根。他坚持笔墨是中国画的魂,国画重在写意,讲究真与妙的统一,程先生的作品风格很鲜明,大家一看就知道。
程多多(程十发先生次子、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
我觉得,程十发已经不是我家的人,他的户口在老百姓那里。父亲在上海美专里没学过人物画,后来为了养家糊口,画连环画,所以恶补了很多人物画技法,古今中外都有。他早期的连环画《野猪林》,人物的脸画得太大,按照比例,画幅中的人都只能画半身了。我把他的几十本连环画排列在一起,可以明显看出他每一本都有进步,1959年他画的《儒林外史》插图就获得了国际大奖。1957年他到云南德宏去深入生活,大受感动,感叹说中国民间还有这么好的东西,所以回来后,他抛弃了很多陈腐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程家样”。
父亲常说“海派无派”,因为除了钱慧安之外,所有成名画家都不是上海本地人。所以,以我父亲命名的美术馆,应该是弘扬海派画家整体的美术馆。
韩硕(上海中国画院艺委会主任):
我们都受到程先生先生很多方面的影响,他的艺术风格强烈,自成体系,各方面都很突出。他捐给国家的画,可能一幅就可以建一座美术馆。
张培成(上海市美协副主席):
程十发先生的艺术价值是被低估的。其实价格的高低跟画的好坏没有必然的联系。程十发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成长起来的画家,也是海派继吴昌硕、刘海粟之后第三代领军人物,整个美术史上,找不出他这样的画法,他把握住了中国画里最有趣的地方,对当今海派绘画都有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