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18年到1947年,邬达克在短时间内为我们留下了诸多流星一般闪耀的建筑。但如果只知道国际饭店是第一高,武康大楼是上海文化地标,绿房子是百年不过时的豪宅,那么你对历史的了解也只是流于表面。在今天的《邬达克建筑探究》讲座中,同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国内最主要的邬达克建筑研究者华霞虹,却另辟蹊径,告诉了我们8个有趣的小秘密!
在聊邬达克前要说,不要神化邬达克,上海的近代城市遗产由众多优秀中外建筑共同创造的。
那个年代的上海人口和经济都在迅速增长,房地产占工业总产值的六分之一,共有300多家中外建筑事务所,上千名建筑师。如果你只知道邬达克,那就要错过很多其他建筑师的作品了。
比方说,现在在永嘉路578号有一个很精彩的展览,名为“来自法国的上海人”赉安洋行建筑作品在徐汇。赉安洋行是上海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建筑事务所,建造了不少徐汇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老洋房。
根据现在掌握的信息,邬达克在上海总共建成了54个项目,含119个单体建筑,留存至今的有109个。
其中,有31幢名列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名录,1幢名列徐家汇优秀历史建筑名录。
邬达克设计的房子大多还在,后文提到的房子大家都可以去参观哦。
邬达克在上海主要有三个设计阶段。第一阶段是1918-1924年,主要是外国业主,建筑风格以古典/文艺复兴为主;第二阶段是1925-1930年,开始有中国业主,建筑风格有古典/文艺复兴和哥特;第三阶段是1930-1938年,中国业主越来越多,风格也越来越多样。这一时期是邬达克事业的顶峰,设计的建筑大多被列入保护建筑名单。
要区分不同阶段的公共建筑,参考风格变迁是比较简便的方法,但为了满足业主和开 发商的需求,邬达克也可能会在同一时期设计古典复兴,欧美地方和现代风格的别墅。
如何判断建筑风格?
●古典/文艺复兴风格:在设计中融入欧洲建筑历史风格,注重构图和比例的完美,采用古典柱式。代表作宏恩医院和四行储蓄会联合大楼。
●哥特风格:强调直升线条,通常有尖形拱门和玫瑰窗。代表作:慕尔堂。
●艺术装饰风格(Art Deco):强调造型的秩序感和几何感 ,采用重复的线条和几何形 装饰母题。代表作:真光大楼,广学大楼,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
现在的华东医院十号楼,是邬达克当时为在上海的外国人建造的宏恩医院。
宏恩医院是上海第一个用上中央空调的建筑,原因是外国人无法忍受上海炎热的天气,一到夏天就生病,宏恩医院夏季的住院率高达60%。
四行储蓄会联合大楼,位于四川中路261号,今上海银行总部大楼。
四行储蓄会联合大楼是邬达克第一个受中国业主之托建造的房子。四行储蓄会也是国际饭店的业主,国际饭店也称四行储蓄会二十二层大厦。
邬达克不喜欢单色的灰色的房子,喜欢用红砖等鲜艳的材料。
你一定在人民广场看到过一幢鹤立鸡群的教堂。它今名沐恩堂,昔名慕尔堂,在建造时获得过邬达克曾在美学习砖砌工艺的弟弟的帮助。
在建造国际饭店之前,上海因为沙土沉降和地下水位高,被认为只能建6层楼及以下的房子,不能建高层。
但邬达克和他的团队却用实践破除了这个限制,建成的高楼至今几乎没有沉降。方法有:①在地基里打下400根33米深的木桩,上面做1.8米厚的混凝土基础;②开挖后地下做密闭钢板围护,把水挡在外面;③使用西门子刚刚研发出来的轻型合金钢,重量相当于普通钢的三分之二左右,强度却高很多。
上海的沙土沉降真的很严重,锦江饭店南楼原来的一层楼,现在已经变成地下室了。
众所周知,绿房子是上海第一个用上电梯的建筑,荷叶型的设计非常精巧,奥的斯公司甚至想花钱买回去。
但你不知道的是,邬达克在这幢四层楼的建筑里装电梯,不仅是因为楼高,也是为了方便业主吴同文“金屋藏娇”。三楼是吴同文夫人,贝聿铭的姑姑贝娟琳的卧房,四楼是吴同文和姨太太居住的房间——他们会乘电梯上去,避免碰头。
想了解更多关于上海建筑的故事吗?不妨在网络上搜索更多“探索邬达克”系列的讲座视频进行观看。目前已公布的有“当邬达克遇到建筑梦想家”,“外滩-黄金天际线的传奇”。
另外,“第三届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将于12月2日开始,持续23天。这是邬达克故居一年一度对外开放的时间,平时去只能参观楼下的展示厅,现在可以到楼上一睹邬达克当年住过的房间,错过可要等一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