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有小学已经上了三周的新生暑期班了~大家的入学准备活动都辣么拼吗?


编辑:杨青霞
时间:2017-08-28 10:08

马上就要开学啦,一般来说,在入学后的两周内才是正式的开学准备期。不过其实上海的不少小学这段时间都在陆续开展新生培训了。

虽然开学前的新生准备活动都只是各校的“自选动作”,但不妨一起来看看魔都部分小学新生入学培训做法,比比哪家更好(JI)玩(XUE)~

这些学校新生都培训啥

以下内容来自家长反馈,详情以官方发布为准。

上外附小

入学准备期是全天的活动,学科方面基本是语数外体育这四门课轮换着上,一节课35分钟,内容不难,英语课回家要背背儿歌,数学课基本是一些数字的认知,语文课写了些笔画。没有讲义。

重点是习惯养成方面,先练习坐姿站姿,训练听铃声指示,纪律方面也教小朋友的,比如在学校不允许奔跑、不能大声喧哗。另外,中午在学校吃饭,要求不能用手帮忙~~ 吃的是虾和带鱼,要打分的,小朋友回来说学校的饭好好吃哦!

天山路一小

三天上午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帮助孩子适应开学生活和培养良好的习惯,下发的纸质材料上有一些题目,比如“我们的正/副班主任是”,分别给出了四五位老师的姓氏,要求要用圆圈圈出老师的姓氏,比如是王老师还是李老师之类。此外,还有填空,“我们的教室在几楼,今天我坐在第几排第几座,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男生还是女生”,等等。

另外还有了解校服,让孩子画画或是做选择填空,比如“我了解到天一根据季节不同,有几款校服,我们现在穿(春秋装/棒球衫/夏装/冬装/正装。)”,我发现每款校服上都有小蚂蚁的LOGO,我来画一画。

另外,还有一些关于站姿、坐姿的要求,让小朋友给爸爸妈妈看,再打星。

还有进校四部曲的儿歌,孩子背出来、做到以后自己给自己打分。

包玉刚实验学校

8月24、25号有活动,发校服、举行了英语分级考测试、孩子将在平日所属的班级上英文课,这就是传说中的英语主流班。

PM基准测试据说是一项监测学生阅读的技能、过程及阅读行为的综合性测试,这项测试能够检查孩子从初级读者到12岁的指导阅读水平及独立阅读水平,这个过程能够明确学生的阅读水平及学习需求,从而确定分组、学习材料及策略技能发展。

现场还介绍了下包校的英语课程,在今年的一年级学习单元中,小一新生们将学习以下文体单元:

叙述性文体——民间故事

诗歌文体——押韵及韵律

跨文体——个人叙述

书信文体——书信格式

报告性文体——信息类文章

剧本——读者剧场——表演

叙述性文体——特点

说明性文体——食谱

星河湾

从7月底开始,就有一个为期三周的暑假班了,每天半天,连续三周,主要是一些简单的英语互动、唱歌、画画之类的!英语方面主要是上疯狂动物城的故事书,还有做手工、画图和拼读。小朋友觉得挺有意思的~ 也没什么作业,挺轻松的。

福山正达外国语小学南校

学前体验期为期一周,第一天认识老师和同学们,体验了学校生活的基本内容;第二天开始正式课程体验,各科老师与同学们见面,介绍学科知识以及上课的基本要求,体育课做游戏,还有队列训练,音乐课教大家唱歌。

有时还有回家作业,比如课堂上教了象形字后,每个小朋友回家都要完成一幅象形字绘画作品,并涂色美化,很多孩子由此觉得认字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

八月,暑热正盛,伴着灿烂的阳光,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和锦绣小学生机勃勃的校园里迎来了一年级新生们。

在大队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一双双充满好奇的小眼睛打量着这个曾经想象了很多次的校园,好奇的小眼睛不断探索。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精心备课,围绕行为习惯、文明礼仪及上课规范等方面进行精彩授课。

虹口四中心小学

三个半天,主要是日常上课流程,口令、课间做什么,教孩子怎么听课,书包文具课本怎么放,进出学校怎么排队。好像没有学科类课程内容。

时间安排上,都是上午四节课的时间,每节课35分钟,和开学后正式上课的长度是一样的。回家作业就是口头背儿歌,比如学习和纪律方面老师自编的儿歌,还有班级口号。最后的半天带彩笔和画纸,让小朋友画画。

没有讲义,孩子们要带自己的课外书,课间主要是看书,喝水小便可以随意。主要是培养听课和阅读的习惯,还有就是纪律,比如进出教室都要排队,有老师安排的小队长喊口号。小朋友觉得挺习惯的,除了要早起还有点不太适应。

浦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8月26日活动首日,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来到各自的教室,参与“大手牵小手”摁手印活动。孩子们举着五颜六色的小手,在画板上摁下的是一只只可爱的小手印,留下的是父母殷殷的期盼。

当孩子们走进教室,干净、整洁的教室、陌生的同伴、似曾相识的老师,让他们不知所措。这时,一双温暖、有力的大手将他们牵到座位旁,细声说“先坐”,才令孩子们安心。这就是各位班主任老师。

九点二十分,各班学生随即投入到队列训练中。队列训练由校体育组老师担任,负责严格科学地执训。

十点,孩子们来到活动背景墙前,面对镜头丝毫不害羞,摆好造型。随着“咔嚓、咔嚓”声,各班照下张张充满活力的“全家福”。

复旦附小

上了2个上午的学前体验课,告知学校的规则,简单地学了数学、英语,参观了学校。校长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强调学校的教育理念是素养教育而非知识的教育,教育没有零基础,但早起跑的人未必跑得快。

青教院附小

8月27、28、29为入学准备课程,每天上午8点到11点带好书包、水杯、纸巾等来校。还要带好自制的姓名席卡,一面中文一面英文。

明珠森兰小学

8月19-21号开展一年级新生学前教育,前两天每天早上8点20到10点半,最后一天还有家长会。

第一天是排队参观校园,为小朋友们进行队列练习,以及初次上课,体验小学生的正式上课过程;第二天,集体出操,练坐姿,熟悉“课堂规矩”,同时接触初步的学科知识内容,比如语文课上“交朋友”,数学课上认图形,体育课上学排队,英语课上练口语。第三天是集体游戏,男生女生分开站,听清口令往前跑,爬过垫子拼图形,总之需要全班同学一起协作,才能取得班级荣誉。这也是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佳双语学校

6月底前就进行了4天的新生体验课,时间安排都是按照小学正式日程来的,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的体验,内容不难,主要是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小朋友们都觉得挺喜欢的。

华师双语学校

参观校园是入学适应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呢!小学部的“最佳班级”和“君子榜”帮助孩子们进行自我管理,懂得集体荣誉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配合老师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能够人人争做一名小君子,帮助他人,一同成长。

此外,学校还准备了丰富的衔接课程,数字王国、汉语初识、ABC、哆来咪……可爱的课程名称吸引孩子们轻松进入学习的氛围~

浦东万科实验小学

8月27日举行一年级新生学前教育体验活动,走进课堂,认识一下新伙伴们!

最重要的是行为习惯、礼仪的学习看,比如课间休息文明行走不奔跑,卫生间里洗个手,小水杯里装点水。中饭是在学校里吃的,小朋友们争做光盘王。

除了学习礼仪,还有语数外三门学科的体验性课程~

小一新生这周最重要的是做什么?

从上述学校的学前准备期可以看出,学科类知识只是“蜻蜓点水”,关键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是幼小衔接最重要的一环。

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很多家长都知道,但“生活习惯”是什么? 我们以上海市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开学准备期为例,来详细说说这件事。

在该校开学准备活动上全神贯注的小盆友~

1、学会保管自己的物品

不少家长往往觉得孩子还小,会帮孩子收拾东西,但其实让孩子学会整理保管自己的物品,培养的不仅是自理能力,更是清晰的思维和规划,以及对学习的责任感。

在卢湾一中心小学发给小一新生的《苗苗成长手册》上,第一个主题就要求孩子,清楚认知自己的学习用品有哪些。而在该校的“新生体验日”上,老师也会手把手教会孩子怎么归整学习用品、怎么整理桌肚,并且将方法告知家长,让孩子在家里同步巩固,这也是在培养一种入学的仪式感,让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渴望。

不仅如此,该校还为小一新生统一定制了书包、笔袋和文具,大方简洁的书包内容区分合理,引导孩子将学习用品分类;中华牌铅笔、一大一小两块绘图橡皮、带波浪线的直尺、垫板、文件夹……

据说,这是因为学校多年来发现,不少新生家长对选购文具没有经验,往往会选择那些花俏、多功能的文具,但这些“玩具化”的文具,其实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还容易引发攀比,有些甚至具有安全隐患,所以学校索性帮小朋友们都配备好,也让家长心中有数,怎样的文具更合适,等用完以后自己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购买新的了,而这个做法也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好评。

2、调整作息时间

小学和幼儿园在作息上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小学没有午睡,所以这周开始,家长要帮孩子把作息习惯调整过来,让孩子逐渐适应不睡午觉。相应的,晚上则要安排孩子早点睡觉,补足休息,让孩子做到“早睡早起”,这也是帮孩子收心、迎接新学期的重要举措。

当然,每个孩子的生物钟不一样,未必要硬性规定孩子非得在8点半或者9点睡觉,但至少要有比较健康的作息时间,与入学后的时间表相适应。

3、做好“吃饭规矩”

有一个容易被家长忽视的内容,就是“吃饭习惯”。

在卢湾一中心小学为期三天的“新生体验日”上,最热闹的就是中午吃饭时,家长们纷纷围在一旁看自家孩子吃饭。

有些孩子独立吃饭的能力还没有培养起来,家长忍不住还要去喂;有些孩子只要面对汤汤水水就会弄成大花脸;有些孩子总也吃不干净;还有些孩子不会吐壳……不仅如此,有些孩子“坐没坐相”,吃饭的时候总喜欢把脚搁在桌子的横档上,不少家长现场看到才感慨,“原来孩子在这些生活细节上要学的还有很多。”

在这三天里,卢湾一中心的老师们会重点帮孩子先做“吃饭规矩”,比如小朋友井然有序地排队领饭,两脚放平、端正吃饭,吃完以后学会收拾自己的餐具,用自己的小毛巾把桌子擦干净……总之,这些看似和学习无关的生活细节,其实反映了孩子独立自理能力的高低,也会影响到孩子在校的状态。

4、交流!交流!交流!

亲子的有效沟通很重要,尤其这一周,孩子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既有兴奋和期待,也有惶恐和好奇,家长不妨多尝试与孩子有效沟通,特别是培养一个习惯——让孩子愿意把每天发生的事主动告诉家长,鼓励孩子把事情、想法表达清楚。

这个习惯非常重要!

要注意的是,向孩子提问的方式很重要。不少家长吐槽,问也问不出,孩子就是不肯说,原来家长问来问去就是,“今天练习做过吗”“有没有布置作业”“谁被老师表扬或批评了”“你是不是第一个交本子的”……,其实,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他们很快就会对家长提的这些问题感到无聊,索性不想回答,或者敷衍了事,这就起不到有效沟通的效果。

那么,家长提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和孩子有效沟通?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孩子对什么真正感兴趣”入手,比如和孩子聊聊“今天的饭菜怎么样,有没有你喜欢吃的”“今天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甚至可以和孩子聊聊“新老师漂亮吗?温柔吗”,总之,要把孩子当朋友,孩子自然愿意打开心扉。

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自然能以最饱满的状态迎接小一新生的生活,对知识充满探求欲,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学在即,祝小朋友们都能快乐自信地迎接新学期!


来源:大手牵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