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屏幕经常会导致人们出现眼睛干涩疲劳、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眼花模糊等情况。近日,有眼科中心研究显示,由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对蓝光比较敏感,所以理论上蓝光比其他光线对视网膜伤害更大。
这种情况下,一种宣称能够阻挡各种电子屏幕中的蓝光、保护视力的眼镜越来越火,成为了不少眼镜店中的“当家花旦”。在网络平台上,某防蓝光眼镜品牌月销量高达两千多个。但消费者们的使用体验却大相径庭,有人感觉“不那么疲劳了”,有人则认为“完全没有效果”。蓝光的危害有多大?防蓝光眼镜是否名副其实?
什么是蓝光?“蓝光属于可见光的范围,波长约在400纳米至500纳米之间。”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陈跃国介绍,自然界的光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谱组成,不同的波长在视觉上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波长越短,能量就越高,短波蓝光属于具有较高能量的光。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照明、手机、电脑等产品的显示屏所发出的光线中大多包含蓝光。资料显示,不同于可见光中包含了红橙黄绿青蓝紫这7种颜色的光,电子产品使用的LED等材料的显示屏发出的光主要以红、绿、蓝3种颜色为主,且蓝光占了主要部分。
蓝光能轻易地穿过眼睛的晶状体到达视网膜,刺激视网膜的一种异常的视黄醛产生大量自由基离子,这些自由基离子加大了视黄醛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损坏作用,从而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萎缩以及光敏感细胞的死亡
陈跃国认为,正常情况下,经过了进化,人类的眼睛对于蓝光已经产生了适应性。但近些年,由于人们长期对电子产品的使用,触发了对于蓝光是否危害眼睛的忧虑。“人们对蓝光的担心还有一个原因是近年医学上对于老年人黄斑变性的研究。”因为有研究指出,如果蓝光照射时间过长,50岁以后人眼黄斑易有变性倾向。黄斑变性会使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功能减弱,甚至造成出血,从而导致中心视力下降。
陈跃国说,黄斑是眼睛的重要构成部分,蓝光对其是否产生危害是目前医学界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但目前还没有定论。
如今,防蓝光眼镜被不少商家视为“当家花旦”,摆放在了显眼位置,价格也从几十元至上千元不等。
在眼镜城一家店内,顾客戴上一款镜片呈淡黄色的防蓝光眼镜后发现,手机屏幕果然暗了一些,但同时视野也变得昏黄,清晰度有所下降。
“戴上后变暗的效果就说明它能阻挡电脑和手机发出的蓝光,保护眼睛,防止疲劳和视力下降,更能有效降低眼睛患黄斑病变概率。”一名推销人员表示,目前在所有近视镜中,销售情况最好的就是防蓝光眼镜,顾客也主要是成天对着电脑、手机的年轻人。
但如何辨别眼镜防蓝光效果的好坏呢?不少销售人员表示,因为防蓝光镜片没有强制的质量检测标准,他们也无法提供相关的检测结果,需要借助专门的仪器,比如波长监测器或光谱仪。
据悉,目前蓝光对于人体的伤害还属于“早期研究”——并不像紫外线伤害那样有每年数以百万计的病患作为案例,蓝光的危害证据目前还主要集中在鼠兔猴等实验动物身上。
这样一来,不禁有消费者产生疑问,既然蓝光对人的伤害并未确认,那市面上标榜的蓝光防护产品又是以什么为标准?防蓝光效果究竟谁说了算?
对于防蓝光眼镜的效果到底如何,某眼科专家对媒体表示她无法判断,正是因为防蓝光镜片没有强制质量检测标准,“产品阻隔蓝光程度到底为多少才合适没有依据,产品防蓝光效果是否靠谱基本靠商家自律。 ”“防蓝光眼镜虽然很流行,但是商家宣称的保护眼睛、降低眼睛患黄斑病变概率的功能,目前还没有得到医学研究证实。”
据北京爱康国宾体检中心的一位眼科医生告诉记者,事实上,不光是电脑显示器、荧光灯、手机等电子产品,自然光中也存在大量蓝光,并且是构成可见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便蓝光的“杀伤力”很大,但并非所有的眼疾都是由此造成的。
既然蓝光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这些年来才开始受到重视?而普通消费者到底需不需要时刻准备一副防蓝光眼镜?
对此,相关眼科专家给出了这样的结论,防蓝光眼镜其实是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眼镜,并不推荐普通人长时间使用。
防蓝光眼镜一般通过一些特殊材料以及光学折反射技术,消除进入人眼的蓝光量,是有一定保护眼睛的功效的,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这种眼镜也会影响到人对蓝紫色物体的辨色能力。因此来说,最好在玩手机或者电脑的时候佩戴,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
防蓝光眼镜只是减少蓝光的危害,并不可能彻底根除。专家表示,保护眼睛除了佩戴有效果的防蓝光眼镜外,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注意多吃蔬菜,补充叶黄素、复合维生素和玉米黄质来加强其抗氧化能力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