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热茶巧克力|啤酒火锅花生米
罐头泡面火腿肠|古董小件老桌椅
这28个字,大概可以概括这家招待所的风格与特色,但所长说了,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在这儿喝的都是故事,聊得都是人生。
周到君刚走进店里的时候,小白,也就是这家店的主人之一,正在用红色的丙烯燃料一层一层的涂抹着什么。
“它是一个水晶杯,在运输的时候破损了,有点可惜。但破损了的它,反而有种不对称的美。”
她告诉周到君,刚好手边有丙烯颜料,就决定用这种红色覆盖住水晶,而颜料也给平滑的杯子增加了不规则的纹理,让它突然有了另外一种感觉——融化。
破损的水晶杯,被红色所淹没,同样也在这一片红色里重新获得意义。
这就像小白自己的故事一样。
小白是个北京人,在央美学习视觉艺术,后来又去香港学习咖啡专业,之后来到上海从事咖啡行业,在这一路辗转之中,小白说她常常容易迷失。
按照人生剧情该有的设置,迷失的人总需要一个心灵导师指引,从而走出困境,而小乔就是那个陪她一起走出迷失的朋友。
两人认识了很多年,到了今年的八月份,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这家店所在的物业方需要重新招租,找到了小白。于是两个人商量后一拍即合,从决定开店做企划,到后来的装修设计只用了短短1个半月的时间。
10月18号,旮旯招待所正式营业了。
“来的都是客,只要他们愿意坐下来,敞开心,我们都愿意和他们聊天。”甚至一个故事,可以换一瓶酒。
他们想把自己的店变成一个接地气的地方,让来的人可以自如一点,然后敞开自己的心,分享各自的故事。
那如何接地气呢,就从取店名开始。
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旮旯”(gā lá)这个词?
它是北方常用的方言词汇,是指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诠释,是“狭窄偏僻的地方”和“角落”的意思。
北方人常说:“俺们那旮旯”。
而招待所这个概念,也十分具有中国的特色,让人想起了八十年代的国营单位,出差职工的落脚地儿。
就是这两个很local的词汇,被他们相中了。
招待所的接地气还表现在方方面面,就从所长说起吧。
所长就是小乔,周到君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店门口裹着一身蓝色的军大衣,手里夹着吸了一半的烟。
“军大衣就是我们的制服。”周到君看到穿着军大衣的所长,反而有一种另类的时髦。
等他吸完烟,我们重新回到了店里,坐下来接着聊。
果不其然,在聊天中小乔告诉周到君,在成为所长之前,他从事的是时尚行业,直到后来觉得“实在有点腻了”。
在他看来,时尚是很快的东西,你要一直跟上它的步伐,稍微一慢下来就感觉落伍了,被淘汰了。所以人们一直在追逐,这也变相的让大家处于一个很紧张的情绪之中。
当小乔从时装周的秀场,跳到满是年代感的招待所,一切都变慢了,那是浮光掠影的时尚圈里不可能有的感觉,他很享受。
小乔跟周到君说,他其实是有些反时尚的,“我喜欢老物件很多年了。”
说这话的时候,他看着我们坐着的这个桌子示意说,“它岁数可比我们大多了。”
据他说,这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桌椅,到现在一百多年了,一路从英国运过来,期间可能辗转过利物浦,又到了曼彻斯特,最后在上海落脚,总之,经历的故事比我们多多了。
这里面岁数大的物件儿还有不少。
比如墙上的这幅字画,是一个日本人写的两首唐诗。
它是小乔从城隍庙的一个老古董收藏店收来的。这背后还有一段关于跨国友谊的故事,这里就不展开,留下一个隐藏的线索,如果你去店里的时候碰上了小乔,说不定他会跟你分享这个秘密。
“我把它从家里拿出来,放在招待所,所以这也越来越像我的另一个家了。”这里的大部分家具桌椅,还有艺术陈设都是小乔自己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
小乔说:“看到这个图册的时候发现了其中的有很多拱形的设计,和旮旯招待所整体的空间设计很像,就拿出一部分挂在这里。”
此外,为了配合招待所这个概念,店里装了浴缸,“小便池”、还有招待所常出现的“小广告”也被贴了一墙。
到店的人,自然要吃吃喝喝。
所长告诉周到君,因为这里没办法使用厨房,所以目前还做不了正餐,主要提供饮品和小食。
喝的有精酿啤酒,现磨咖啡、茶水、热巧等饮品。
咖啡则是由小白负责制作,在她看来一杯好的咖啡不光对咖啡豆和咖啡机有要求,还有水质及冲泡手法。
招待所里用的是kees咖啡机,配以四种产区拼配的咖啡豆,用传统的意式咖啡手法冲泡。
而装咖啡的就是有怀旧感的搪瓷杯,红色的杯垫上,是一个镂空的“喜”字。
其中招待所拿铁,就像这家招待所的颜色一样,是一杯红色的拿铁,原材料是红菜头。小白觉得这也是接地气的一种表现,甜甜的没有负担感。
小吃呢,有10元一份的隐形菜单,不是甜点蛋糕,而是地道的传统零食,比如虎皮花生、山楂球、情人梅、怪味豆等,都是小时候的味道。
如果你饿了,这里还有泡面、罐头、自发热的小火锅等,不够吃的话大可以点外卖,总之就把这当成招待所一样,随意就好。
就是这样一家卖咖啡,卖酒的招待所,为什么对故事有如此的痴迷?
所长说,只有故事,才代表我们存在过。他很愿意听别人的故事,如果能给人带去安慰就更好了。
“爱这个东西,每个人都是0分。只有你给予的时候,你才会同时拥有它。你给了别人10分的爱,你就多了10分。”
招待所本就是来来往往的人们一个落脚地,每个人进来的时候都带着不同的情绪和故事。
而一个地方只有和人发生了情感上的联接,它才真的在人的心里扎了根。
“我们有自己的公众号,上面会定期分享发生在招待所里的故事,我们也发动身边的朋友,分享他们自己的故事。未来可能会做一些有意思的创作,在这个空间里展示。”
对于旮旯招待所,他们未来更想把它变成一个文创品牌,可以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目前他们正在筹备的就是关于中国汉字的一个艺术展示。
“你在这里还会迷失吗?”
对于周到君的最后一个问题,曾经常常迷失的小白说:“肯定不会啊,这就是我们的家了,哪有人会在家里迷失。”
或许,这里也可以成为这座城市里奔波的旅人们一个落脚地,想清醒就喝杯咖啡,想醉就来瓶酒,然后随意的、自由的倾吐,最好能在走之前,把心里那些沉重的故事留在招待所里。
这里的钥匙,能帮你把心事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