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有200多种植物、30多种鸟类,每颗植物下都标注着,植物的属性、别名、简介,走廊上随处可见的植物标本。你还可以在这里看到刺猬、黑眉锦蛇、赤腹松鼠等野生动物。你以为你身处在植物园或公园,其实这是一所拥有着90年历史的学校——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从一个爱鸟社团出发,到一门拓展课的开出,到激发学生们语文历史等其他学科的兴趣,到对接新高考研究性学习,这个学校做了这样的探索。
该校生物老师金子明在讲述社团前,先将一打明信片展示给记者,他笑着说道:“这是我和学生制作的12节气明信片,明信片上的落叶、梧桐、红叶等都是校园内的植物。”
“达尔文博物公学”社团,2015年9月,“由我与2017届学生金婷、王昊建立。起初,我们师生三人只是一个课外鸟类调查的研究小组,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两个孩子跟我一起识鸟、护鸟、爱鸟,在调查鸟类的过程中,接触到了他们平时没机会去感受的自然生态,对基础生物学的兴趣激增,受益颇多。受此启发,我迫切希望能把生态、自然、生物保护等观念传播给更多的同学,从而在新高招政策下,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故而萌发出成立学生社团的想法。”
金子明告诉记者:“在业余时间,我偶然参加了上海自然导赏员培训,收获了自然教育理念,并接触到博物学这门小众但正在升温的学科,意识到这门学科与我们所想做的事情的密切关系。”
在理解了博物学的内涵及其与《上海生命科学课程标准》存在的关系之后,社团取名为“达尔文博物公学”,试图让学生从博物的过程中提高核心素养,培养观察、探究、尊重、保护生命的能力。
在上海,目前有一百多所上海市市级绿色学校,这其中不乏植物种类繁多的学校,却还没有学校能将该校的植物种类做一个系统性的统计和分类。
今年3月底,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被授予“国际生态学校”,学校有30多种鸟类,200多种植物,校园内还能时常看到刺猬、黑眉锦蛇、赤腹松鼠等野生动物。学校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学生探索研究的基地。“达尔文博物公学”社团成立至今已有两年的时间,这期间社团成员将校内每一种植物都做了详细的分类做成植物名录。
记者看到校园内的植物下都挂有一块牌子,上面清楚的标明植物的名称、别名、学名、科属、简介,最后附上第几届学生以及学生的姓名。在教室的走廊上随处可见学生们制作的植物标本, 金子明说:“采集到好看的叶子我都会让学生自己留着做成书签。”
■校园内的每种植物学生都做了分类
“这门学科看似小众,对并不了解这门学科的人来说有些枯燥,但其实并不是,它还可以延伸其它学科的学习。”比如《楚辞·九歌·山鬼》前四句描写“山鬼”的诗句中出现了6种植物,如果不能从植物学的角度认识它们,从人文的角度理解它们在楚地文化中的意义,就不能很好地在脑中塑造“山鬼”的形象。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峡两岸现在是没有猿的,但是考古发现,李白所在的唐朝是有长臂猿,并在三峡找到了化石。
已经毕业的2017届11班王佳焱谈及社团的感想时说道:“博物学是一个相对宏观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非常之广,包涵了各个方面的知识例如:生物、人文、历史、地理等等。人人都应懂得一些博物学,它的思维方式不仅在生物一个方面,而且在其他学科发展上也对你有不小的帮助。”
■走廊上随处可见学生制作的植物标本
高三10班的顾晓玮刚开始加入达尔文博物公学社团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博物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渐渐明白了博物学就是人与自然之间沟通的桥梁。
顾晓玮说道:“我们可以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并将其分类,虽然说听上去十分无聊。但过了些时候,经过一片花园或者草坪,亦或者是见到一只鸟儿在枝头鸣叫时就会亲不自禁的将它们归个类,也不嫌烦,感觉一切都是顺理成章。在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去观察和分类,是老师让我们一步步向前,直至触碰到了一些诀窍。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身边到远方,正在一点点改变。”
金婷和王昊两位同学作为“达尔文博物公学”的发起者,在上海市创新大赛、上海市“宝山杯”生物小论文、上海市青少年科学院等项目中,凭借《松江崑秀湖湿地公园夏季鸟类群落特点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过人的答辩展示,收获多个奖项,创造了学校同类型赛事的首次获奖。
就这样,“达尔文博物公学”作为一个有学习目的的学生社团,利用每两周一次的社团课和其他课外时间,同时进行理论学习、野外实践和课题研究的三个方面的教学指导。
应对“两依据,一参考”的高招新政,学校设立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社群组织“哥白尼书院”(理科研究)和“雨果书院”(文科研究),并将“达尔文博物公学”纳入了“哥白尼书院”。金子明为书院长,金婷和王昊成为了小院士。由此,公学的研究性内容从原先的社团课中分离,与“哥白尼书院”并轨。以“达尔文博物公学博物学入门”为名的拓展课诞生了。
社团及课程的开设,目的不在于培养博物学家,而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他们了解大自然,热爱与理解生命及其多样性,从而在他们年轻时,就给他们注入一种现代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
校长肖铭告诉记者:“高考改革后综合素质评价得到重视,成绩需要抓,但成绩并不是考核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达尔文博物公学除了对校内植物的研究,学生还走出校外甚至去国外研究植物和探索,其目的希望学生从中开拓眼界,通过自己观察动手完成研究性学习论文等。”
金子明告诉记者:“本课程会在课外,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一般每学期、每长假会进行一次。每次活动都有老师带队,有主题地探索一些生态的、生物的、博物的问题,如以湿地的自净能力为主题的金山化工湿地自然考察;以农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比较为主题的青西郊野公园自然考察;以城市森林功能为主题的浦江郊野公园自然考察;以上海与奥克兰鸟类城市化适应比较为主题的新西兰博物研学等等。同时每学期结束也会对学生进行考核,综合学生作品、课题、表现,采用自我记录和组员、教师评价的方式,形成最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