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地、扫地,从地上捡东西的姿势全错了?这几个用腰坏习惯改改了!专家:穿刺定位也能拯救你的脊柱!


作者:谢竲
编辑:谢竲
时间:2017-12-09 11:47

椎间盘突出是指髓核脱离纤维环的一种状态。出于职业、生活习惯等多种原因,腰椎间盘突出已经是一个颇为普遍的问题。

■来源:视觉中国

不良姿势、习惯要改正

弯腰驼背时间长了,椎间盘就会被挤到后面。因此,不管目前有没有出现不适的症状,大家一定要注意经常变化姿势,尽可能不向后挤压椎间盘,让它保持在原来的位置。同时,站、坐、扫地、捡东西,甚至躺着的时候,都要多留心哦!

1、日常生活中拖地、扫地或者用吸尘器吸地等劳动要小心,尽量保持身体直立。从地上捡东西时,最好保持腰部以上身体直立的姿势先蹲下,而不要直接大幅度弯腰去捡。从高处拿东西时,严禁身体向后仰,要保持直立。

2、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避免过度劳累,工作一段时间后稍作运动,或按摩一下腰腿部,并保持正确姿势,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

■来源:丁香园

3、走路时多运用腹部肌肉,站立时不要双腿同时并齐长时间站立;

4、睡软硬适度的硬板床,饭后不要长时间看电视;

5、避免寒冷、潮湿的居住及工作环境,在寒热交接的季节注意避免腰椎疾病的复发;

6、一种锻炼腰椎的简单方法: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叉抱颈,向前挺腹,向后仰头,坚持

远离辐射,一个多小时完成脊柱微创手术

56岁的陈女士,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没多久,还没来得及四处游山玩水享受人生,就患上了严重的椎间盘突出,由于局部压迫,她几乎丧失了正常行走的能力,而目前唯一有效的手术摘除髓核疗法,又需要反复“照光”确定穿刺的路径,让白细胞计数一直偏低的陈女士有不小的顾虑,而传统的开放式术式又创伤太大。

幸运的是,陈女士成为了申城首批超声引导穿刺定位的尝鲜者。超声波不会带来任何电离辐射,而在成像和引导的精确度上却不亚于X光。在手术台上趟了一个多小时,手术就顺利完成。更让她惊喜的是,术后从麻醉中醒来,她发现自己就已经能下地行走了。

术中超声定位,在规划的手术路径中进行超声扫描并术中配准

定位器+精密探头“窥”见精准位置

在12月9日举行的同济脊柱微创高峰论坛上,第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在科主任贺石生便介绍了率先在沪上使用的“3.0版”脊柱外科微创手术定位技术。

相比创伤大、恢复慢的传统脊柱手术,微创手术对患者的益处显而易见。而早期的脊柱微创手术就需要通过X光进行引导,一次手术需要暴露在X光下数十次,医生需要穿上笨重的铅衣防护,对来说都有潜在的负面影响。

■术中导向操作,在定位导航仪的引导下进行精准手术操作

为了减少乃至消除X光引导穿刺负面效应的考虑,贺石生领衔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表穿刺定位器,配合采用特制的精密探头,通过椎间孔这样的微小孔洞“窥”见其下的解剖结构进行手术,从而引导医生实现精密、安全的操作,同时也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负担和痛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局部骨骼以及韧带组织退行性病变比较严重的患者,定位器的“通用性”目前仍有待提升。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