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假期中,不少家长决定带着自己的孩子出行游玩,最重要的莫过于孩子的安全。
但是,现在家长们手里的手机,却成为了孩子们安全隐患之一。这不,湖北黄石铁山区一粗心父亲带着3岁的女儿外出玩耍,路上只顾自己低头玩手机,结果女儿走丢了……
9月28日下午下午1点多,在黄石某路边,一名秀气的小女孩边走边哭喊着“爸爸”。几位热心市民见女孩独自一人,立即围观上去相互打听。大家猜测小女孩应该是走丢了,热心的围观群众立即报警求助。
当地派出所民警火速赶到现场,由于年龄太小,小女孩子只知道自己叫小洁,爸爸叫柯某某,当日跟爸爸一起出来玩,不一会时间便见不到爸爸了。民警正准备把女孩带回分局做进一步查询时,一名中年男子匆匆赶来,称自己是孩子的父亲。
在核对男子的信息后,民警放心地将女孩交到其手中。小洁见到爸爸很高兴,由于太疲倦了,她很快在爸爸怀里睡着了。
■来源:视觉中国
柯先生介绍,当天中午吃过午饭,他带孩子出门逛超市,由于自己走路时专心看手机,半路回头才发现,跟在身后的女儿不见了,于是他急忙调头寻找,沿路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正在心急如焚时,最后还是在路人的帮助下,才找到女儿的位置。
还好小女孩遇到的都是好心人,否则后果就难说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幸运,因为家长玩手机导致孩子出事的新闻并不少见。
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带孩子出门千万“心别大”,也希望各位家长时时刻刻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不要忙着拍照发朋友圈聊天忽略了小朋友的安全!
假期虽然是休闲放松的时刻,但是安全不能放松,带孩子出门玩要注意安全,在家也要小心。
9月29日下午16时许,湖北黄冈有一小男孩在玩玩具的时候将小拇指塞进了玩具的铝环孔中,手指被铝环孔死死卡住,小拇指已经肿胀出现血迹,疼痛难忍且难以摘下无法取出,最后在当地消防官兵的帮助下,才将手指取出来。
安全隐患是无处不在,想要有个愉快的假期,下面这个安全小贴士,家长们看仔细了!
现在虽然天气比较凉爽,但预防溺水依然不可以松懈!
禁止孩子私自或结伴去水边捡东西或捉鱼虾等;
不要让幼儿脱离监护视线单独在泳池玩水;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游泳馆游泳;
未成年人参与水上游乐项目,必须有成年人带领;
乘坐观赏船、游船等,务必要穿好救生衣;
上下船时遵守秩序,不要在船上打闹、戏水,以免落入水中;
如果遇到同伴溺水,告诉孩子要智慧救援,不要盲目下水救人及手拉手施救,要及时大声呼救并拨打110。
特别提醒:幼儿在家洗澡时,大人也要看护好,以防幼儿不慎滑入澡盆中引发意外事故。
带孩子外出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不管是走路还是坐车,都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走时遵守交规,教育孩子不要在路上嬉戏、打闹;
未满12周岁不能骑车上路,特别不能让孩子擅自骑单车;
乘坐公共交通要遵守秩序,文明礼让,在车上时,要坐稳扶好,不能擅自将胳膊、头等部位伸出窗外;
私家车出行,不能疲劳驾驶、超速驾驶、酒驾等;
不要让孩子坐在副驾驶座上,年幼的孩子要配备安全座椅;要照管好自己的小孩,不能遗忘在车上;
教会孩子乘坐交通工具遭遇意外事故时的自我保护知识。
多关注天气,合理安排出行,亲子游强度要适宜;
如果旅游景点人员密度过大,已超出了合理的容纳范围,不要带孩子进入,以免发生走散、踩踏事故;
入住酒店时,尽快熟悉酒店房间,查看是否有潜在的危险,了解消防逃生通道,索取酒店联系卡;
谨防扒手:购物商城、火车站等是“扒手”热门之选;带小孩外出的家长和“低头族”是高危人群;
不在设有危险标志处停留,不在禁拍处拍照、摄影;
孩子坐电梯要有大人陪同,谨防商场、景区的扶梯“咬人”;
旅途劳累及异地旅游容易导致“水土不服”和食物中毒现象,如果出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
不把幼儿单独留在家里;
告诉孩子不给陌生人开门;
要让小孩远离打火机、火柴、燃气阀、煤气罐等,防止发生火灾;
要把剪刀、锥子等金属物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以免孩子被划伤;
不在阳台、窗户边上堆放杂物或摆放椅子等,以免孩子攀爬,发生坠落事故;
妥善保管好药品,以免孩子拿到后误食;
告诉孩子,不要触碰插线板,并把电熨斗、微波炉等电器,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不要去工地、轨道、高压线等危险区域玩耍;
带孩子去游乐场玩时,要根据年龄、身高等要求选择适合的游乐项目;
告诉孩子:玩滑梯、跷跷板、秋千时,要有序玩耍,不打闹或推搡他人;
不要给孩子穿带绳子或者有腰带系绳的衣服,以免绳子缠绕在器械上,带来人身危险。
在外就餐时,要去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馆就餐;不要让孩子坐在靠近走道或上菜的位置上;
在外旅行时,要少吃辛辣食物,尽量不吃小摊上食物;
不暴饮暴食,防止消化不良。
现在早晚最容易受凉,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随着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使身体逐步适应环境气温;
注意卫生,餐具要进行消毒,生食瓜果要洗净,家里要勤通风;
告诉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引起胃肠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