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人
今年八月六日是方志敏烈士殉难81周年纪念日。
一九六六年底,我曾到过方志敏七枝半步枪闹革命的江西弋阳漆工镇,并瞻仰了方志敏创立的赣东北苏维埃政府革命遗址和当年的红十军司令部。也听到当地流传很广的两句话:弋阳方志敏、横峰吴先明。这两位革命领导人的事迹,在当年江西这块红土地上可说是家喻户晓。
当听说方志敏的前妻和吴先明的遗孀就在离弋阳不远的葛岭敬老院时,我第二天就冒着严寒,走了几十里路,来到葛岭。
印象中她们都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小脚、头上戴着农村老太太防寒的那种绒线帽子,穿着敬老院统一制作的黑棉衣裤。因天气寒冷,每人都有一个脚炉。
吴先明的遗孀比较健谈,她性情乐观、开朗,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述着当年红军闹革命的故事。她讲的是江西话,有好些内容听不大懂。当我得知她曾在红军宣传队工作过,就试探着请求她唱一支当年的红军歌曲时,她略带几分腼腆地说:“人老了,唱出来的声音不好听了”。说是这么说,但她想了想还是给我唱了一支类似《送郎当红军》的歌。歌声一起,顿使我感到十分吃惊:从老人歌喉中发出的声音,依然脆嫩、甜美、响亮,很有激情。老人唱歌的神情是那样专注、投入,歌声勾起了她对往事的美好回忆,使她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
方志敏的前妻跟吴先明的遗孀不一样,她讲话较少,显得非常淡泊、文静。听别人介绍,她原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和方志敏结婚后,从娘家带去好多嫁妆。赣东北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政策上比较讲究家庭成份,于是两人就离婚了。不久,方志敏与缪敏结合(缪敏解放后任江西省卫生厅厅长,一九七七年去世)。因为方志敏年轻时去南昌求学的费用,都是他的前妻变卖了嫁妆提供的,所以老人对革命也是有过贡献的。
敬老院的各项设施均比较简陋,但是老人们打扫得很整洁,他们在这里平静地生活,怡养天年。虽然好多人很早就参加过革命,为革命作出过贡献,但他们从不居功自傲,从不向党和国家伸手,而是跟大多数普通人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这是敬老院里的老人们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作者:孙宏彝(虹口区江湾社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