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为什么到了石化社区满耳都是市区口音吗?里面蕴含的历史渊源,是一种特别的情结。七、八十年代的石化地区,同老闵行一样是市区的一块“飞地”,甚至是市区人羡慕的卫星城。200540的邮编、4分钱的邮费,就是市区身份的印记。而随时可以把石化人带回“繁华”的绿皮火车,便是往返市区和金山的重要纽带,这也是昔日年节时刻石化常沦为“空城”的缘故。今天,“金山记忆”隆重推出《绿皮火车到白色动车,缩短了金山到上海市区的“距离”》推文,一定会勾起老石化人满满的回忆,而让新金山人认识这座新城的理由已是白色动车了。
童年的记忆里有很多的快乐,而坐火车更是快乐中的快乐。“小火车,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我的火车跑得快,我当司机把车开,轰隆隆、轰隆隆……”是童谣里孩子的向往。初见火车,一切是那么新奇:一排排绿色的车厢、上上下下的人群,能听到火车开车的鸣笛、能看到沿途秀美的田野风光,一路的“咣当咣当”,由远及近、由近及远。
60、70、80后的金山人从童年到成年的记忆深处,依然有对金山卫铁路支线上行驶的那一列列绿皮火车的温暖感受、脉脉眷恋。难怪很多人在金山卫站乘坐金山铁路动车时,时常会勾起儿时、青年时那段承载了憧憬的绿皮火车的回忆——那个叫金山卫的地方有列车能将自己送往向往的“繁华”——上海市区(上海西站,后称“长宁站”)。
不少人津津乐道金山卫东站当年乘坐绿皮火车时满满的喜悦,欣欣然的样子还是溢于言表。“记得当年坐的火车从最早的蒸汽机车牵引,到ND2内燃机车牵引,再是换成了DF4B内燃机车牵引,我是与金山绿皮火车一起成长的”“伴随坐绿皮火车到市区,度过了我的读书生涯,记得当时座位是背靠背的三人坐,列车票价7毛钱,车票是硬卡片式的。1984年左右,票价涨为1元,卡片车票未变。1990年左右,票价涨为2.20元。1995年年底,票价涨为6元,列车也已改‘专线车’了”……
金山卫铁路支线是为配合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而建。记忆里的绿皮火车也是金山发展历程的凝集。支线建设主要服务石化总厂货运、兼顾客运。1972年石化总厂筹建时,提出为产品、物资外运解决交通问题,需修建铁路支线与路网联接。
1973年4月,国家计委同意修建铁路支线,作为石化总厂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同年5月,交通部(当时铁道部与交通部合并)向第四铁路工程局正式下达金山支线的勘测和方案研究报告提出任务。第四铁路工程局于7月初编报《金山卫铁路支线方案研究报告》,包括枫泾方案、新桥方案和得胜港方案,拟作比较。同年10月,经上海市研究审定,认为得胜港方案线路顺直,运营里程短,节约农田,优点较多,决定采用得胜港方案,并正式上报国务院。同时,交通部电告铁四局、大桥工程局、上海铁路局开展勘测设计。线路部分由第四铁路工程局负责,黄浦江特大桥由大桥工程局负责,厂内洗罐站和叶榭水陆联运码头分别由上海铁路局和松江县建筑队设计。
1973年11月29日,上海铁路局根据交通部电报精神和上海市革委会的决定,成立“上海金山卫铁路支线工程指挥部”。同年12月25日,采用边设计边施工方法,在黄浦江两岸全面开工。金山和松江两县5万多民工冒着零下8摄氏度的严寒天气,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投入在金山铁路支线的建设中,仅用15天时间就完成了80万立方米土方工程。路基土方工程由松江、金山两县承担,线路铺轨、桥涵、房屋建筑以及通信、信号、电力照明等工程全部由上海铁路局负责施工。1974年5月31日,黄浦江北岸线路出岔处至黄浦江边段先行简易通车,为黄浦江特大桥施工创造条件。9月27日,黄浦江南岸线路简易通车。
1975年9月11日,金山铁路支线全线竣工。支线安排部分通车,再全线通车方式贯通。核定停靠新桥—闵西—叶榭—山阳站点。早晨头班车会停靠莘庄和春申站,供铁路职工通勤上下。全线竣工交付运营后,1976年4月3日,上海市革委会工交组同意石化总厂要求,金山铁路支线和厂内线交付上海铁路分局接管运营。
历史是用来记忆的。金山铁路支线通车运营26年后,由于厂内线和黄浦江特大桥(含公路桥)均作为铁路固定资产,加重了铁路支出负担。而且由于线路造价较高,运营以来客运量又达不到设计要求,客运票价按市郊列车计费,乘客越来越少,客运收入减少,且后来由于客货运量持续萎缩,乘客都改换高速公交出行,2001年,金山铁路支线金山至上海市区的客运服务停止,金卫东站不再办理客运业务。2004年1月14日起,停运梅陇至金山卫东站的最后两对班次列车。大多数乘客青少年时期的美好憧憬、未来期盼……都伴随绿皮火车一起在记忆里封存。
伴随城乡一体化建设,为改善金山区的交通状况、投资环境以及城镇居民出行条件,2006年7月,铁道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十一五”上海铁路建设有关问题第一次会议纪要》明确,“双方一致同意对金山铁路支线进行改造,满足金山区对中心城区开行市郊客车的运输需要。”
缩短金山到上海市区的“距离”,始终是金山对接上海市区和金山市民快捷、便利到达上海市区的时空迫切。
2009年2月,原铁道部和上海市决定共同出资组建项目公司——上海金山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改建金山铁路支线为市域快铁,开行上海南站至金山金山卫站的市域列车。金山铁路也被称为上海金山线,全长56.4公里,总投资48亿。2009年8月12日开工,2012年9月28日建成开通试运行,从上海南站直达金山卫站只需32分钟。
金山铁路是中国首条公交化运行并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市域铁路,被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列为全国市域(郊)铁路首批示范项目。上海市(含沿线各区)和铁道部合作投资建设,市政府和沿线各区政府以各承担一半的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支持,即金山区、松江区、闵行区政府分别承担45%、45%和10%。金山铁路支线改建工程从上海南站引出至金山卫站,途经徐汇、闵行、松江、金山四区,设金山卫、金山园区、亭林、叶榭、车墩、新桥、春申、莘庄(未开建)、上海南站共9个站点。工程包括上海南站至新桥站间增建三、四线15.4公里、新桥站至金山站间增建二线约41公里,新建黄浦江大桥1座。
到今年9月28日,金山铁路已运营5周年了。现在想来,慢慢溜走的时光记忆让不知不觉已过而立之年的人们,对当年绿皮火车的认识也由神奇向淡然转变了。火车绿皮车厢变成了白色,速度也由普速几十公里到160公里动车组运行,坐动车出行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就像家常便饭了。如今的金山新城市民大多数选择乘坐市域列车往返金山和上海市区。列车里“和谐铁路之声,伴您同行”的动情广播语成了人们的习惯聆听。
金山铁路“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的5年,是创新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的5年,是为金山百姓出行提供方便的5年,也是催热包括滨海旅游经济在内的金山经济社会发展的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