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吃20分钟以上有助减肥,小学生一天吃零食不宜超3次……沪中小学生食品安全读本来啦!


作者:徐妍斐
编辑:徐妍斐
时间:2017-12-14 22:14

市食安办消息,由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和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共同编写的校园食品安全读本已在本市推行,共包含小学低年级版、小学高年级版、初中版、高中版四册,覆盖中小学全部学段。

一起来看看有什么亮点吧~

小学低年级版

小学低年级版读本包括四个章节,分别是:“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认识营养素”“认识各类食物”“食品安全常识”。主要帮助低年级段小学生认识食物、培养健康饮食的意识,比如要多喝水、吃早餐、不挑食偏食、细嚼慢咽等,同时也包含基本的食品安全常识,比如食物中毒的预防和鉴别、在外就餐时要查看“食品安全监督公示”的笑脸等。

小知识举例:

吃饭快好还是慢好?

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对于保护牙齿健康、防病防癌以及帮助消化吸收都大有益处。狼吞虎咽的进食习惯有百害而无一利,应当及时改掉。每次午餐时间至少20分钟。

1、保护肠胃

细嚼慢咽可以使唾液分泌量增加,咀嚼的时间越充分,分泌的唾液就越多,可以中和过多的胃酸,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伤害。

2、有益口腔

进餐速度过快过猛,易咬伤舌头和腮帮,引起口腔溃疡,对口腔、牙齿和牙床有所损害。细嚼慢咽可促使牙龈表面角质变化,加速血液循环、提高牙龈的抗病能力。当食物在口腔中反复咀嚼时,牙齿表面还会受到唾液的反复冲洗,增强牙齿的自洁作用,有助于防治牙病。

3、有助吸收

口腔唾液中含有水分、蛋白酶、淀粉酶、溶菌酶和各种电解质成分,淀粉酶可以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进行初步消化。咀嚼充分的食物会与唾液混合成润滑的食团,便于吞咽和通过食管,不会对食管和胃黏膜造成负担。从营养的角度来说,只喝果汁、蔬菜汁,不吃水果和蔬菜也是不对的,这些食物没有经过咀嚼,没有与唾液充分接触,营养成分的吸收就会大打折扣。

4、健脑

细嚼慢咽,可以使脸部肌肉得到运动和锻炼,有助于刺激大脑,激活大脑功能、记忆力、思考力和注意力都会得到相应提升,也可以起到预防大脑老化和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

5、减肥

食物进入人体后,血糖会升高到一定水平,大脑食欲中枢就会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如果进食过快,当大脑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时,往往已经吃了过多的食物。细嚼慢咽能使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在吃过量食物之前就会有吃饱了的感觉,所以有节食减肥的作用。

小学高年级版

小学高年级版读本也有四个章节,分别是:“食物与营养素”“膳食与营养”“营养与健康”“食源性疾病与预防”。相比较低年级而言,高年级版对各大营养素的具体功能的解释更为详尽,并开始根据食物的营养特点来对食物进行分类讲解,还增加了营养相关疾病(如营养不良和肥胖)和食源性疾病的内容。

小知识举例:

如何吃零食?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针对儿童青少年各自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零食指导意见。

3-5岁:睡前半小时避免吃零食。

6-12岁:每天吃零食一般不超过3次,吃零食的时间不要距离正餐太近,避免在玩耍时吃零食。

13-17岁:选择和购买有益健康的零食,每天食用不能太频繁。

初中版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初中版读本重点强调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平衡膳食营养的重要性,同时建立在化学课程基础上,对食物中毒也进行了细致分类。

值得注意的是,读本并非简单说教,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

如“喝酒”这一部分,就从“青少年到底能不能喝酒”开始讲起,延伸到“酒精是Ⅰ级致癌物”“饮酒会损伤大脑”“饮酒会造成器官损伤”“饮酒导致免疫力下降”“对酒精产生依赖”“青少年饮酒可能会发生意外事故”,最终得出“应养成不喝酒的习惯”这一观点。不仅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还介绍了“是什么”和“为什么”。

小知识举例:

该喝怎样的饮料?

儿童青少年从小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应饮水800-1400毫升,首选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含糖饮料除了会导致龋齿和增加肥胖发生的风险,还有引发痛风的可能。糖过量易导致人体内源性尿酸的行程,而尿酸过高,易引发痛风。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大量喝甜饮料的人痛风的发病率比不喝甜饮料的人高出120倍。可见,糖虽好吃,也要适量,过量了就会变成“糖衣炮弹”。

高中版

高中版读本则包含更系统的生物学常识,关于食物营养与安全的原理表述得更为透彻,还增加了选购安全食品的感官鉴别方法,以便学生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小知识举例:

如何鉴别食物变质?

1、嗅觉鉴定

人的嗅觉非常灵敏,如动物性食物在腐败变质的最初阶段,可以闻到一股臭味;油脂在酸败时各种理化指标变化虽然很小,但可闻到哈喇味。

变质食品散发出来的挥发性物质受温度的影响很大,温度低、挥发慢,气温就轻,因此在鉴定气味时需稍加热。例如在测定液体样品时,可取几滴于洁净的手心上揉搓产热,再闻是否有异常气味。此外,对多个样品检查时应按气味由淡到浓的顺序进行。

2、视觉检查

视觉检查时用眼睛来判断食品的性质,通过食物的外观和色泽评价食品的品质。视觉检查应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进行,灯光可对食品外观造成假象。要注意检查整个外形或光泽,如检查罐头时,看它的外形有无胖听现象;检查鱼类和肉类时,看它的颜色和光泽是否正常;检查瓶装液体时,要把瓶子倒过来看是否有杂质和沉淀物;检查大桶装的液体时,可取出一部分放到透明度高的玻璃管中,透过光线观察其中有无异物或残渣。

3、味觉检查

味觉检查即品尝食品的滋味,味觉器官的灵敏度与食品的温度有密切关系,因而最佳检查温度为20℃-40℃。在检查各种食物时,应先检查味道淡的食物,再检查味道浓的食物,若检查的食物味道相近,则要在检查完每种食物后漱口。

4、触觉检查

触觉检查主要是指通过食品的弹性和黏度来鉴定食品的品质。一般来说,弹性好、表面黏度低则表示食品品质较好。例如,检查肉与肉制品是否新鲜时,可通过触摸感受黏度,通过按压感受弹力。触觉检查一般在20℃的温度下进行。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