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将至, 我们能做的除了开暖气捂被窝, 也就剩下吃火锅了。
你真的会吃火锅吗?
■来源:视觉中国
可是现在蛮多人都学“贼”了, 把知名火锅店的底料一买, 到超市、菜场、冻品店一逛, 随么下火锅的食材都能到堂。
亲朋好友围在屋里把电火锅一开, 花一半的钱就能涮出五颗星火锅店的口感, 绝对不靠刷评价的价廉味美吃到撑, 就是这样简单。
记者这几天就跑到冻品市场上, 把自煮火锅的几种网红食材好好打听了一下, 像什么:羊肉卷、肥牛卷、蟹肉棒、巴沙鱼、鲜虾滑……
都是自掏腰包买回家吃着来研究, 这才发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坑”。
很多人喜欢吃的撒尿牛丸、芝士爆浆牛丸, 以及鲜虾丸、海参丸等等, 其实都是猪肉丸、鸡肉丸和鱼糜丸。
不信可以跟着记者来看看!
先说价格, 这也是发现问题的导火索, 所以说像记者这样的中年煮夫, 对价钱最敏感。
先是在一家大型连锁超市里, 一款“香港撒尿牛肉丸”每斤只要12.8元。且不说同家超市里的牛肉一斤卖到四五十元, 就算是附近的农贸市场里, 鲜牛肉也得要30多元一斤。 算下来这牛肉丸的价钱, 只有牛肉的三分之一。连跟记者一起挑食材的老师傅们, 都觉得“是不是太便宜了点”。
记者又到几家超市和冻品批发市场打听了一圈,发现不仅是牛肉丸价格便宜, 就连虾肉丸、墨鱼丸、海参丸等等,
各种河鲜、海鲜丸的价格也都差不多默契地统一。就在13.8元一斤到15.8元一斤, 相互之间差不了两块钱。
还好记者仔细看了看牛肉丸的配料表, 有名有姓的就有将近二十种, 但就是完全没有牛肉, 没有牛肉……
肉丸的“肉”都不一样, 原料应该差价很大, 怎么做成丸子就几乎统一了咧?
用导购们的话说:
其实这些各种肉丸, 多是用调味料调出来相应的口味。配料都差不多,所以价钱就差不离。
冻品批发商告诉记者:
大多数煮火锅的肉丸, 都是用鸡肉、猪肉和鱼糜来拼。不同的味道多用添加剂和香精调出来, 跟各种味道的月饼、冰淇淋是一个道理。
记者在打听的时候特别关注了一下, 这些个牛肉丸、虾肉丸、海鲜丸的配料表里, 成分最多的都是猪肉、鸡肉和鱼糜 。
比方说, 一款牛肉风味的肉丸配料表里, 排在最前面的就是鸡肉和猪肉, 同时还有鸭肉、鱼糜等“肉类”, 余下就是十数种添加剂和食用香精。 其中主原料的猪肉加鸡肉含量, 大于等于45%。
另一款海参丸的配料表里, 主原料是鱼糜和鸡肉, 两者含量大于等于40%, 另外的调配料也差不多, 其他的就都是食用香精。
墨鱼丸、仿龙虾丸等速冻肉丸也大都如此。
一位批发商挑出一款爆汁牛肉丸, 配料表上标注着“牛肉大于等于8%”, 这种肉丸品类在市场上并不多见, 部分火锅店里会用, 但价格会贵不少。
牛肉丸没有牛肉, 虾肉丸没有虾肉, 而且还添加了多种食用香精, 这样的肉丸符合规定吗?
记者从公开资料里查阅到, 中国商业联合会在2012年发布的国内贸易行业标准《肉丸》中规定, 含肉量在45%以上才可以冠名为“肉丸”。
此外, 在国内贸易行业标准提出的《速冻调制食品》中也规定:
肉糜类制品主料为猪肉、鸡肉的,主料占产品净质量比例要大于等于10%。
主料为牛肉、羊肉的,主料占产品净质量比例要大于等于8%。
照这样的规定来看, 用猪肉、鸡肉和鱼糜做主料的肉丸, 其中的含量高于10%没问题。
至于牛肉丸中没有牛肉,相关部门是这样说的:
对于混合肉丸来说,名称叫做牛肉丸也并不必要求原料中必须有牛肉。
这也意味着,以猪肉和鸡肉为主原料,通过合法合规的添加剂和食用香精生产的牛肉味的牛肉丸(有的包装上称为“牛肉风味”)也符合规定。
不过,对于主料中标明有牛肉的牛肉丸,其中的牛肉含量则必须大于等于8%。
所以只要是正规厂家出品、条码合格、检验检疫合格,外包装上标明了配料成分,在目前的法规中并不算违法。
“墙裂”建议:
大家在选买各种肉类火锅食材时, 一定要仔细看看配料成分。 即使买到——没有牛肉的牛肉丸, 没有虾肉的虾肉丸, 没有海参的海鲜丸, 甚至是没有蟹肉的蟹肉棒, 至少心里也知道吃的是啥。
另外, 尽量去买鱼糜含量高的风味肉类食材, 口感会好很多。 比如蟹肉棒, 虽然大家都不指望配料里真的有蟹肉,但记者亲身尝试过的是, 市面上多数蟹肉棒的鱼糜含量在70%—80%, 口感就已经比多数火锅店里更好了。 所以一定要买到鱼糜含量90%的蟹肉棒, 火锅里稍微煮一下就能分出层次, 甚至可以分成一丝一丝的样子, 口感非常细腻, 价钱却多不了一点, 各类冻品专卖市场就有,其他肉丸的选择方式都基本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