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有着丰富网购经验的买买族来说,最明显的感受或许就是消费方式改变了。曾经一度,拥有台智能手机就好比拥有了一扇能通往全世界商店的任意门,什么东西都能让人快递送回家。
而这两年,随着家门口小店和商场优惠活动逐渐增多,各种零售新科技也让购物流程变得更为简便,你有没有发觉,现在未必什么东西都得在网上买才是最划算。
其实这些,都是无界零售模式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体验升级。对于身在其中的“零售人”来说,这样一种升级,更是在帮助大家追求更美好生活。
2018年1月中旬起,有细心市民在上海部分地铁站内发现了各种3D美食年画,比如在陕西南路地铁站就有热气腾腾的陕西凉皮和biangbiang面;在江苏路地铁站有“穿墙而出”的阳澄湖大闸蟹;而在人流更为密集的人民广场站,则有上海人熟悉的本地小吃——生煎和油条......这一地铁内的新风采,引来不少路过市民驻足合影。
同一时间段,在中山公园龙之梦商场内,还有市民朋友邂逅了一场“回忆杀”。麦乳精、金币巧克力、大白兔奶糖......那些承载着“70后”、“80后”童年回忆的零食都来了,大朋友们在那儿忙着回忆,而小朋友们则吃得不亦乐乎。
上述种种,都是1号店在今年年货节期间推出的线下活动。大家都知道,1号店是以网上超市起家的线上电商平台,此番和线下场景的相互融合,可以说也是无界零售的一大特点。1号店工作人员表示,今年他们除了在线上安排年货节主会场外,还结合了地域、故事、品牌三个主题设立分会场,布置各地的线下活动。
“这次年货节,1号店在线上线下做了很多融合举措。比如在上海、广州、成都三地同时举办了‘儿时记忆零食展’,让大家想起小时候的年货零食;我们还联合了40多家品牌商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武汉5地打造'1号快闪店',上海的就设在了大悦城;同时,1号店还在魔都本地精选了多个地域特色地铁站,请知名设计师设计了3D立体的地域美食插画。”1号店工作人员介绍说。
不难看出,以1号店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已经不再局限于互联网这一单一销售渠道,而是逐步结合线下,形成相辅相成的双向联动。如此一来,既能利用线下场景提升消费者网购的购物体验,又能带动线上消费。
“1号店一直以来在进口食品、生活快消品方面有品类上的优势,而我们的消费者对于这几类产品也是特别青睐。现在我们线上的销售渠道依托京东强大的物流体系,而线下则适时举办互动活动,以此来提升用户整体的购物体验,也使得1号店在线上商超领域的优势得到了更好的展现。”1号店工作人员表示。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给实体店带来了冲击。就像进入一个无比漫长的冬天,如果没有足够的衣物取暖,就很可能挨不过去。
不过,对于在实体百货工作五六年的陈小姐来说,她觉得这个冬天很快就要过去了,甚至以为,实体店复苏的迹象不是一时,而是大势所趋。
2017年11月23日,是巴黎春天连续第九年举办“不打烊”大促活动的首日。在五角场分店门口,本应晚上6点才开始的活动,下午5点就有市民前来排队。此时正在店内为大促做最后准备的陈小姐听闻这一消息,很是兴奋,巴不得提早开门让顾客快点进来。
6点一到,整整绕了两圈蛇形通道的顾客蜂拥而入,从一楼开始向上蔓延。在店内,随处可见各类满减、折扣、抵用券的优惠宣传,而且令大家颇感实惠的是,几乎所有优惠措施都能叠加使用,购物满额还有机会获得新款苹果手机,于是不到15分钟,1楼收银台前就已经排起了队。
看到此情此景,站在一旁的陈小姐满脸是抑制不住的笑容。“看来这次还是黄金饰品和女鞋卖得最好。我觉得这说明顾客还是蛮理性的,现在比价很方便,大家上网查一查就能知道哪里便宜。而且实体店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商品都摸得到,都能让你试一试,这是你在网上购物所做不到的。”陈小姐说。
与往年“不打烊”活动相比,此次巴黎春天还有一大特色,就是融入了更多跨界合作。比如这次会给排队时间最长的顾客们送茶喝,店内也摆设了共享雨伞以备大家不时之需,同时还有顺风快递可以替顾客把货送回家......陈小姐表示,这不仅是在提升服务质量,更是想让大家重新爱上逛街,发觉逛街本身其实是件很有趣好玩的事情。
“线上零售还是要回归到线下,你不可能永远宅在家,而实体店除了能让大家买买买之外,还是一个能够面对面聚会的场所。”她说到。
不仅是巴黎春天,从上海其他实体店的表现也能看出回暖的趋势。比如2017年12月初,南京路步行街上,市百一店的重新开业,就引来络绎不绝的客人前来一睹为快。可以看到,店内各类经典的老品牌被保留下来了,同时受年轻人喜欢的新品牌也被一个个引进。
如果说线上电商平台在逐步融合线下,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那实体店这样的一种转型和升级,又何尝没有异曲同工之效呢?
除了线上线下的融合互补,在2017年实体店铺出现回暖态势之时,大量资本还涌入了其中一项新兴行业——无人零售。可以发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海涌现出了一批以无人技术为代表的零售新方式。
比如去年夏天现身的无人值守盒子,它就利用在商品上贴RFID射频贴片,来让消费者自助完成商品识别;在部分超市和便利店内,消费者还能通过手机软件,自己来扫描商品条形码进行结账;后来,刷脸支付来了,消费者只需提前完成绑脸,即可通过刷脸来进店、离店和付款......
张小姐是沪上某科技公司的技术人员,她所处的核心团队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拥有超过7年时间的积累,因此趁着2017年无人零售之风,自然而然就投身于此,立志要让大家体验到像国外亚马逊那样刷码进店、拿了就能走、连收银台都没有的购物体验。
事实上,他们确实做到了,其首家无人店从今年年初起正式落地营业。张小姐表示,在他们看来,技术是团队最大的优势,所以产品逻辑就变得很简单——坚信消费者第一位。
“消费者觉得你的产品让他的生活更方便了,更节约时间了,他用过一次就会用第二次,所以从产品设计之初,我们就在不停地把没有必要的操作切割掉,最终做到消费者只需要打开手机扫码这一步操作,就可以完成整个购物。”
去过他们家的店可以看到,虽说是无人店,但实际上并不是真的没有人。张小姐认为,所谓无人的概念,是要把传统实体店内那些在做收银等重复劳动中的人们解放出来,去做日常理货和为客人提供贴心服务等技术无法取代的工作。
“现在很多无人店想解决的是成本问题,省了房租也省了人力,但在现实情况中,如果真的无人,会给各方带来很多问题,像是偷盗损坏和食品安全等,这反而会让消费者的实际体验效果大打折扣。”
对于张小姐这样的无人零售业内人来说,用科技改变大家的生活,才是最终目的,同样,这也是所有无界零售模式想做到的。
“如果仅仅是用一些花哨的噱头和东拼西凑的技术方案博眼球赶风口,是走不远的。这并不是一个好像随便都能踏进来的低门槛的行业,只有脚踏实地不停迭代完善底层核心技术和运营能力,帮助消费者或零售端客户解决他们真正的问题,才能让无人零售行业内的每个参与者都能分到一杯羹。”张小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