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条铁路线竟是“静安制造”?原来民国春运也有“临客”可乘


编辑:朱杰
时间:2018-02-26 18:16

当前,春节假期虽已结束,但春运却还没结束。近阶段,上海的三大铁路站也迎来了返程客流高峰。据统计,在春节过后的首个工作日,铁路上海站到达旅客15.9万,上海南站7.8万,上海虹桥站28.2万,总计51.9万。

春运期间,客发量占全国铁路近五分之一的长三角铁路中,沪宁铁路也承担了重任。今年是沪宁铁路建成110周年,从曾经掌握在英国人手里的铁路到现在中国人的“黄金通道”,回首百年沪宁,见证中国铁路风雨征程路。

■1905年前后长三角地区各铁路路线分布示意图

沪宁铁路的筹建

1849年,《中国丛报》上刊登了一篇鼓吹在中国修建铁路以扩展外国在华贸易的文章,其中提到要在上海修建两条铁路,一条延伸杭州,一条通往苏州。随后,上海的外商和英国领事分别请求修建上海至苏州的铁路,但均被否决。

在多次提议遭拒后,1872年11月,英方转变策略,向时任上海道台沈秉成提出建造虹口至吴淞的普通道路。1874年8月,英方在未经清政府同意的情况下将道路改为铁路,这就是中国第一条通车运营的铁路——吴淞铁路。1876年12月全线通车,不过,这条铁路仅存在不到一年。次年10月,清政府将铁路赎回,改为普通道路,即现在的河南北路和宝山路。

就在外国人试图修建沪宁铁路之时,清政府提出自己修建此路。1895年7月,两江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兴建江南地区的铁路,计划“由上海造铁路以通苏州,而至江宁,旁通杭州”。9月,张之洞派比利时工程师测量镇江至南京一段线路,并派在大冶铁矿工作的德国工程师勘测苏州至上海一带的线路。

1897年2月,原来吴淞铁路作为沪宁铁路中的一部分最先建造,更名为“淞沪铁路”,以官督商办的形式投资,于1898年9月通车。

沪宁铁路的修建

原计划沪宁铁路以官督商办的方式修建,但是时值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在华攫取铁路修筑权成为各国输出资本、争夺势力范围的主要手段。俄法等国利用比利时出面,取得芦汉铁路的投资筑路权。英国以此为口实,向清政府总理衙门要求修建沪宁铁路。

总理衙门允准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与盛宣怀“就近商办”。1898年4月,盛宣怀在上海与怡和洋行签订《沪宁铁路借款草合同》,准许英商出资承办沪宁铁路。1903年7月,英国派前驻沪总领事壁利南到沪,向盛宣怀提出沪宁铁路详细合同。1903年7月9日,盛宣怀与在与英方代理人壁利南在上海正式签订《沪宁铁路借款合同》,共25条,主要内容是英方通过财政、建筑、管理等各方面夺取沪宁铁路的承办权。

■当年《外交报》上刊登的合同

根据合同,铁路总公司曾委托怡和洋行英籍工程师玛礼逊对沪宁铁路线路走向进行初测,后因借款合同搁置未签而中止。1898年,英国人格林森担任总工程师,开始复测。翌年三月测毕,当年秋季在定线方案及预算批准后,线路工程于1905年4月25日在上海举行开工典礼。

全线工程分5段进行,上海至南翔为第一段,南翔至无锡为第二段,无锡至常州为第三段,常州至镇江为第四段,镇江至南京为第五段,分段通车。终于在1908年4月1日,全线通车。

■怡和洋行的高管们与清朝官员一起参加沪宁铁路全线通车典礼

1908年4月3日的《申报》报道了“沪宁铁路开车典礼”:“沪宁铁路告竣,定于三月初一开车。全路通行镇道刘观察亲至京岭下总车站举行开车典礼式。中西官绅到者甚多,颇极一时之感。” 当时,上海到南京的火车需要10个小时。

沪宁铁路的管理

沪宁铁路初建时,根据清政府铁路总公司与英方的《沪宁铁路借贷合同》规定,设立沪宁铁路总管理处,办公地点在上海。总管理处由华员2人、英员3人组成。办事采用会议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议事规则,重大事项都是英方说了算,中方处于无权的地位。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开始接收长江南北各铁路。1928年11月,铁道部撤裁沪宁铁路局局长,由铁道部管理。9月,铁道部派人赴英国交涉,并修改总管理处章程。10月,铁道部将沪宁铁路改成京沪铁路,将沪宁、沪杭甬铁路局合并,改成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此后,国人在收回沪宁铁路路权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1930年,国民政府与英方进行交涉,修订了《沪宁铁路借贷合同》,英国人在沪宁铁路上的权力逐渐减弱。

民国时期的春运

民国时期,铁路已经成为了大众化交通工具。春节前后,民国铁路客流也非常大,铁路当局也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开始了中国最早的春运。

1934年春节前夕,京沪铁路管理局向社会公布春节期间的加开“临客”方案:“年关已届,一般内地旅沪人士,多返原籍,度其快乐之新年。连日纷纷离沪者,倍多于平时。特自二月八日起在京沪路上加开三四等车一班,以资调剂。”

■民国时期加赠的临客列车时刻表

■民国时期的火车站

1936年过年期间,京沪铁路局同样在春节前后加开临客。而且,铁路当局针对上海“工厂林立,劳工众盛”的实际情况,还特意组织工作人员到各个工厂,将加车的具体安排和时刻表送至工人手中,以方便他们乘车。但与今天的春运相比,民国时期的春运,从时间、规模和客运量上看,都是小巫见大巫。

沪宁铁路的新生

从1958年起,沪宁铁路开始分区段修建从上海枢纽黄渡站至南京枢纽尧化门双线的双线。期间几经周折,时停时建。1968年12月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沪宁铁路运量迅速上升,铁路的运力明显感到不足,沪宁线第二线建设工程再次开工。1976年6月24日终于全线竣工。

1996年,中国第一列快速旅客列车“先行号”在上海站从沪宁铁路首发,时速140公里,上海至南京全程2小时48分,开创了中国铁路既有线提速的先河。2004年,沪宁铁路又一次提速,上海到南京只需2小时17分。2007年1月,铁道部正式将沪宁铁路并入京沪线,改称“平沪线京沪段”。4月,全国实施第六次大提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开行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列车。2010年7月,时速350千米的京沪城际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铁路上海站


来源:静安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