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中国人有自己的饮食哲学体系,南方人更是懂得“不负自然,不时不食”的舌尖趣味。 这几天,周到君逛了逛魔都的明星菜市场“上钢菜市场”,发现了不少春季刚上市的鲜味!
戳视频速度尝鲜↓
不少85后90后只吃过盘中餐,没见过人家本来面目。
春天的时令菜要怎么挑选?
上海人家这个时节会烹调哪些美味?
有什么厨房里的烹饪秘诀?
快让摊主老板和上海阿姨妈妈们教你两手!
和胖乎乎的冬笋比起来,春笋长得格外纤巧秀气,不同于冬笋的干涩,春笋的口感清甜脆嫩。
摊主程姐告诉周到君,春雨过后,春笋就一茬茬地从土里冒出脑袋了,长得很快,要赶紧挖,不然就长成竹子了。
摊主程姐tips:
用刀纵向划开笋壳,一层层剥开它的芯,把头子切掉!
1.怎么挑春笋?
买菜的蔡阿姨说,做腌笃鲜用的春笋要挑矮胖子,不要细长条,笋壳颜色不能太深,浅一点的才嫩。
2.怎么保存春笋?
蔡阿姨tips:
一、用纸把鲜笋包起来放在通风的地方,能放2、3天,放太长时间会老!
二、买的多,吃得辰光长了,就把春笋剥皮用开水一焯,放点盐,放在保鲜盒里,在冰箱里冷藏一两个礼拜都是好吃的。你要炒什么拿出来就炒!比如切成丝,和毛豆咸菜简直是绝配!
蔡阿姨说,对于上海人,春日舌尖的第一道美味必然是腌笃鲜,“腌”是咸肉和火腿,“笃”则是上海话的炖,“鲜”就是春笋!腌笃鲜的班底,除了笋和肉,其余都是各家各样。五花肉、排骨、火腿、老母鸡、蹄髈、蛤蜊、百叶结等,各家有自己的味道密码。
她家烧腌笃鲜的秘诀就是咸肉少一点,鲜肉多一点,咸肉和鲜肉切好块后水里焯一下,倒掉咸水,咸肉、鲜肉和笋一起放到汤罐里,大火煮开,小火慢笃,最后放入百叶结,慢慢地炖上几个小时,这样笃悠悠笃出来的一锅奶白色的汤,肉酥笋嫩,简直鲜掉眉毛了!!
周到君不禁想到一首诗:“夜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
用重油、重糖烹制的油焖春笋也是不少上海宁春宴上的常客,色泽红亮,鲜嫩爽口。
“三月三,地菜赛珍珠”,想一口吃下春天的温暖、明媚、清新,就得寻味田间地头的野菜!江南地区吃野菜有“七头一脑”的说法,“头”指的就是嫩茎叶等植物的新生部位。
粗一点,根红一点,不要太细太长的,嫩得都不用掐根,适合凉拌。
摊主赵姐和买菜阿姨tips:
开水烫一烫,凉开水里浸一浸,水分挤干,剁剁碎;再买两块香豆腐干,也切碎,拌在一起,放点麻油,放一点点鲜酱油再放一点糖!
《蔬食斋随笔》记载“洵美草木滋,可以废粱肉”,爱的人会很赏识它的滋味!
汪曾祺写过,“嫩香椿头,芽叶未舒......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真有那么好吃吗?你可以吃吃看。
摊主马姐tips:
现在8元1两,原来都要100多元1斤的哦,等过了清明,本地的上市了,就便宜了。
周到君听一位老饕说,几场春雨后香椿树冒了芽就可以采摘食用了,比起春笋,这个更是得赶着吃,今天还是香椿芽儿,明个儿就长成香椿伯伯了。
这长得像三叶草的小东西,北方人叫苜蓿,南方人叫草头。春天的草头,上海人爱到不行!
摊主爷爷说:加些油盐,以大火翻炒,然后喷上一点白酒,就香得不得了。
不过周到君比较重口味,更偏好浸透了油水微微带甜的草头圈子,饭店里旺火热油烧得才香,深红间绿,肥而不腻!
初春时节,正是艾蒿抽芽的时候,嫩嫩的艾蒿气味正淡茎叶正嫩。
一到三月,朋友圈都被这绿色的小胖子霸屏了!菜场的糯米年糕摊位,有不少青团在卖,2~3元一只。
摊主马姐tips:
艾蒿叶子榨汁和糯米粉、揉成碧绿面团,包裹进豆沙馅儿或雪菜、笋丁、马兰头,隔水蒸熟、糯韧绵软,带有清淡却悠长的自然香气,作为清明寒食极佳!当然,麦青、鼠曲草和面皮也是好的。
去叶的艾蒿杆用来炒咸肉就很美味!
摊主介绍,水芹菜就是生长在岸边的,这是在奉贤湖塘里挖来的,吃杆子能吃出胡萝卜的味道!
周到君回家一查文献,发现《吕氏春秋》中说,“云梦之芹”是菜中的上品。生拌或炒食都很清香爽口!长这么大还没吃过呢,下次要买点试试。
从地里鲜挖出来的荠菜看起来有些脏脏的不起眼,周到君倒是常吃荠菜馄饨 ,但没见过它鲜活的模样!
周到君的本帮小囡同事说,和腌笃鲜一样鲜掉眉毛的至味非荠菜黄鱼羹莫属!
还有荠菜大馄饨,荠菜油墩子都是上海人喜欢吃的!
摊主许姐告诉周到君,现在的螺蛳是最好吃的,不是有“清明螺,赛肥鹅”的说法吗?
清明后就有小籽了,现在每颗都很丰腴肥嫩,我们都把洗得很干净,屁股给剪了,沙也吐了,回家就能烧的!五香螺蛳,你就看它这个上面的盖子自然脱落了,它就熟了!
周到君小时候很喜欢吃螺蛳,小吃街上常见一大锅用五香干辣椒卤煮着的螺蛳,那个香味哦!一大碗不过4、5元,用牙签一只只挑着吃,其乐无穷,不饱不腻不厌。
懂吃的人会丢弃所有工具,只用嘴一嘬,满口的春鲜,回味无穷。
生姜、大蒜、辣椒等配料下足功夫,鲜嫩的韭菜肉慢滚螺蛳肉,米道绝了!用鲜螺蛳肉炒比螺蛳干更肥美。
都说“螺蛳好吃尾难剪”,在菜场里周到君看人剪螺蛳屁股看得入迷,剪口大漏风,吮不出;剪口小塞气,吮不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有其章法,不能乱来。
家中料理美味免不了繁琐的工序,不过中国人向来对吃是最有耐性的!
如何让螺蛳、田螺吐净泥沙?
摊主tips:
你把它们买回家在清水里养上一夜,滴几滴植物油,帮助螺蛳吐尽泥沙,也可以用手搓一搓,类似于搓麻将的手法,多淘几次水,水清了就干净了。
俗话说“春天喝碗河蚌汤,夏天不生痱子不长疮”。
摊主许姐告诉周到君,“选壳薄的河蚌,肉最多!”
每到春天,周到君的妈妈都会煮这道“歪歪壳汤”给我吃。
高压锅里浓醇如乳的高汤全由河蚌和咸肉调味,滚些豆腐块下去,咬一口吸饱了鲜汤的白豆腐,真是“羡煞神仙下凡尘!”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老时光里,江南人都有一张“吃鱼时间表”:正月菜花鲈、二月刀鱼、三月鳜鱼、四月鲥鱼、五月白鱼~
听摊主介绍,现在的鳜鱼品相和滋味都是极佳的,松鼠桂鱼没有小朋友不喜欢!
这些刚上市的时蔬,或青如碧或白如玉,往上洒点水,显得益发水灵,口感有的嫩脆鲜甜,有的清淡甘凉,最是时令尖儿货!
春雷一声响,馋虫爬肚肠。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快点出门觅食吧,逛逛人声鼎沸的菜市场,找寻儿时春天的鲜嫩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