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评测文章发出后,群里不少宝妈让干妈测测奶瓶清洗剂,主要是担心安全有猫腻儿,也有部分宝妈表示根本不用这类产品,理由是万一洗不干净,怕有残留...
奶瓶清洗剂有没有必要用?安全吗?会不会有残留?带着一连串的问号,干妈选购了市面热销的25款产品,送到实验室进行了检测。
本期参评产品↓
贝亲 | 保宁 | NUK | 甘尼克宝贝 | 亲亲我 | 爱护 | 小树苗 | POKO | 爱得利 | U-ZA | 蓓氏 | ATTITUDE | 漂儿适 | 惠氏 | 喜多 | 红色小象 | 植护 | 哈丁宝贝 | 小狮多比 | 和光堂 | 子初 | 露安适 | 小土豆 |小浣熊 | 十月天使
带娃没空看全文的,戳小程序看榜单↓
本次评测通过3轮比赛,对25名选手进行逐级淘汰筛选。
符合比赛规则的选手才能顺利晋级下一轮,赛制要求见下图↓
初赛 • 成分安全检测
初赛依据国标,对全部参赛选手的24项成分安全检查结果做逐项筛查,保宁、小浣熊、小狮多比 3名选手,因不符合国标,纷纷淘汰出局。
GB 9985-2000 《手洗餐具用洗涤剂》要求
菌落总数≤1000CFU/g,甲醛≤0.1mg/g
其余22名选手晋级下一轮↓
复赛 • 风险成分筛查
在复赛对风险性成分筛查的过程中,干妈发现6名含甲醇的选手。这里顺便科普一下甲醇的危害。
甲醇
对人体、呼吸道、胃肠道黏膜有刺激性,对血管神经有毒性。国标要求其含量不得超过1mg/g。
鉴于甲醇的潜在危害,这几款的含量虽然没有超标,本着“宝宝用品安全第一”的态度,无缘决赛。
决赛 • 去污不伤手
决赛阶段,干妈设置了两项关卡,考察一下这些奶瓶清洗剂的温和不刺激和去污力。
第❶关 温和不刺激
奶瓶清洗剂直接接触双手,其pH接近皮肤环境为宜(pH值在5~7之间),过高过低会对双手造成刺激。
16款晋级选手的表现见下图↓
对照图中右上角的标准色卡,可以看出试纸呈深绿色的3款,明显pH>8了,介意的宝妈慎选。
第❷关 去污力
奶瓶清洗剂的去污力很大程度取决于活性物质含量。
活性物质主要为一些表面活性剂,是奶瓶清洗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国标规定活性物质含量不应低于15%。
参赛选手表现见下表↓
经过3轮筛选,最终胜出者是: 爱护、哈丁宝贝、甘尼克宝贝。
评测番外篇
针对大家关心的残留量的问题,干妈做了一个模拟实验。
这里不绕弯子直接上结论:只要正常清洗,不会有残留。
残留测试现场还原如下↓
友情提示:下面的文字妈妈们可能感到不适,可在老公陪同下观看
由于奶瓶清洗剂中的表面活性剂会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如果冲洗后的奶瓶中水的表面张力低于清水,说明有残留。
实验模拟了日常洗奶瓶的场景,收集冲洗后的液体,并测试使用奶瓶清洗剂前后的液体表面张力。
实验结果看图↓
接下来重点说说图中的“三点一线”
A点是没加奶瓶清洗剂时液体的表面张力,B点是滴入奶瓶清洗剂后液体的表面张力,C点是冲洗后测得的液体表面张力。
橙色直线表示清水的表面张力,黑点越接近橙色直线说明残留越少。
如上图所示,洗净后的液体表面张力C点和清水基本一致,这证明常规冲洗(肉眼看不到泡沫)是不会有残留的。
Q.需要用奶瓶清洗剂吗?
奶液里的油脂很容易附着在奶瓶内壁上形成奶垢,如果清洗不彻底,容易滋生细菌,尤其塑料奶瓶,还会发出酸臭味道。
干妈的建议
塑料及硅胶材质的奶瓶建议先用奶瓶清洗剂清洗,然后用流动的水冲洗,再做常规消毒(蒸气、煮沸、消毒柜),晾干备用。玻璃奶瓶较容易清洗,可以适当减少奶瓶清洗剂的使用频次。
奶瓶使用小Tips🍼
奶瓶用久了会有不同程度磨损,磨痕处更容易堆积奶垢滋生细菌。这里也提示宝妈,根据自家的使用情况定期更换奶瓶。
日常絮叨
检测机构: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报告编号:161107-YFC-102、171220-YFC-012
数据仅对该批次送检样品负责;
另,本期检测不合格样品采购渠道:
保宁采购自京东保宁自营旗舰店
小浣熊采购自天猫小浣熊旗舰店
小狮多比采购自淘宝小狮多比品牌自营店
最后的最后
养娃是体力活更是个脑力活,妈妈们殚精竭虑却依然有可能选错,干妈能做的就是为你们排坑解忧。
如果认可我们,就点个赞给干妈一点小小的鼓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