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磨出了脚印。也有人说,这不是脚印而是椅子在地上的印迹。
这可能是流传时间最长,在学生作文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流言之一。有诸多报道试图定位印迹所在座位,但互相矛盾且无可证实。
现在大英图书馆在官网上公布答案了↓
划重点:①这只是一个传说,并非事实;②现在的大英图书馆不是以前的大英图书馆,马克思呆过的阅览室现在在大英博物馆。
除此之外,你还能在大英图书馆的中文官网中读到诸多有趣有料的文章。皆为专家学者、表演家、记者及策展人所作,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立意新奇,和课本上出现的经典一起念是极好的。
历经北京、乌镇、上海,大英图书馆现已开办了三场珍藏原稿展,它们都是“大英图书馆在中国:共享知识与文化”三年项目的一部分。
而每一部在展览上出现的作品,都在官网上有自己的页面。撰稿人不会告诉你:我猜作者是这么想的,我发现这里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作者在历史上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而是向你娓娓道来:作者的人生历程是这样的,他写这句话时是这样的生活状态,他的朋友都是谁。换句话说,大英图书馆的中文官网将作家还原成了人,从头到尾看不到大词,比某些阅读理解题更令人信服。
大英图书馆尤其推荐这6部作品的解读:《简·爱》、《雾都孤儿》、《达洛维夫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福尔摩斯探案集》、《明智的孩子》,它们综合使用了手稿、善本、音频朗读、视频解读等形式,让我们从不同的路径接近文学作品的内核。
中文官网的内容背后有坚实的支撑。大英图书馆此前就有非常成功的“探索文学”线上学习资源,最终可以转化为200余部数字馆藏和60多篇对经典作家及大英图书馆馆藏的解读赏析。另外,他们还会通过特邀和申请转载的方式收录中国学者和作家的解读,包括余光中、木心、陈丹青、梁文道等。
现在前往官网参加活动,还有大英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联合举办的“穿越时空, 回到英国文学的故乡”线上活动,浏览“探索英国文学”中文网站回答问题,你将有机会赢得大英图书馆及哈利·波特特展的独家周边。
除了推介文学作品,大英图书馆还有一个目标——让更多人在去英国旅行或留学时,去他家看看。
这是一个怎样的“旅游景点”呢?
馆藏多:共有1.5亿馆藏,如果每天看5件藏品,您需要8万年才能看完大英图书馆的所有馆藏。
馆藏更新快:每年都会新增3百万件藏品,要12公里长的书架来装。
馆藏质量高:《达芬奇笔记》、《大宪章》、《列宁的大英图书馆读者证申请表》都值得一看。
如果说常规展览更适合长期居住的人,那么大英图书馆的特展对游客来说也很有意思。
在今年2月刚刚谢幕的特展《哈利·波特:魔法史》上,大英图书馆携手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从大英图书馆馆藏中甄选出珍稀善本、手稿和魔法物件,位于《哈利·波特》系列核心的民俗及魔法传统,J.K.罗琳的创作手稿和插画家吉姆·凯所绘的插图,均为首次展出的亲笔原件。
在吸引中国游客这件事上,大英图书馆是非常有诚意的。不仅有官方网站,还有常年保持更新的官方微信和微博。
曾经有一个读者在微博上问大英图书馆的运营者:“你一个英国图书馆竟然还有官微?”大英图书馆相当傲娇地回答:“别小看我们,我们还有WeChat和中文网站!”
他们甚至打算培训馆员学中文,让中国游客参观时有“宾至如归”之感。大英图书馆文教部部长,“大英图书馆在中国”项目高级负责人Jamie Andrews (杰米·安德鲁斯)说:“我们会派出同事到中国的图书馆、美术馆和博物馆参观学习,也欢迎中国的同行来大英图书馆做客。若我们为大英图书馆员工新开设的中文课程进行顺利的话,或许能够让从中国来的客人对我们的语言能力感到惊喜。”
好了好了,我来参观还不行吗!
大英图书馆中文网站
“文苑英华——来自大英图书馆的珍宝”
展览时间:3月15日-4月15日
展厅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入场,展览最后一天15:00撤展)
展览地点: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上海图书馆西门第二展厅
票价: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