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师剧《裘沛然》首演 再现儒医大家风范


作者:董川峰
编辑:董川峰
时间:2018-03-24 00:52

昨晚,由上海市教委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戏剧学院联合出品的“大师系列校园剧”《裘沛然》首演。该剧根据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裘沛然先生的真实事迹改编,由上海戏剧学院的专业团队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卿园剧社共同出演,真实再现裘老至精至诚、至仁至善的大师风范。

原创话剧《裘沛然》是上海市教育系统重点扶持的“向大师致敬——大师系列校园剧”项目之一。这部剧的主创团队可谓强大,由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黄溪编剧,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徐健导演,剧组主创人员在裘老工作室专家和裘老家属的共同支持下,耗时两年打磨完成。

裘沛然是全国首届“国医大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同时是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南方学派”的杰出代表。裘老在临床上擅长治疗疑难杂症,用药“精、巧、奇、博”,对医方有着独到的见解,医者无数。他不仅在医学上造诣极深,同时还是一位通晓文史哲的学者和诗人,他不仅整理、出版了诸多中医理论书籍,更是在九十五岁高龄出版《人学散墨》,探索“治人心灵”的“良方”,被世人赞誉为一代“鸿儒大医”。

“大师剧”《裘沛然》演的是裘老晚年的生活片段,展现的是他兢兢业业、德医双馨的一生,传递的是裘老立体化的人格感染力,弘扬的是中医人对中医药事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话剧将裘老的生平事迹用轻松活泼的方式呈现给了师生,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开启了新一代中医人了解裘老的一扇新窗,让未曾亲身接触过裘老的师生有了与国医大师面对面的机会,让学生能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到裘老的大师风范,并通过戏剧探索裘老的内心世界,让人们走近裘老的生平事迹,走进他的精神殿堂。

同时,该剧也是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也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将文化育人的功能融入生活实际,在润物细无声中唱响社会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有力抓手。通过话剧这一富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方式,使中医学子在接受艺术的熏陶、文化的洗礼过程中,启迪思想、湿润心灵、陶冶人生。

现场观看该剧的中医大学生表示,尽管他们对裘老的著作如数家珍,但看了话剧后,对裘老的个性和人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坚定他们学好中医、弘扬中医的信念和动力。

裘沛然

全国首届“国医大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专家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1979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第一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之一。

裘沛然诵读经史百家,涉猎诗词歌赋,在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有着深厚功底。1931年来到上海,求学于一代名医丁甘仁先生门下,凭借厚实的古文功底,博学强记,用心钻研,掌握了中医四诊八纲、临床辨证施治的要领及中医重要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温热经纬》中的主要内容。

1958年起裘沛然任教于上海中医学院,历任针灸经络、内经、中医基础理论、各家学说等教研室主任与基础部主任。

裘沛然曾创造性地制订了中医学“三基”训练科目,受到卫生部表彰。他精心育才,诲人不倦,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许多人已经成为成就卓著的学者和专家,可谓桃李满天下,是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南方学派”的杰出代表。

裘沛然在中医学术上造诣深厚,吸收历代各家理论精髓,开创新的理论空间。他倡导“伤寒温病一体论”,建立“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机体联系学说”,提出“法无常法、常法非法”的精辟论点,总结“疑难病症治疗八法”,阐扬“中医特色,时代气息”中医学发展的八字方针,并对“中医可持续发展”战略发表独到见解。

裘沛然具有深厚的诗、文、史、哲造诣,对儒家思想有着透彻的理解和精辟的阐发,强调治国必先培才,培才必先育心。他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积聚数十年心血,历经八年精心准备,在年高德劭之际撰成《人学散墨》一书,对社会精神道德和价值观的建设建言献策,其文立意深邃,多具启示作用,更有警世意义,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裘沛然学识广博,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世人所敬仰。他以大医情怀,心系汶川地震灾区,以95岁高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亲自组织专家义诊募捐善款达48万余元;他情系家乡父老,耄耋之年为家乡图书馆捐书十万余卷;他时刻关注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向复旦、交大等高校学子赠送《人学散墨》逾两万册;他始终关心中医药事业和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出许多深思熟虑、高瞻远瞩的真知灼见。他晚年担任学校专家委员会主任,不顾年老体衰,对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即使在病中,还依然眷顾着学校的发展大计。2009年裘沛然以其在社会的巨大影响力,赢得上海市55万市民参与投票的“光荣与力量”——《走近他们》上海十大年度人物。

裘沛然之所以受世人爱戴,不仅因为他的学识广博,更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先生仙风道骨,躬耕杏林70余载,心如明镜而不为物染,身似瘦竹而风骨健朗,他以瘦弱的身躯将全部的生命热能,都奉献给了祖国中医药事业!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甘于清贫、淡薄名利的人格特质,反映了一代中医巨子至精至诚、至仁至善的大家风范,是“德艺双馨、积仁洁行”的典范。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