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港镇丨周末来伐啦?去老港闯海捉弹胡


编辑:丁夏
时间:2018-03-30 14:27

■老港东滩  摄影/吴慧全


老港那只弹胡

文/胡国良

“弹胡”是俗称,字面上写成“弹涂鱼”。

弹涂鱼或名跳跳鱼,异名更是很多。《三才图会》云:“弹涂,一名阑胡,形似小鳅而短,大者长三五寸,潮退千百为群,扬鬣跳掷海涂中,作穴而居,以其弹跳于涂,故云。”

弹涂鱼非常灵活,常态是用胸鳍支撑着匍匐前进,一旦受惊吓时,跳跃迅猛——那小小的身体,居然蕴含巨大的能量;连跳几下,就会消失在视野之中。

而当它静止不动时,总保持着金刚怒目,其眼高于顶,眼神中颇凶恶,令人不敢直视;弹涂鱼有如此睥睨之态,可见其来自海洋的野性,实难规驯。


捕捉弹涂鱼的难度,可以用老港流传的另一句俗语凿定:“捉得到弹胡,偷得到婆娘。”

当然,捕捉弹涂鱼也是有技巧的,那工具也很简单。只要用个小竹筒即可,谓之“竹管捕弹涂”之法。

其实这个方法,古人聂璜在《海错图谱》中早就提到了:裁取竹管,每根竹管一头开口,一头有节;捕时把竹管插在海涂上弹鱼洞的旁边,用海泥制成的堤堰遮住原洞口,再用长竿驱赶——弹涂鱼慌张逃窜,一头钻进假洞,被卡在了竹筒里,难以转身;捕鱼人从泥滩里抽出竹管,将其中的弹涂鱼甩进鱼篓,然后如法重复炮制。

只因渔人布设竹管甚多,但凡误入竹管阵的弹涂鱼,无一幸免;想那平日在滩涂上弹跳如飞的弹涂鱼,往往扑之不得,而一根小小的竹管,却可让它乖乖就范。

弹涂竹管算是极为简单的一种渔具了,简单到令人难以置信。

但若不用渔具,能空手捉“弹胡”,就是一种本事了。说来,不断向外涨滩的浦东南部地区,早些年的内河里,也是有“弹胡”的。记得小时候,有一次随父亲住在他老港的堂兄家里,傍晚前游水摸河蟹,曾空手捉过一只“弹胡”回来;放进脚盆洗蟹时,那“弹胡”一下醒了似地、跳了出来,用两个胸鳍支撑、尾巴蓄力,一跳便是数步远,待我追到、还不及俯身去捂,它又跳走了,比蚱蜢还快。

父亲四十多岁尚可空手捉“弹胡”,那年轻时候的风采,又该当如何?有老港那句关涉私生活的俗语在先,借我一百个胆,我也不敢说。



闲话收回,继续看那“弹胡”——它的身子跟泥滩一样的土灰色,钻进墙角的鸡冠花丛,就几乎找不到了。当我们二家亲戚坐在门外八仙桌边开饭时,却看到逃走的“弹胡”从鸡冠花的顶上探出头来;大家拿筷子一敲碗口,“弹胡”受惊,又顺着花杆溜了下去。

百度指陈弹涂鱼,是鱼类中的天才,说它们一生有很多时间都不在水里度过——它们很高兴爬到树干或树枝上去,把腹鳍用作吸盘,用胸鳍向上爬行;弹涂鱼的鳃的周边长有小口,可以盛住一次呼吸的水,很像我们能屏住一次呼吸……

上次与朋友小聚,其中一文友一边用手中的筷子敲碗,一边用南汇方言唱《捉弹胡》;那活灵活现,那倾情演绎,最使人联想到一只“弹胡”。

还有,生于毗邻老港海边的父亲,在他生前曾经告诉过我,说他来到世上吃的第一口汤,就是“弹胡”汤,海边人谓之“开口饭”——初生婴儿要尝到人间之鲜,靠海吃海的海边人拍破脑袋,想来想去,莫过于“弹胡”了。




去老港闯海

文/詹超音

大海之水,朝生为潮,夕生为汐。

四海的潮一样,滩却各异。东海的滩会长,“上海滩”便是从海里长出来的。万里长江携大量泥砂一路奔腾,抵近东海时,江面由几公里变成几十公里,水流放缓,加上潮水的顶推,泥砂淤沉,堆积成滩。

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港,祖辈大多从苏北来到老港栖身。他们能干,莳稻养畜,打渔猎兽,成了“闯海人”。

父母亲很早时在老港工作,所以,小时候便常去老港。那个时候,乡下头没多少白相的地方,便经常去闯海。


闯海,就是海滩上追潮,张网拦鱼,或捡拾那些贪玩而被潮水撇下的鱼虾。错过了潮尾,这些小鱼小虾只得寻一汪渍水,侧躺着,不住吧嗒嘴巴,一脸恐惧。下一趟潮水要12小时过后才来。鸻鹬、雁鸭、鹤、鸥类鸟儿专挑这个时候巡滩,这是它们的用餐时候。滩上最活跃的是那些个看似长不大的小蟹,不住追逐,密密麻麻,这是它们横行的世界。蚬子十分敏感,稍有动静,立马合壳,傻傻滮一水注。一挖一个。滩涂上生命力最强的是螃蜞,人间美味,可爆炒,可面拖,可炝;泥螺,洁癖,生泥涂而不染,烹炒也好,入汤也好,生呛也好,入口鼎鲜;还有一种会跑的鱼——弹胡,这小家伙以蹼当脚,跑真快!别想撵,我没捉到过。滩边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甘愿守塘,非常忠诚。虽然潮来不堪一击,潮去依然抖擞,无惧的样子。

海边离家不远,小时候常去撒欢。平日里大人会由着,遇着新月或满月,老天沉脸,父母发话:“就塘上,别下滩。”

海水为什么会涨退?这是每个孩子想弄明白的问题。老人都一个说法:“这是东海龙王差遣龟鱼虾蟹在巡海,一天两次。” 涨潮时,便在塘堤上看潮起潮落,听远来的潮声。

大了,知道潮升确实是月亮所为,还知道太阳也会推波助澜。当太阳和月亮在同一方向或正相反方向一起施加引力时,会引发高潮,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大潮汛。

潮退滩生,滩长陆生。想起那时候的闯海,看老港的花开,去老港东滩闯海的脚又痒了。


转自:浦东味

来源:老港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