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要不要陪孩子读古诗这件事情,我一直很纠结。
一方面,孩子就读于双语学校,对于古诗是没有整体语言氛围的,要让他体会到诗人的悲欢离合和传统文学的妙处,并不容易。另一方面,由于我从小是背诗,对于诗歌有特别的情愫,所以我特别希望孩子能在诗歌中体会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直到上周,看到了浩然爸爸写的这篇文章,一下子坚定了我陪孩子读诗的路。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孩子学古诗词到底有什么用
今年年初下大雪时看到的一幕,让我对“孩子为什么学古诗词”有了新的看法。
身为一个难得看见雪的南方人,看到雪是很开心的,尤其是没有看见过大雪的孩子,看到那皑皑白雪简直高兴的要飞起来。
在一场大雪过后的公园里,有不少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堆雪人、滚雪球,孩子们看到洁白的雪花都纷纷发出“好美啊!好漂亮啊!”的感叹。
只有一个小女孩,她看着一棵树叶已经落光,但树枝上挂满了雪花的树,脱口而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说完还回头看看自己的妈妈,她妈妈会心一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赞,她露出两排整齐的牙齿,暖心的笑着,那笑容仿佛能将冰雪融化。
那一瞬间,我看到那个女孩全身散发出一种不一样的气质,从骨子里透露出一种自信和从容。
如果你硬要让我说学古诗词对孩子有什么直接作用,我可能答不上来。
因为古诗词影响的是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孩子的审美、气质和修养,它会在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出来。
我们很多家长都觉得古诗词晦涩难懂,孩子背了也不理解,其实古诗词哪有那么复杂!
古诗词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哪怕不明白意思,让他听着学着背着,就像唱歌一样。
我为什么主张孩子学古诗词
古诗词对世间万物的描写,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入口——
当他看过“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他会联想到大白鹅在水中游玩的情景;
当他读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他会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
当他背过“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他也会懂得“鸟鸣”不是只能用“叽叽喳喳”来表达。
古诗词中对美的表达,会在无形中提高孩子的审美——
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会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夏天,跟朋友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会知道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从前他只知绿草绿叶,但记住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也便记住了碧之纯净,翠之欲滴。
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
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
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
背过的古诗词,总有一天他会懂
《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离开冰火岛前,谢逊曾逼迫他背下许多武功要诀,还说“虽然你现在不懂,但先记着,将来总会懂的”。
当孩子面对苍山阔水、落日明霞,也许会想起什么叫做:“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当孩子异乡求学、夜深难寐,也许会理解什么叫做:“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当孩子金榜题名、兴高采烈,也许就会知道什么叫做:“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许多东西记下来,就是在心里生根。日后触景生情,总会懂的。
古人今人,情感都是一样的,当我们需要一种理解,一种宽慰的时候,千年前的诗人便会唱着诗歌,来到我们眼前,与我们心有灵犀,不再孤单,支持我们下定决心,一往直前。
林清玄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
学习古诗词的效果从来都不是立竿见影的,然而它却能一点一滴地滋养着孩子的品质。
所以,多读点诗,总是好的,有诗,才会有生活和远方。
写在最后
受浩然爸爸本文的鼓励,我也尝试晚上读诗。我惊讶地发现,每个孩子天生就有诗人的气质,千年以前诗人的悲伤别离,他们都懂。
上周,我们一起读李白的《静夜思》,读到低头思故乡这句,他问我,什么是故乡,我说,故乡就是家人和家乡,写这首诗的人一个人漂泊在外,看到了月亮,很思念自己的家人和家乡,所以很感怀。
听到这里,胖宝嚎啕大哭,一边搂着我哭一遍反反复复地说,我不要离开家,我长大了也不要离开家。
相隔千年宛如初见,诗歌于孩子的意义,大抵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