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这一全球快消品巨头与天猫新品创新中心一起,在上海成立了大健康联合研发中心,双方将借助各自研发和大数据的优势,打造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也就是说,联合利华要通过观察你想买什么,再决定生产什么。
联合利华我们很熟悉,这是一家有着80多年发展历史的日用消费品公司,据其官网数据显示,当前它在全球生产和销售的品牌总数超过了1000个,主要可以分为个人护理和食品两大类。
虽说只有两大类,但联合利华的野心并不止于此。以个人护理领域为例,它早已不停留在洗发水、沐浴露和牙膏等常规清洁类产品上,而是通过大量收购,来拓展更多产品种类。
比如2014年,联合利华收购了沁园集团55%的股份,而沁园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饮水机专用净水器的公司;
2016年,联合利华又收购了瑞典空气净化品牌Blueair,打算在雾霾成常态的今天,给消费者提供净化产品;
2017年,联合利华再次宣布将出资22.7亿欧元,收购韩国第三大化妆品集团珂泊亚来涉足个人美妆领域。
这些马不停蹄的收购,着实帮助联合利华在销售业绩上的提升。据其2017年四季度财报显示,联合利华在个人护理方面的销售额达到20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62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
收购是一方面,联合利华还通过自主研发来拓展产品种类,比如这次新成立的大健康联合研发中心所在地上海,就是联合利华全球六大产品研发中心之一。
只不过新品研发的高成本,通常很难换来相应的产出。有数据显示,品牌每年会拿出市场调研预算的50%投入到新品研发上,但最终真正上市的成功率只有5%。
因此,联合利华此次与天猫新品创新中心进行合作,就是要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更精准地向消费者推出新品,而要实现这样一个过程,联合利华主要依靠的是C2B模式。
说到B2C,大家应该不会陌生,这是商家对个人的一种商务模式,而C2B则是通过先把握消费者的需求,然后再进行产品生产。这一看似有些“本末倒置”的模式,实际上是在帮助品牌新品能够更好地迭代完善,进入市场。
要做好C2B,联合利华北亚区个人清洁市场总监赵文峰认为离不开两大要素——柔性供应链和消费趋势预判。
所谓柔性供应链,就是为了新品测试而推出的小规模生产模式。与传统大批量商品起订的供应链不同,它最大的特点与核心就是更小、更快、更灵活,无论是在采购、物流还是配送等环节,都能有快速的响应机制,可以将传统制造业供应链的订购红线降低至原来的1/50。
起订量低了,整个新品的研发周期也被大大缩短。据赵文峰介绍,从前需要3-6个月才能完成研发的商品,现在只要1-4周就可以了,从新品开始研发到正式上市的整个过程,更是可以从原来的24个月缩短至6个月。
而在消费趋预判上,联合利华则选择依托阿里的大数据,也就是和这个2017年成立的新部门——天猫新品创新中心进行合作。
据天猫品牌营销中心总监段玲介绍,阿里当前拥有5.5亿活跃购买用户。尽管都说背靠大数据,天猫新品创新中心关注的并非是消费者个体行为,而是市场趋势,包括消费者结构、购买地域分布和人群分布特征等等,以此来为未来做预判。
比如这次大健康联合研发中心即将在年内推出的抗雾霾新品,就是创新中心观察到,近几年来关于抗雾霾产品的搜索量和成交量出现了几十倍的增长,它也将是联合利华在柔性供应链下所生产的第一款产品。
虽然目前还未面世,但据周到君了解,这款抗雾霾产品不是以往的口罩类等防护工具,而是一款可以清除肌肤内PM2.5污染物残留的洗护品。
除了大数据赋能外,联合利华和阿里在产品研发上也有技术上的合作。
早在2015年,双方就成为了战略合作伙伴,像是联合利华旗下Blueair空气净化器,就在进行智能化探索,它将能够和天猫精灵进行连接,通过语音来进行遥控。
看来日后,联合利华新品的迭代速度会越来越快,不知不觉,你可能将买入更多它旗下的产品。
哎,钱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