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交160路,一条普通的公交线,对特殊人群提供帮助可谓无微不至,在乘客中传为美谈,被亲切地称为“热心线路”,昨天在公交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荣获公交正能量奖。
周到君今天特意到车厢采访,不时看到上车的小朋友对着女司机叫“阿姨”,仿佛是“一家人家”,而不少大伯大妈乘客与司乘工作人员也很“热络”,好像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洋溢着特别温馨的车厢氛围。
公交160路属于巴士五公司九车队,“这条线路全长19.95公里,月均运送人次25万左右,在凉城路丰镇路与宝杨码头之间开行。一共27个站点。”据车队支部书记杨忠华透露,线路途经宝林路、子青路站点,这里有一个上海市宝山区培智学校,该校多自闭症儿童,经常乘坐160路。
去年下半年,每天早晨7时许,都会有一名女乘客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宝杨码头160路终点站,有时陪着孩子乘车,有时将孩子送上车,直至车辆离站。时间一长,引起了160路职工们的关注。
为一探究竟,160路车队线路管理员孙洪和党员班组长马建凤现场主动问询了孩子的母亲,终于了解到原委。原来,该女乘客家住宝杨码头附近,单身带领一名患有自闭症的16岁孩子。孩子每天需乘160路上下学。因放心不下孩子在途中的安危,怕孩子乘过站走失或情绪失控影响周围乘客,所以每天进行接送。
在得知情况后,车队司机和工作人员都很同情孩子。线路管理人员和调度们及时将情况告知了每一位值勤的驾驶员,动员大家多留一份心,照顾好这样一位“特殊的乘客”,他们告诉母亲:“我们会照顾好你的孩子,你不必每天亲自护送。”
一定要确保每天安全的将孩子送往达目的地,这一提议得到了车队全体的一致赞同。每天早晨,当孩子母亲的将孩子送到终点站后,每一位职工都会自发的帮助孩子落实好座位,快到目的地了,提醒孩子做好准备下车。在晚上特定时段经过该站点时,也会特意的留意一下孩子是否上车,等孩子上车后,落实好座位,给予相关的帮助,这使得孩子的母亲感激万分,激动地说:“公交员工真是比亲人还亲。”
周到君发现,160路一路上途经学校有行知中学、宝山区实验小学、长江路第二中学、淞南三小,以及两所民办幼儿园。途经的医院有宝山医院,淞南地段医院,上海中大肿瘤医院。每个车站都有不少老年人上车,其中有一部分盲人,驾驶员都要搀扶其上下车,看上去动作很熟练利索,似乎已经成了习惯。
驾驶员董振伟已经50多岁,六年如一日,关爱盲人出行。前些年,他在出车中发现160路沿线老年乘客居多,每个周末经常出现去终点站宝杨汽车站旁教堂做礼拜的特殊盲、残人士,细心的他做起了有心人。
一次,他在东林路站点看见一位盲人乘客盛老先生,隔三差五的要乘车去教堂,之后每当驾车经过东林站点,他都会留上一个心眼,刻意的看一下,当看到这位盲人乘客准备上车时,赶紧下车,搀扶着他上车,为他安排座位,到了终点后又将他小心扶下车,细心关照他路上小心。这使盛老先生十分感动,时间长了似乎感到不好意思而谢绝董师傅的帮助,董师傅对他说:“我们都会老的,都会有困难的时候,我就把我当作是你的‘拐杖’,不要不好意思。”
碍于眼睛看不见,盛老先生只能将这位好司机的举动深深的记在了心里。后来,盲人盛老先生拨通了上海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热线电话,要求媒体表扬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好司机。
像董振伟这样的好司机不止一位,其实是一个群体。前几天,家住淞南新村的俞银娣老人在家属的陪同下向公交160路车队送上“情暖人间,服务周到”的大红锦旗。
原来,年过7旬的俞银娣老人在三年半前不幸患上尿毒症,每周必须要到医院去接受治疗,出门乘车就医成了老人最担心的事,她就怕驾驶员看到她走的慢会等不及将车开走。但160路的驾驶员,每次看到有家人陪同着的俞老太在等车,便挥手示意他们从中门上车。160路的驾驶员每次看到她的身影,都会尽量的把车子停在老人的身边,上车安排座位;当车到站时会及时提醒老人下车,此举让老人对乘车看病不再有顾忌,使老人感受到160路驾驶员们的亲近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