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小区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超过98%,有什么金点子可供借鉴?


作者:李芹
编辑:李芹
时间:2018-04-18 16:51

98%!这个数字是长宁区虹旭小区、爱建居民区中华别墅小区、上航新村垃圾投放准确率的数字。虽然是三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小区,但在有限的时间内,三个小区的居民都用实际做法向大家证明:只要有心做,垃圾分类完全可为。

三个小区的不同经验

虹旭小区是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建成的老旧公房小区,总户数为879户,常住户约2000人。租赁户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属于混合型社区。虽然小区有点历史感,但在垃圾分类这件事情上却是“先行者”。

垃圾分类废物再利用,居民们有了“瓶子菜园”,这些利用废旧瓶子和营养土培养出来的蔬菜十分受居民青睐;“狗狗粪便蚯蚓堆肥塔”不但做到了垃圾分类精细化分类,更是将养狗一族每天要做的事情变成小区新资源。

每天扔垃圾时,只需和志愿者报一下门牌号,志愿者就会相应地在台账上予以标记,黄色的是出租户,白色的是自住户,分门别类、清清楚楚,但大家都可以参加“虹旭垃圾分类最棒家庭评选活动”。

镜头转到爱建居民区中华别墅小区,建于1985年的中华别墅小区,虽有别墅两字,但其实是普通商品房。不过这里95%的住户在三个月之内,统统做到生活垃圾定点定时分类投放,实现餐前垃圾减量近30%。

但实际上居委会决定做这件事时,一开始是犹豫的。

因为2011年,小区曾推行过垃圾分类,开始时也是轰轰烈烈,可后来居民发现,垃圾车一来,所有垃圾又混装在一起,积极性受挫之余,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

所幸,这次居民亲眼看到了每天看到了分类装运的垃圾车。之前的热情被很好地激发,加上居委会、志愿者们的工作,这个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一跃而起、全区领先。

再说上航新村,看名字就知道小区和航空业有很大关系。

确实如此,和之前的两个小区不同,上航新村内有不少租户是空姐,一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工作的时候,她们的热情不高。除了嫌麻烦,而且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她们反映垃圾房定点开放的时间常常对不上她们的作息时间。

好在,小区所在的程家桥街道利用区域优势,联手区域内的很多航空企业成立了航空行业党建联盟,很多航空企业都成为了成员单位,通过党建联盟的作用,街道和航空企业的融合交流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空姐们也都来积极配合垃圾分类的工作。

年内完成1150座垃圾箱房分类改造

长宁区绿化市容局党委书记、局长胡岗表示,2018年年内,长宁将完成1150座垃圾箱房的分类改造;以街镇为主体,整区域推进309个“两网协同一体化”点位;结合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重点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自觉分类投放的源头分类模式,覆盖垃圾箱房404处。

经初步测算,对垃圾箱房实行分类改造投入约3050万元,源头分类点位管理指导投入约1780万元。“我们将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多管齐下完善机制。”胡岗如是说。

同时,杜绝垃圾混装混运,重塑居民分类信心。针对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在定时定点和“两网协同一体化”范围(包括单位定时定点)实行由三家企业、分三种车型、运三个方向、进三个处置点的“三条线”收运处模式,从根本上杜绝混装混运问题。针对有害垃圾,制定《长宁区有害垃圾收运处管理办法》单独规范收运。

最后,完善垃圾分类各环节,建立再生资源转运系统。按需更新、新增分类垃圾桶配置,调整湿垃圾收运管理模式,提升再生资源收运能力,在已有的3辆专用收集车基础上,新增投入运行5辆专用收集车,初步建立再生资源转运系统,建立健全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