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教母,文艺女青年鼻祖,80岁的她一生都在上演琼瑶剧


作者:孙立梅
编辑:孙立梅
时间:2018-04-20 11:15

今天,著名女作家琼瑶迎来80岁生日。虽然“无情无义无理取闹”、“想他想他想他想他”之类的煽情句式被翻来覆去地嘲笑,但毋庸置疑,琼瑶、琼瑶小说、琼瑶影视剧,都在不同时间段,影响过大批量的中国读者和观众。

琼瑶是“我手写我心”的忠实实践者。跟她笔下那些爱恨情仇都做到极致的人物一样,80岁的琼瑶的一生,就是一部最激烈的“琼瑶剧”。文艺少女、师生恋、为情自杀、离婚、涉足婚外情、打官司、创业、事业危机、再创业、事业巅峰……总之,所有你能在言情剧中看到的鸡血元素,你都能在琼瑶身上看到。

唯一不同的是,琼瑶自己,并没有活成玛丽苏,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女主”。

两度高考落榜的文艺女青年

琼瑶1938年出生在湖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时即随父母从湖南一路辗转到台湾定居。她是家中长女,下面有两个弟弟(其中一个跟她是双胞胎)和一个妹妹。

琼瑶的首部长篇《窗外》是她最写实的作品,其中女主人公“江雁容”很明显带有琼瑶自己的影子:再难的诗词歌赋都可以信手拈来,对着数学试卷上的“X+Y”却全然束手无策;严重偏科造成成绩不良,两度高考都告落榜。她是家中最努力、做家务最多、却也最不受父母喜爱和欣赏的孩子。高中时,琼瑶的外号,就叫“林黛玉”。

这样的少女时代,直接造成了她内向封闭、细腻敏感的个性。而这种文艺女青年式的自我定位和自我怜惜,成就了日后琼瑶作品中一以贯之的女主角形象。除了《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琼瑶女主角,都是清一色女文青,分分钟可以上《中国诗词大会》的那种。

这种对诗词歌赋的热衷和熟练运用,在当时和稍后的内地作家当中并不多见。所以当1980年代初期,琼瑶小说进入内地时,仅凭这种文字功底,也足以打动一大批当时文化生活还非常贫瘠的读者。

当然,琼瑶式文艺女青年的凸显,也与文理分科的考试制度密切相关。因为理科成绩更容易拉开差距,学好理科的优势更加明显,所以“文科生”成了一个大难题。这一难题,至今依然存在。

师生恋写进长篇处女作

一个孤单的文艺少女,碰到一个能够欣赏她的才华、了解她的烦恼和悲哀的语文老师,师生恋的发生并不令人意外。而无论是在小说《窗外》还是在琼瑶的现实人生中,这段在当年看来惊世骇俗的爱情,都以惨败告终。

琼瑶两度自杀,都未能博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在跟老师分手之后,年轻的琼瑶很快进入了第一段婚姻。无奈丈夫染上赌瘾,琼瑶一边带儿子,一边写点零稿。

1963年,琼瑶的《窗外》在平鑫涛主编的《皇冠》杂志上全文发表,大受好评。琼瑶写信给素昧平生的平鑫涛,问能不能出单行本。平鑫涛回信说,我们杂志读者已经很多了,再出单行本恐怕没什么销量。但为了满足作者的要求,皇冠还是出了1000本单行本,主要是为了给琼瑶送给亲朋好用。但没想到,这1000本迅速销售一空;再印,再空。

《窗外》给琼瑶带来了灰暗生活中的一线生气,也给她的家庭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在《窗外》中写母亲状告老师“诱引未成年少女”等实情,琼瑶的母亲勃然大怒,认为自己被女儿所“出卖”,遂以“绝食”相威胁,琼瑶在母亲床前跪了几天几夜。随后几年,随着琼瑶经济条件的好转,母女关系才逐渐稳定下来。基于母亲的极力反对和精神状况,琼瑶几经周折打赢了版权官司,使得林青霞的处女作《窗外》始终未能在台湾地区公映,随后琼瑶自己投拍电影,林青霞这才成为琼瑶戏第一女主角。

《窗外》之后,琼瑶进入第一个创作黄金期。比琼瑶出生和出道略晚的女作家三毛,也是高考落榜生一名,她在后来的作品《送你一匹马》中,提到当年琼瑶作品的盛况——

你知道,你刚出书的时候,我休学在家,那个《烟雨濛濛》正在报上连载。你知道当年的我,是怎么在等每天的你?每天清晨六点半,坐在小院的台阶上,等着那份报纸投入信箱,不吞下你的那一天几百字,一日就没法开始。

婚外情激起半世纪的“浪花”

琼瑶的迅速走红,尤其是《窗外》带来的联想效应,激起了丈夫的不满。1964年,琼瑶办妥离婚手续,带着儿子回娘家住,同时坚持写作。而琼瑶和平鑫涛之间最初作者与出版商之间的惺惺相惜,也明确地转向男女感情,这也成为后来琼瑶最被诟病的地方。

各种内心冲突,被琼瑶写进了小说《浪花》。这也是琼瑶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以30岁以上的女性为主角的作品,写于1974年,正是琼瑶对这段感情挣扎得最激烈的时候。这段剧情,后来又被写入了电视剧《一帘幽梦》。

客观地说,对当时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皇冠》杂志来说,琼瑶的出现无异于雪中送炭,她本人也成为后来皇冠的台柱作者。同样,作为一个眼光和能力都绝佳的文化商人,平鑫涛对琼瑶的助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琼瑶用了足足十多年的时间,边写作,边等待,直到1979年正式与平鑫涛结婚。三毛也说过,平先生把琼瑶看顾得很好,很宠她。

平鑫涛曾出书《逆流而上》,其中有一个章节是专门写琼瑶的,很有意思。比如,所有看过琼瑶小说的人,都会认为琼瑶是那种温柔优雅的女子,平鑫涛却说:“琼瑶跟她小说中的女主角全不相同,很少见到像她那么急性子的人!说是风,就是雨,对工作的要求只许提前,不可落后;更重要的,赶工却不可草率,要求又好又快!”

琼瑶的写作天分人所共知,但平鑫涛更了解她的勤奋、专注和坚韧。如果哪天他回到家,发现琼瑶在书桌前发呆,那最好别去打扰,也许从这天起,琼瑶就进入“六亲不认”的时期———

她在新作开始撰写期间,婉拒一切访客,包括至亲好友。琼瑶常常抱怨手指跟不上脑子,想得快写得慢,往往不到半个月,手指就因握笔太久而磨破了皮。包扎后的手指,写得更慢。电脑流行后,她不胜雀跃,下苦功勤练,开始用电脑写作,在六十多岁时学会了上网聊天。

最高电视剧收视率保持者

早在1968年,琼瑶就自组电影公司,后来又拍电视剧,发掘了一茬又一茬的俊男美女。1990年,台湾和内地的文化交流刚刚开始之际,琼瑶就选择与家乡的湖南电视台合作,推出系列电视连续剧《六个梦》,第一个梦《婉君》在内地造成巨大的轰动效应。芒果台能有今日之辉煌,不得不说有琼瑶的功劳。

但《婉君》在台湾的播出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播出前两天,播出方就被主管部门通知第一集必须全部删除,否则全剧不准播出,但未告知任何理由。平鑫涛在书中对这段经历有非常精彩的描述——

琼瑶的反应,迅速而果断:“一分钟、一秒钟都不删!”

随后她转身问我:“如果因为不删而不能播出全剧,我们非但收不到制作费,还要赔偿电视台的一切损失,对吗?”

“按照和约规定是这样的!”我说。

“我们赔得起吗?”她冷静地问。

“卖掉这幢房子,加上我们所有的积蓄,大概够赔!”我说。

“那么,我们宁可赔,一分钟,一秒钟也不删!”

据说是主管部门认为第一集拍得太美,小金铭又太可爱,怕引起观众对内地太多的向往,但后来迫于舆论压力,还是放下了剪刀。这样劲爆的前奏,直接带动了《婉君》的收视率。当时一部剧首播有20的收视率已算大吉,《婉君》则从40起跳,开高走高。之后的《六个梦》系列,跟着部部叫座。

平鑫涛所说的房子,是他们结婚第二年买下来的可园,琼瑶小说结尾写某年某月某日“写于台北可园”的那个可园。

琼瑶的眼光和能力都获得了证实。1990年代的十年当中,琼瑶成功霸占了内地观众的电视荧屏。1998年,《还珠格格1》在内地的平均收视率超过40%,当时就有人预言“十年内不会有任何一部剧可能追得上”。没想到,1999年的《还珠格格2》迅速打破第一部创下的收视纪录,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平均收视率突破50%,在湖南甚至超过60%,堪称万人空巷。到了《还珠格格3》,在演员集体换人、观众审美疲劳的情况下,收视率也达到两位数。

《还珠格格》至今仍保持着国内电视剧的最高收视率记录。即便是寒暑假翻来覆去地被重播,《还珠格格》和《情深深雨濛濛》的收视率也都能高出同期的新剧一大截,被称为“假期神剧”。

审时度势的文艺工作者

“这些人不用上班吃饭,只管谈恋爱劈情操吗?”近年来,这是观众对琼瑶小说和琼瑶剧最为集中的批评。公正点说,现代意义的职场女性,确实不在琼瑶的创作范围之列。在她开始创作小说的时代,台湾地区的女性,哪怕是大学毕业生,正式进入职场工作的也不多,大学毕业就结婚才是主流。偶尔遇到一两个诸如学校老师、公司秘书之类的角色,也在进入恋爱期之后挥别职场。更何况,琼瑶小说的主人公,尤其是女主角,平均年龄绝对没超过25岁,很难对她们抱有职场上的高期待。

但一直都处于工作状态的琼瑶,一直都有审时度势的好眼光。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在琼瑶的全盛时期,至少有近三十年的时间,都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如果分析一下她的创作年表,我们不难看出,琼瑶对时代潮流有着清醒的辨别意识。

琼瑶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从1963年创作 《窗外》到1971年创作《水灵》和《白狐》,是现代与古典题材交替进行的。

中期,从1972年的 《海鸥飞处》开始,到1980年代末期,基本都是以当代台湾青年为主角的爱情小说,而且多都是大团圆结局。

1990年之后,琼瑶把小说背景再度搬回古代,主要是转向清朝和民国初年,包括《雪珂》、《望夫崖》、《青青河边草》以及大红大紫的《还珠格格》三部曲,而且再也没写过现实题材的作品。

如果从经历和思路上都无法贴近当下年轻人的生活,那么最聪明的做法,就是绕过这块短板,写远时空距离的故事。比如,原本发生在1960年代台湾的《烟雨濛濛》,被改编成1930年代上海的《情深深雨濛濛》,向前推了整整三十年,效果就非常出彩。

琼瑶也手失手的时候。1973年发生在台湾的《一帘幽梦》被改编成2006年发生在上海的《又见一帘幽梦》,琼瑶试图把自己向往的“古典爱情”装进一个“现代故事”里,她所有的“过气感”就全部暴露了出来。

所以2014年,琼瑶跟于正打官司,说自己正在改编《梅花烙》——可见又回到了古代。

坚持到底的女战士

2014年4月,琼瑶通过微博“写给广电总局的一封公开信”控诉于正《宫锁连城》抄袭《梅花烙》,被于正以“绝对只是一次巧合和误伤”带过。随即,琼瑶正式控告于正侵权。

当时大家都觉得这个并不乐观,也有不少专家表示过“过程冗长”、“很难打赢”之类。但琼瑶再次拿出了她“一秒钟也不删”的战斗精神,直到2015年12月18日,终审落幕,琼瑶胜诉。

胜诉后的琼瑶发布长微博,干脆利落地手撕了当年的小伙伴、却没在于正案中支持自己的芒果台,“被敌人伤害不稀奇,被亲人伤害才痛心”。

今年年初,有网友表示啊啊啊啊《还珠格格》又能播出了啊,居然获得琼瑶亲自回复。她毫不讳言,因为与湖南卫视的嫌隙,她一并收回了《还珠格格》版权。今年恰逢《还珠格格》播出20周年,湖南卫视再度找到琼瑶,双方得以“一笑泯恩仇”。

官司能打赢,家务风波却很难争出个对错。因为在平鑫涛中风、失智后的照管问题,琼瑶与平鑫涛的亲生子女发生激烈冲突,在网络上互怼,很多网友惊呼“阿姨这把年纪还这么情绪化”。

据认识两家人的朋友介绍,平鑫涛的子女都在父亲的皇冠公司任职,平鑫涛身体还健康的时候,很多矛盾就被直接摆平了。但平鑫涛病倒,原本潜伏的矛盾立刻爆发出来。琼瑶再成就非凡,再情深义重,恐怕也很难获得继子女的认可。

2017年下半年,琼瑶从皇冠拿走自己所有作品的版权,交由其他出版社。她在新版的序言中,郑重地澄清自己不是丈夫呵护下的温室花朵——

我发现大家对我的认识,是“被平鑫涛呵护备至的,温室里的花朵。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我听了,笑笑而已。如何告诉别人,假若你不一直坐在书桌前写作,你就不可能写出那么多作品!当你日夜写作时,确实常常“不食人间烟火”,因为写到不能停,会忘了吃饭!我一直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我是“书房里的痴人”!

一位80岁的“痴人”,一位人生的“大女主”,是值得尊重的。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