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李逵还是李鬼,新政教你识破托育真面目!家长最关心的0-3岁托育政策解读来了!


作者:樊巍 李星言 林颖颖 杨青霞 董川峰 摄影:陈征
编辑:杨青霞
时间:2018-04-28 17:24

刚刚,上海发布专门针对0-3岁幼儿托育的“1+2”新政(包括《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上海市3岁以下托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简称《标准》)。16个部委联合制定的新政,把0-3岁托育的场地、食堂、配餐、人员等等,一一管起来,幼儿托育从此告别无监管、没标准的状态。

在0-3岁“家庭为主”格局不变的前提下,本市通过“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建立托幼一体化发展,形成多形式、广参与的托幼服务体系,引导市场多样化的服务。本市还将建立托幼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托幼工作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委。

是“李逵”还是“李鬼”,新政下你如何识破托育机构真面目?上托班将来会成为一道“必选题”吗?祖辈带孩子到底好不好?将来上海会有哪些主要形式的托育?周到君梳理出老百姓最关心的0-3岁托育12大问题,并请相关权威人士做政策解读。

政府引导 监管无死角

新政教你识李鬼

问:作为家长,如何借助《办法》和《标准》,识别为孩子选择的托育机构是“李逵”还是“李鬼”?一个合格的“李逵”长啥模样?

在识别“李逵”还是“李鬼”前,家长先做一道“自测题”,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有必要把孩子送入托育机构。

如果你的家里有老人搭手,或者你的职业上班时间比较灵活,或者是全职妈妈……总之一条,家里有办法解决的话,这个识别托育机构的活,就不用做啦!因为,0-3岁孩子“家庭为主”的总体方向并没有改变哦。如果以上都不是,家里又新添了二宝,家里老人有情况帮不上忙,家里实在解决不了,那么,用新政识“李鬼”,才有必要。

■托育园老师向周到君介绍园内情况

首先,一个合格的托育机构,要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家长在机构现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察是否安全。

一看场地。市场类的托育机构建筑面积要360平方米以上,公益性托育机构200平方米以上。幼儿人均场地8平方米以上,户外场地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的,人均不低于6平方米。

二看消防。托育机构最好设在1楼。如果2、3楼设立托育,1楼必须要有托育点,同时2、3楼要独进独出,不与其他空间共设。

三看功能。包括幼儿游戏活动室、幼儿就寝室安全。还有,很重要的一块要看厨房。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托育机构可提供多种形式供餐服务,自有自建食堂为30平方米以上,配餐要有8平方米以上配餐间,送餐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其次,一个好的托育机构,除了看硬件,更看软件。

《指导意见》对托育机构负责人提出要求,必须具有6年以上学前教育管理经历。保育员、育婴师至少中级职称、持有4级以上上岗证。

■开放大学婴幼培训课程

要保证孩子有需要的时候,获得好的照顾和回应,幼儿数和从业人员之间配比就很重要。家长可以去“数数人头”。2-3岁孩子与从业人员配比为7:1,即,7个孩子至少要有1名从业人员看护。18-24个月孩子与从业人员配比5:1;18个月以下孩子与从业人员配比3:1。

托底人员上,每个班级要有1名育婴员、1名保健员,1名保安。托育从业人员,将来要接受心理测试、师德培训,最大程度低保证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家长还要注意留意细节,看看这些托育人员爱不爱孩子。

问:按照管理标准和办法,是不是所有的托育机构、托育点,都会安装摄像头?作为家长,可以随时查看吗?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托育机构主出入口、幼儿生活及活动区域等应该安装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安装摄像头,确保监控全覆盖,而且同区域报警中心联网。

但是,这是供管理部门、执法部门查看的,并不主张家长查看。一是如果家长随时查看,会让其中工作的从业人员产生不信任感,对工作产生不愉悦情绪,从业人员都不愉悦了,他接触的孩子怎么会快乐呢?二是随时查看,那家长还怎么上班呢?

问: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托育,有两种交费模式:一是一个月一交,还有是半年、一年地交。如果家长在政策出台之前已经交了半年或者一年的托育机构费用,新的管理办法和标准出来以后,家长发现孩子之前所入的机构并没有达到要求。他可以申请让托育机构退费吗?

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颜慧芬表示,根据《办法》,文件发布后申办的托育机构应当按月收取托育服务费,同时应当向社会公示收费项目和标准以及退费办法等。

而在之前尚未纳入规范管理范围、未经认证的已有机构,如果有上述情况,家长可以与机构协商解决,如果协商无果也可以走司法程序解决。

问:如果地下“黑机构担心自己改造了也达不到标准,或者顾虑为了达到标准要增加成本,不主动站出来申报变成“阳光下的机构”,那是不是依然会成为监管的灰色地带?

不是。这次0-3托育新政,很重要的一块,就是让监管无死角。将建立市、区、街镇三级联动的综合监管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大对托育服务市场违法违规的查处力度。形成日常检查发现、归口受理和分派、违法查处等机制,同时建立托育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对黑名单进行公示。

通过分级管理、16个部委联动、综合监管,提升托育机构质量。地下“黑机构”必将逐步浮出水面。因此,鼓励现有一些机构主动按照新标准申报。

问:家长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新标准下的托育“样板房”呢?

5月新托育机构可以进行申请,在浦东、徐汇、黄浦、静安等4个区先进行试点。试点区里的人、场所、机构、申请流程走一遍。两周以后,全市铺开。6月符合条件的机构将获得告知书,开始受理申办。预计最早7、8月份,新标准下的托育机构可以运作起来。

同时,托育不仅是一门生意,涉及到0-3岁最柔软的群体。各区在审批时,将从严把关,循序渐进,防止一哄而上。

多方参与 打造多样化托育

幼儿园、企事业园区楼宇、社区、市场同努力

问:随着人口高峰的到来,上海不少幼儿园不得不取消托班,主要把人、财、物放在满足3岁以上孩子的需求上。

目前上海有托班的公办幼儿园比较少。比如,长宁只有长宁实验幼儿园向全区招托班。松江目前也只有方塔幼儿园面向全区招托班,经常是,每年报名时不到两小时名额就抢光。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这次提出的“多方参与”,有没有促进幼儿园2-3岁的托班发展的计划?

政府将深化推进托幼一体化,鼓励有条件的区落实托班,缓解入托供需矛盾。

有条件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地方,二是有人员。政府鼓励有地方的区在新建幼儿园时,落实托班的建设要求;鼓励有人员的幼儿园改、扩建,增加托班资源供给;鼓励民办幼儿园办托班。

上海现有80-90所公立集改办托儿所,鼓励公益性托儿所扩大服务,在师生配比符合要求、餐饮、卫生、保健等有保障的情况下,扩大覆盖面。

问:去年,上海首批有12家有托育服务的企事业单位设立了“职工亲子工作室”。然而这两天我们采访时发现,去年年底之后,有的因为二孩和员工数量增加,托班取消了;还有的明确,只接受4-12岁的孩子,因为4岁以下的孩子难以看护,而且对环境、场地以及看护老师的要求也更高。

那么这次对企事业单位为自己的员工提供托育服务,有相关引导政策吗?

有的。职工适龄子女达20人及以上的企事业单位,鼓励开设托育机构,解决本单位员工子女托育问题。同时,还鼓励同一园区、同一商务楼宇内的多家企事业单位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提供托育服务。

企业设立的员工子女托育点发生的费用,可以按照税法规定,作为职工福利费支出在税前扣除。

问:2017年“上海市户籍0-3岁婴幼儿托管需求调查”显示,有88.15%的家庭需要婴幼儿托管服务,73%的父母希望把托管点放在小区内。很多家长都渴望,在自己的社区里面,找到又近、又实惠的托育点。这块针对社区的政策如何?

托育纳入社区服务体系,鼓励挖掘社区空余场地,就近就便改成托育机构和场所。通过返聘有经验的退休人员,充实社区托育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对社区内适龄幼儿家长等代养人员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

上海将在去年推出的20个新建社区托育点的基础上,今年再新设立20个。

问:我们跑了一下市场,发现锦江乐园附近同一家托育机构,两年前只要2000元。但是现在增加了老师、条件比原来更好了,价格一下子提到了6800元。有二宝妈马上感觉承受不起。这是对家长。

对经营者来说,市场有空白,但是标准提高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高了,还能赚钱吗?

让家长有渠道获得更多、更好、更普惠的托育服务,新政对托育服务市场,有具体的扶持举措吗?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副所长唐晓杰介绍,尽管托育机构营利性非营利性的都可以办,但是政府还是引导、鼓励非营利性的托育组织,要让老百姓承受得起。

同时,政策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事业、个人都可以办托育机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比如,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可接受定期的免费专业培训,托育机构用水、用电、用气实行居民价格,符合条件的托育机构提供托育服务免征增值税等等。这次推出了鼓励引导市场的10条政策。

家庭为主  上托班不是“必选题”

祖辈带孩子比送机构好

问:“政府引导”,“多方参与”,0-3岁托育有监管,又有多样化的服务,接下来上托班,是不是会像上幼儿园一样,成为我们孩子的“必选题”?

上托班不是“必选题”,而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0-3岁托育建立“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托育一体化体系。从家长角度来说,托育最好以家庭为主,确有困难的,再进行托育。

这是因为,在0-3岁养育上,家庭的作用不可替代:首先是孩子依恋关系、安全感的建立,家庭的作用不可替代。0-3岁如果处于焦虑中,大脑发育都受到影响。其次,家庭对孩子语言发育的作用不可替代。家庭通过普通话、英语等各种语言不断刺激孩子的语言发育。第三,0-3岁是大肢体发育关键期,包括跑、爬、跳动等。第四,2岁以下孩子社会交往的欲望不强,还不会与其他人玩。营养、保健差异性很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家养育是最好的选择。

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学前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郭宗莉表示,有些家长早早地把孩子送进了机构,也把养育的责任推给了机构,这些家长往往忽视了家庭对孩子成长发育的重要贡献。在0-3岁,家庭亲子关系对孩子健康发育至关重要,早期的亲子关系是否能良好地建立起来,甚至决定了孩子今后能不能很好地走进社会。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亲人最为依恋。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交流、随时的关照,正是孩子最需要的。

问:有的老人很愿意为子女带孙辈。可是子女却担心他们的育儿观念太老,孩子和老人在一起,容易被娇惯、养成不少坏习惯。祖辈带孩子到底好不好呢?

郭宗莉说,祖辈的亲情难能可贵,很多研究都表明,祖辈带养有很多优势。比如祖辈可以协助照顾孙子女,使父母能够兼顾家庭与事业;三代同堂的关系也有助于家庭动力的平衡,增进家人亲情和家庭文化的融合,对日后婴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十分重要。

研究表明,老人的生活步调比较慢,这恰恰和婴幼儿的活动节奏是合拍的。祖辈有较多的时间陪伴小孩,能给孩子获得较多的安全感和早期依恋,反过来也有利于祖辈的晚年生活。

不过,也应该看到祖辈带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祖辈精力有限,在教养观念、照料方式上的‘落伍’,以及两代人之间的差异与冲突等。所以,如果社区能为照料孙辈的老人提供一些科学育儿的指导,最好不过。

问:政府在家庭指导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吗?

上海市早教指导服务中心忻怡介绍说,目前上海0-3岁孩子的家长可就近接受一年6次的免费指导服务。此外,本市向76万名家长提供了育儿周周看的手机彩信报,每年举行覆盖16个区的现场指导,育儿加油站总是人山人海。

上海开放大学王松华说,3月份该校首期育婴员培训班,招150人,结果来了900多人,除了托育从业人员,还有不少年轻父母,连隔代养育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也热情高涨地来了。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