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透的玻璃棚,高低错落的绿植,用来登上平台的原木色台阶……这样的环境会让人以为走进了植物园,但其实,这里是宝山区的吴淞污水处理厂。最近,该厂通过提标改造工程,完全颠覆了污水厂的传统形象。目前,工程已进入试运行冲刺阶段,污水厂出水标准将从二级标准提升至一级B。
周到君从宝山区相关部门了解到,吴淞污水处理厂位于吴淞口生态“新滨江区域”,紧邻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和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主要服务于宝钢二、三期工程生活区以及吴淞海滨地区的40万人口。它是上海首座采用“植物园式”FCR工艺的生态污水处理厂。
FCR,英文全称Food Chain Reactor,翻译过来叫做“食物链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是从匈牙利引进的。简而言之,通过在污水处理厂里“种花种草”,就能让这些美丽的植物以及依附于植物中的微生物、原生动物,把污水中的杂质——有机物质和营养盐“吃干抹净”。
据上海城投公司介绍,这些看似美貌的植物,不是单纯来吸附处理污水,而是要构建水生态食物链,利用附着在植物根系的微生物、原生动物以及微型动物,发挥他们的“长处”,去除污水内的垃圾,同时实现厂区除臭和景观改造功能。采用这种做法,可以在不新增用地的情况下,提高污水厂出水水质,并改善厂区运行环境。
“植物园”里的花花草草选择不仅要满足污水处理需求,还须满足审美及生态需求。在建设“植物园”过程中,工程师们化身“园丁”,从3000余种备选植物中选择100多种构建了“植物园”。他们除了要精通传统污水处理工艺,还要维护一座“植物生态园”的稳定。不久前,他们刚刚解决了东池好氧区填料依附大量红线虫、降低污水处理效果的问题。
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到如今和植物打交道,吴淞厂的“园丁”们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研讨、巡检、应急、调试,找到了城市运行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