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艺人称自己的牛仔裤五六年不洗引发争议。牛仔裤真的可以好几年不洗吗?再高档的牛仔裤也会掉色?请看科学“养牛”攻略。
采访专家:
王建明(北京服装学院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余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牛仔裤可以多久不洗?这个答案竟然是四五年,并且还出自当红艺人之口!不久前,歌手杨丞琳出席某活动时自曝不洗牛仔裤,最久的有五六年没洗,“顶多有些火锅的味道”。这番话引起了一场波澜,其中不乏批评之声,有人说杨丞琳“脏”甚至“恶心”,还有人说她这是在炒作,“博版面”。而杨丞琳本人也对网友的言论十分不满,言辞激烈的“回复”在网上引起了不少关注。
■杨丞琳代言牛仔裤(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潮流文化的一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牛仔裤永远是潮流的经典单品,牛仔裤的穿着也“颇为讲究”,着实诞生了一批执着的“养牛”族。实际上,作为现代纺织工业的杰出代表,款式众多的牛仔裤,有着比普通服装更为负责的制作工艺,“不洗牛仔裤”是潮流文化的一种,但品控较差的“劣质牛仔裤”最好穿都别穿!
牛仔裤最早的记录来自于16世纪的意大利,据说是对商船水手所穿裤子的称谓,不过,牛仔裤真正被人们熟知,还是19世纪50年代美国西部淘金热,特别是在1849年旷工蜂拥而入来到加利福尼亚州,形成了著名的淘金潮,人们迫切希望有一种耐穿耐脏的衣服,在这种背景下,坚实、耐用的牛仔裤应运而生。
目前牛仔裤行业内的老大品牌李维斯(Levis),其实也是牛仔裤最早的发明者,利维·斯特劳斯(Levi Strauss)创立的利维公司(Levis)生产的501牛仔裤,就是世人所知的牛仔裤的鼻祖了。资料显示,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 ,在美国中西部农业地带几乎人人都穿的牛仔裤,第一次被带到密西西比河以东的繁华都市,从此牛仔裤开始步入流行服装的行列。
■美国西部穿着牛仔裤进行工作的淘金工人,他们常年穿着牛仔工作服进行各种作业导致的磨损以及汗渍的导致的褪色也许给了现在养牛人很多灵感(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几百年过去了,尽管当年的“工人屌丝装”已经演变成为最时尚的的流行文化,但牛仔裤发明当初所自带的磨损、不清洗、破洞、补丁也沿袭至今,成为潮流文化的一种,这其中不洗牛仔裤就是其中一种,民间也叫“养牛”。
“养牛”,其实是牛仔裤玩家们的行话,就是长穿少洗,用身体的曲线去打磨全色的牛仔裤,使裤子自然褪色,形成贴合自己身形的褶皱和猫须,从而形成的牛仔裤。难怪有人开玩笑说“养的好的牛仔裤可以站起来”。
不过,民间极力推崇的“养牛”在业内人士看来却有些“荒唐”。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建明告诉北京科技报|科学加客户端记者,用水洗衣服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让衣服变软的过程。
“我们经常看电影画面中有老人用木棒敲打衣服,目的就是为了让衣服更柔软,从而获得更舒适的穿着体验。”王建明说。
■新购入牛仔裤和穿着几年牛仔裤的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网上流行的“牛仔裤最佳清洗时间为6-12个月”的说法,王建明表示毫无科学依据,“相对而言,牛仔裤的柔软舒适更多的来自于长时间穿着,因为特殊的布料和制作工艺,在清洗保洁上不用像衬衫、T恤衫这样频繁,但这绝不意味着牛仔裤可以几年不洗。类似于杨丞琳这样几年不洗牛仔裤有些匪夷所思,无论从卫生还是科学上,都不太适宜。”王建明说。
王建明还强调,牛仔裤和其他纺织品一样,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长时间不清洗同样会聚集细菌,依据个人意愿,只要觉得脏了就可以清洗,并没有什么时间期限。
其实,与清洗牛仔裤的时间相比,牛仔裤的“染色”或许才是更应该关注的问题。牛仔衣裤之所以与众不同,也与其独特的靛蓝染料密不可分——牛仔裤的染色关系到色落和品质,而牛仔裤之所以爱掉色,和靛蓝染料本身的特性也有很密切的关系。
在人类历史上,靛蓝是非常经典、广泛使用的染料。2016年,美国《科学进展》杂志发表,在秘鲁发现了一件已有6000年历史的染了靛蓝的废旧布块。在此之前,已知最早的靛蓝染色纺织品出现在古埃及第五王朝建造的金字塔中,距今也有4500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余坚告诉北京科技报|科学加客户端记者,靛蓝属于有机染料的一种,这种材料的水溶性较差,如果给牛仔裤染色,需要先与还原剂(连二亚硫酸钠,也叫保险粉)作用,将他转化为可溶于水的形式——靛白,靛白对布料染色后,再进行氧化还原,重新转化成靛蓝,使布料呈现蓝色以完成染色。
■牛仔裤染色使用的“靛蓝染料”,靛蓝染料分为人工合成和天然的两种,前者成本较低,后者稳定性更强。(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这个氧化还原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因为靛蓝本身附着力太低,再加上牛仔裤布料特殊,使用的是丹宁布,就是粗斜纹棉布,使用的棉花纤维直径大,杂质含量高,即便氧化过程重复多次,依然很难染侵到棉芯,这就是“牛仔裤爱掉色”的根本原因。
“牛仔裤掉色是正常的,不掉色才是有问题。”王建明解释,牛仔裤染色的时候,尽管人们希望他能够染透,但因为染料特性的原因,大部分依然在纤维或者纱线表面,还有一部分沉积染料,在空气中氧化的也比较慢,这样在洗涤和穿着的过程中就会掉下来,出现的就是掉色现象。
■一条洗后严重掉色的牛仔裤,业内人士表示,一条高品质的牛仔裤严把生产环节,不容易出现严重的掉色情况。(图片来自网络)
王建明表示,对比普通的棉质衣服,例如衬衫使用的棉花纤维是比较细的,纤维越细,自然染料就越容易浸入纤维内部,使染色充分,所以棉质衣物并不是不掉色,而是掉色非常非常的细微,质量越好的衣物就掉色越少。牛仔裤也是如此,品质越好的裤子掉色情况就越轻,但对于牛仔裤本身而言,如果牛仔布不褪色,就不可能出现风格不同的成品,也不可能出现各种猫须(褶皱)等工艺效果。
到消费者层面,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牛仔制品,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甚至千元不等,那么50元一条的淘宝“广东产”和八百元一条的李维斯区别到底在哪里?
网传的“劣质牛仔裤甲醛超标”“女孩穿牛仔裤以后双腿得皮肤病”是因为染色工艺上的问题吗?
记者了解到,尽管牛仔裤品牌众多,但制作工艺和步骤上其实大都类似,分为纱线、染色、织布、缝纫、洗水等几个步骤。
最后的洗水工艺里,牛仔裤的颜色会被不同程度地洗褪,逐渐出现层次感。当然所谓的“原牛”就是不经洗水的牛仔裤,在穿着过程中的摩擦形成的自然落色。
■牛仔裤正在进行织布,牛仔布上有很多错落的白点。这是因为在织牛仔布的时候,并非经纱纬纱都使用靛蓝纱线,而是加入了白线。(图片来自网络)
50元一条的牛仔裤和500元一条的牛仔裤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对此王建明认为,牛仔裤的品质是一个全产品链的问题,包括品控、生产线、剪裁版型、洗水工艺在内,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整体质量,从工艺技术上来讲,影响最严重的就是洗水环节。
所谓洗水,也叫水洗,是在牛仔裤染色之后,用化学用品对牛仔裤进行漂染和清洗,包括普洗、石洗、漂洗、雪花洗等等。通常高档的牛仔裤,洗水会做得相对复杂,洗出来效果也会很自然,反之低档的牛仔裤,水洗工艺较差,看上去即不真实也不自然,如果处理不好,残留在牛仔裤上的化学物质可能还会影响穿着者的健康。
例如偶氮染料、甲醛、荧光增白剂和柔软剂具致敏性;聚乙烯醇和聚丙烯类浆料不易生物降解;含氯漂白剂污染严重;一些芳香胺染料具有致癌性;染料中具有害重金属;含甲醛的各类整理剂和印染助剂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等。
“水洗过程需要用电用水,还有不少人工费,洗的越多费用就越高,采购方的需求也不同,中小厂商利润本来就不高,在这个环节上往往不够严谨”王建明说。
■一名工人正在一家牛仔洗水厂的车间里工作,2016年,一段外国人制作的牛仔裤生产加工纪录片在网上热传,但一些内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依然有待商榷
因此,王建明建议,普通消费者在选购牛仔裤时,无异味、外观没有明显缺陷是最基本的条件,而正宗的牛仔裤以靛蓝为染料,表面应没有色花或者条花,经过水洗等处理后,颜色更加鲜艳明亮,口袋布没有明显的沾色现象。
“此外,还要注意面料色彩应该基本平均,没有显著的差异。面料手感柔软,没有明显的硬块和油斑等。缝线均匀坚牢,拉锁润滑、金属饰件和涂层无脱落现象等等。”王建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