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端午节虽然还有约1个月时间,不过,现包的粽子已经在各食品店、菜场摊位上市。在申城,尤其是郊区农家,有一些家庭喜欢自己包粽子,因此,无论是市区还是郊区的菜场,粽叶开始走俏。在崇明一家菜场,粽叶卖4-4.5元一斤,有100张左右,可以包20多个粽子。乡下的河边,若是去晚了,宽一些的芦苇叶都被附近居民摘走包粽子去了。
菜场、电商平台粽叶走俏
今天一早,周到君在宝山大华地区一家菜场看到,两三位中年妇女正在买粽叶。摊位上卖的不是新鲜的粽叶,而是晒干的箬竹叶,一小包2元,有10多张。摊主说,最近每天都有顾客来买粽叶,都是自己包粽子用的,这个菜场里没有新鲜粽叶卖,都是晒干的。
在郊区菜场,则多新鲜粽叶,而且基本都是来自当地的芦苇叶子。在崇明一家菜场,新鲜芦叶售价4-4.5元一斤,一斤有约100张,都很宽,闻起来有一股芦叶特有的清香。摊主说,“最近芦叶卖得好,崇明人自己包粽子的比较多。”市民沈女士就买了4斤芦叶,回去和亲戚一起,包了100多个粽子。
在电商平台,粽叶销量也开始抬头。在某电商平台,某店铺里,晒干的箬竹叶100片卖29.8元;另一家店铺,新鲜芦叶200片卖36元,比崇明菜场贵了不少。
农村河边,宽一些的芦叶被摘光
市民沈女士说,她本打算自己去附近河边摘芦叶,但走了几条河道,发现不是河道做了水泥驳岸没有芦苇生长,就是宽一些的芦叶早就被摘光了,只剩下窄的芦叶,“包粽子要宽一些的芦叶,太窄的不好包。”
“摘芦叶其实也是很辛苦的活,为了摘到宽的、品质好的芦叶,要穿着套鞋走下河岸,走到泥泞的水边,如果摘来去卖,就要摘很多,手酸、手被割破是常有的事。”崇明几位农村妇女回忆起年轻时摘芦叶卖的岁月,“那时候,芦叶还是很多的。”
各地粽叶有多种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粽子的味道不仅仅来自里面的馅料,粽叶特有的清香也为粽子增添了不少风味。但各地包粽子所用的植物叶子不尽相同,常见的为芦苇叶、箸叶、箬叶。粽叶还有特殊的防腐作用,使得粽子易保存。
上海人家包粽子多用芦苇叶,有时因为买不到新鲜芦苇叶,也有用菜场买来的干箬竹叶子包。
箬竹是禾本科箬竹属的一种植物,在长江以南都有生长,但主要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衢县和湖南零陵阳明山一带,多生于山坡路旁,海拔300-1400米。这种竹子的叶片比较大,所以适合包裹粽子。
在宁波、重庆、福建等一些地方,还可以看到用竹笋壳来包粽子,因为笋壳上分布着大大的圆形斑纹,有网友戏称这种粽子是“豹纹粽”。还有一些地方则会用荷叶来包粽子,在包括上海在内的一些地方的饭店里,还有荷叶包饭这道菜,糯米馅料里还会有红烧肉或者甲鱼肉。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