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扰飞、窃密、坠机伤人……关于无人机的这些问题到底该如何防治?


作者:吴正彬
编辑:吴正彬
时间:2018-05-14 17:13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无人机销量约2万架,其中军用无人机约占1. 4%,民用无人机占98. 6%,预计到2020年中国无人机年销量将达到29万架。80后和90后是无人机驾驶员的主体。

这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安学和公安技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会长程琳日前在第一届中国无人机应用安全治理及智能管控技术高峰论坛上的介绍。

我国出口无人机占世界总销量70%

在本届高峰论坛上,程琳、陶军生(中国国际警用装备网专家库主任委员)、郭宏(上海振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等很多专家学者∕业内人士都就我国无人机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据陶军生介绍,2016年国内无人机行业产值为260亿元,2017年深圳大疆公司销售额达200亿元。

“经过大数据分析,今年无人机行业产值的增长率将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我国目前出口的无人机已占世界总销量的百分之七十。可以说我国已成为世界无人机的生产大国。国内无人机的应用也已涉及到方方面面,据了解,目前各级公安机关已装备了6,000余架无人机。在公安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陶军生说。

扰飞、窃密、坠机……无人机管理问题多多

近年来,无人机扰飞、窃密、坠机等问题层出不穷。程琳表示,无人机在公共领域管理上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其快速发展对公共空间安全带来大量风险:

首先,无人机扰航事件频发,严重威胁航空安全和公共安全。据中国民航报道无人机扰航事件从2015年4起、2016年23起到2017年上半年40余起,呈逐年上升趋势。杭州、绵阳、昆明、哈尔滨、重庆、成都等机场均发生无人机影响航班起降事件,严重威胁民航安全。

其次,无人机具有一定的载重运输能力,能躲避地面检查,对走私、贩毒、偷拍、搭载违法基站等违法犯罪活动有较高利用价值。例如,深圳海关近日在深港边境地区破获一起特大走私手机案,犯罪团伙就是利用无人机空中飞越边境线,架设线缆,然后用电动绞盘牵引向境内疯狂走私手机,初估案值高达5亿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由于无人机操控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加之飞行故障和天气等客观因素影响,一旦在人群密集场所坠机,将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比如5月1日晚,上千架无人机演出中出现失误变成‘乱码’。在演出结束回收无人机的过程中,也出意外,有不少无人机垂直往下掉落。这种都会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小威胁。”

从法律、技术、行业等方面进行管控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加强对无人机应用的安全治理?

■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反制设备

程琳认为,虽然目前民航局已出台《关于民用无人机管理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但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应用领域的日益广泛,飞行活动的日益频繁,对无人机还是难以形成有效监管。

“我们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行业管理等多个方面仍存在不足,一定程度影响了无人机在安全反恐和智能管控方面的发展。”程琳如是说。

为此,他提出七点建议:一、国家制定《无人机应用安全管理法》;二、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完善对无人机安全管理的体制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各负其责,加强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打好‘组合拳’;三、制定无人机空中安全管理规则,合理设置无人机禁飞区域,统一无人机信号管理标准;四、制定做好对无人机的应急处置预案;五、严厉打击处罚使用无人机违法违规;六、建立健全无人机标准体系;七、建立健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范。

此外,在当天的高峰论坛上,作为本届论坛组委会执行主席的上海振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宏也从技术角度,介绍了他们对无人机安全治理与管控方面将要展开的研究。

其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无人机探测跟踪技术,包括雷达探测技术、光电跟踪技术、无线电频谱探测技术;二、无人机反制技术,包括基于信道阻塞式干扰技术、导航信号诱导技术;三、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无人机实时在线监控技术,包括无人机监管平台、无人机防御与反制系统平台等。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