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名中餐厅上海南京路开店!厨师需老外指导,“国际版”中餐你接受吗?


作者:徐妍斐 吴正彬
编辑:徐妍斐
时间:2018-05-17 21:11

最近,一家外国餐厅入驻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消息引发外界关注。这家餐厅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家国际知名的中餐馆,但是仅仅在国外营业,而且曾出现在著名美剧《生活大爆炸》中。“这是’谢耳朵’吃过的中餐!”不少网友这样说道。

对于中餐,我国消费者每日饮食最为熟悉。数十年前上海华人奔赴海外创业,如今带着外国人吃了几十年的中餐菜谱“回沪”,上海人又能接受这份经外国味蕾改良过的国际版中餐吗?

带着招牌菜“生菜包鸡肉”国内首开店

这家叫“华馆”要来上海的消息,都引起国外媒体的关注。《华尔街日报》发文称:“’华馆’餐厅将类似于中餐的食物带到中国来。’华馆餐厅’也许被认为是美国的高档中餐厅。但该连锁餐厅将其在中国开的首家店称为’美国小酒馆’。”

最终入驻南京东路第一百货商业中心的餐厅,还是被命名为“华馆”。从市百一店八楼电梯出来,不远处就能看见它的招牌。走入店中,感觉店堂相当宽敞。

整个餐厅装饰的风格简洁、富于色彩感,黑色的房顶,金色的大吊灯,深红色或淡彩砖块墙面,长排沙发座的靠背则有湖蓝、浅绿、深红等不同颜色。桌子均为木色,有两人桌、四人桌和转盘大圆桌等各种款式,方便结伴而来数量不同的顾客就餐。

据周到君目测,店内总共有数十张桌子,但由于还在试运营阶段,就餐区没有全部开放,顾客都集中在周到君所在的这片区域。

“华馆”门店经理沈竹晖告诉周到君,美国媒体对华馆要来沪的消息,还曾做过一个三天的跟访。而美国媒体感兴趣的源头,在于华馆是一家在海外极具影响力的中餐品牌。“华馆是美国最大的中餐连锁店,在美国本土有500多家,美国以外的地区有300多家,这里是中国国内的第一家。”沈竹晖表示。

华馆有一道招牌菜,叫做江氏生菜包鸡肉,在韩国极受欢迎。而菜名中的“江氏”,来源于华馆的华裔创始人江菲利浦。有消息称,他的母亲江孙芸40多年前曾在旧金山渔人码头开设“福禄寿”餐厅,被《花花公子》专文推介为最好的中国餐馆之一。沈竹晖告诉周到君,这位最初去美国创业开中餐馆的女士正是上海人,因此这次华馆到沪颇有“中餐回家”之意。

■江氏生菜包鸡肉


一九九三年七月,第一家“华馆”在亚历桑那州的史考特斯德开张,后陆续在南加州开设了三家分店,此后扩张到全美及海外,并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美国人吃中餐,就认这个味道,’华馆’海外的每家门店可以说生意都很好。”

8成菜品和美国一样,在上海新增“茶叶蛋”

那么,当“华馆”来到上海,其引以为豪的中餐菜谱,能否能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可?

自4月28日试运营起,华馆就在使用一本“临时菜谱”,这上面有五十多道菜品。“这本菜单并不是针对中国市场设计的,它就是美国总部设计的菜谱,我们这边做了个翻译的工作。”沈竹晖表示,“华馆”的这五十多道菜全球门店通用,每到一地并不会因为当地人的饮食习惯而对菜品做出调整。“我们不改变口味,但是我们创新口味。”

周到君了解到,“华馆”的菜谱中,80%的菜品是固定的,而20%的菜品则留给门店“本土化”创新的空间。

比如,此次来上海,就新增了两款酱鸭和茶叶蛋。“酱鸭是针对中国市场设计的,因为老外不太吃鸭子。而茶叶蛋则是给上海市民的,上海街头的便利店里茶叶蛋销售很普遍。”而这款茶叶蛋的名字也很有趣,叫“魔鬼茶叶蛋”,花纹茶叶蛋中填入蛋黄馅,馅料经辣椒油和多种香料调味,顶部淋上风味豆豉、韭菜碎和芝麻。

虽然华馆定位是中高档的中餐馆,但在上海顾客眼中,它的菜品定价并不是特别贵,人均消费在百元左右,差不多是两道菜的价格。周到君翻阅菜单发现,除了最受顾客青睐的“蒙古牛肉”卖108元外,其余大大小小的菜品价格基本都在百元之内。素菜二三十元居多,大荤的菜八九十元居多,荤素混合的菜则介于两者之间。

■蒙古牛肉

事实上,华馆并不算一家纯粹的中餐馆。市百一店客运电梯内的墙上广告,对“华馆”的描述是“亚洲融合菜”,“开启您的亚洲无国界美食之旅。”在华馆的菜单上,也有天妇罗、寿司等典型的日本料理。昨天,一名到店就餐的顾客对周到君表示:“‘华馆’整体给我的印象很不错。不过我个人还是倾向于那些定位更清晰,把一方菜系做精的餐馆。”

美国大厨授课,中国厨师考核上岗

顾客们或许会好奇,从美国远道而来的“中餐”,在上海的时候是由谁来烹调制作?

周到君了解到,目前上海的这家华馆所提供的菜品已经是由中国厨师烹饪,而参与烹饪的这些中国厨师则是由美国厨师培训出来的。在餐厅试运营之前,美国总部派出了一个16人的厨师团队赶赴中国来进行课程教学。也就是说,在这家“华馆”餐厅,是美国厨师教中国厨师做的中餐。

“我们挑选了一批中国厨师,对他们进行了45天的每日培训课程,并且通过考核后才上岗的。而给他们培训的美国厨师,也都是以会说中文的美籍华人为主,这些厨师都是总监级别的,是我们品牌的资深厨师。”沈竹晖表示,他本人此前就到韩国的华馆餐厅进行了为期60多天的培训,而除了厨师和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也需要进行为期45天的培训方能上岗。周到君在与几名服务人员的交流中就感受到,这些服务人员对华馆的历史、菜品等情况确实比较了解,服务态度也都很好。

除此之外,沈竹晖还告诉周到君,对于中国厨师的挑选,他们也具有一定的标准,那就是一定要在中餐行业有三年及以上的从业经历,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具备一定基础的厨师对于新的烹饪方法学习起来才会比较快。

“我们也不是说要招擅长烧淮扬菜的厨师,或者擅长烧本帮菜的厨师,或者是擅长烧其他菜系的厨师。我们需要的就是年轻的厨师,年富力强并且具有很高的专注力,善于学习、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另据沈竹晖介绍,除了要善于学习,华馆还要求他们的厨师要善于创新。因为虽然菜单大部分菜品的口味已经固定,但还有一些菜品要根据每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这部分菜品恰恰就需要一定的创新。

口味偏酸甜,有人爱吃有人不习惯

今天中午12点左右,一些食客陆陆续续来到华馆用餐。

周小姐和她的两位同事就在附近上班,她告诉周到君自己是今天才在网上搜到有这么一家餐厅的。三个人总共点了5个菜,有蒙古牛肉、宫保虾球、薄饼酸甜鸡这样的荤菜,也有风味炒茄子、天妇罗四季豆这样的素菜。

■天妇罗刀豆

“吃下来的感受就是口味偏酸甜。这个蒙古牛肉还好,和我们家里烧的牛肉口味相差不大,但是这个宫保虾球和薄饼酸甜鸡就有点偏酸偏甜了。还有这个风味炒茄子,吃起来也是比较甜的。我觉得他们的厨师可能比较喜欢用糖、醋这样的调味品吧,很多平时咸的菜,在这里都变成了酸甜口味。还是感觉有点怪,不太能适应。”周小姐点评道。

另一桌上的食客李先生则表示:对这样的菜还挺能接受的。李先生告知,他以前也在外国人开的中餐厅用过餐,对于外国人的口味特别是欧美人的口味具有一定了解。

“听说这个餐厅是从美国那边过来的,欧美人都比较喜欢吃酸甜的东西,所以这里的菜偏酸甜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实,如果真的不喜欢吃酸甜的话,我觉得像江氏生菜包鸡肉、蒙古牛肉、天妇罗虾这些菜都是挺不错的,口味上与我们平时吃的中国菜相差也并不是很大。”

在聊天过程中周到君得知,李先生的几位朋友,也就是和他一同前来用餐的另外几位食客,其实就不太喜欢吃酸甜的东西,但他们却表示,这里的菜品也都还能接受。

“我觉得偶尔吃吃还是可以的,毕竟是外国人开的中餐厅,跟我们本土的中餐厅相比还是有一些特别之处的。比如这个虾球,虽然有点酸酸甜甜的,但个头挺大,口感也挺独特的。不过我感觉这种菜不能多吃,吃多了容易腻。”一名食客这样说道。

■宫保虾仁

沈竹晖表示,华馆在全球开了这么多餐厅,每到一个地方,总有适应和不适应的人,这对于餐厅来说是比较正常的事。

还在适应中,工作日中午生意淡

周到君曾两次来到“华馆”。初次时是周末,餐厅坐席开放区域基本坐满,其中有三桌是外国顾客在用餐。而今天工作日中午,生意就相对偏淡,包括周到君在内总共有四五桌人用餐。服务员告诉周到君,工作日晚六点以后顾客会开始变多,晚上和周末是客人用餐高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麦当劳、肯德基等国外快餐品牌来到中国,在此后多年经营中,以本土化的改良口味被中国消费者广泛接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餐厅选择到沪开店,让上海市民享受地道的外国菜。而在消费者选择多样化的同时,餐厅之间的竞争压力也变大了。如何赢得本土消费者的心,是这些“洋品牌”必须认真面对的挑战。

一名餐饮行业专家对周到君表示,近年来上海餐饮行业迅速发展,可以说不出上海就能吃遍天下。在这种情况下,“华馆”作为知名中餐馆到上海,将外国人所认可的“中餐”味道介绍给本土消费者,不失为一种国际餐饮文化上的交流,但这些早已经过外国人口味改良的中餐,最后能否真正为中国消费者所接受,还留待市场的检验。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