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5!这部韩国人拍的中国街头美食,远比《舌尖3》下饭


作者:毛奕云
编辑:毛奕云
时间:2018-05-23 15:46

春节档的《舌尖3》没看够?

这部让网友纷纷手动@舌尖3剧组,望其好好学习的韩国美食综艺,在豆瓣的评分高达9.5。

主持人白钟元有点像《孤独的美食家》中的五郎,在世界各地走街串巷,用仅限“菜单生活板”的中文、日语、泰语和英语与当地人直接交流,挖掘最接地气的小吃。

请务必在吃饭时观赏,这不是空话↓

《街头美食斗士》

走过“火锅成都”和“点心香港”,“隐于市”的小店你去过几家?

《街头美食斗士》共12集,目前推出了4集。第一集和第二集都在中国拍摄,拍摄地分别是国人公认的“美食之都”成都,和《米其林美食指南》首次推荐街头美食的香港。节目对美食的介绍,又好吃又有内涵,真的很想去打卡了!

军屯锅盔,白钟元盛赞“去巴黎买油酥糕点,估计都没这个好吃”。长时间的煎炸使其表皮酥脆,中途要用烧过的冷油降温以防炸油。用冷油而非生油也有门道,生油虽冷但有腥味,冷油就没有这个困扰。

白大叔顺便科普了食物的溯源——军屯锅盔是在军屯这个地方流行起来的,而锅盔一说则源于张飞拿铁锅(锅)当帽子(盔)的传说。挺冷的冷知识。

还有歪果仁最熟悉的中餐之一——麻婆豆腐!白钟元去的这家是“陈麻婆豆腐”,作为总店规模颇大。

麻婆豆腐的历史很多人都知道,有150年历史,最开始是家贫的油贩子用剩下的油加上豆腐做出的菜。不过看到后期让雕塑“动起来”讲述历史故事,还是很惊喜啊!

你知道肥肠粉应该这么吃么?点肥肠粉一定要加冒节子。冒节子是大肠末端部分的别称,由于肠衣较厚,因此更有嚼劲。白大叔以厨师的敏感总结了肥肠粉的口感,“肥肠负责嚼时的香味,粉丝负责口感,汤负责整体包容”。

镜头转换到香港。避风塘是我们熟知的港式茶餐厅,但它在香港的原型其实是渔民版的大排档。在1990年以前,很多香港渔民都住在水上房屋形式的避风塘,因体力活繁重所以口味很重。

■避风塘炒蟹

看他们烧饭真是过瘾,在锅里点一把火,做避风塘炒蟹、牛肉炒土豆、黑胶薯仔牛肉粒、炒蛏子,成品有港人最推崇的“镬气”。

云吞面是赴港不可错过的美食,白大叔去的好望角不仅入选了米其林必比登,还有特别适合游客参观的开放式厨房。

云吞面所用的面条“竹升面”的制作过程敲有趣,用鸭蛋和碱水做成鸭蛋面团,然后坐在竹木上一边压一边跳,有点辛苦啊。

别忘了茶餐厅,这个香港特色的同时吃中餐和西餐的地方。白大叔在讲故事环节说:为什么香港会有茶餐厅呢?因为中外杂居,谈事情谈到一半一个要吃粥饭,一个要啃面包,没法在一起吃饭,所以“发明”了茶餐厅这种兼顾两者需求的餐厅。

emm……如果把白钟元在成都和香港吃过的美食列成清单,成都篇共有辣椒面羊肉串、炸土豆、鸡蛋炒面、红糖发糕、军屯锅盔、陈麻婆豆腐、加冒节子的肥肠粉、担担面、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百年茶馆的花茶、猪脚拼鸭肉、马路边边串串13种食物,“清新脱俗”到没有火锅。

香港篇呢,他一路消灭了冻鸳鸯、番茄牛肉伊面、西多士、避风塘炒蟹、牛肉炒土豆、黑胶薯仔牛肉粒、炒蛏子、云吞竹升面、煲仔饭、港式牡蛎饼、港式热狗、咖喱鱼丸、烤大肠、猪肝粥、蚬蚧鲮鱼球、盅饭、烧麦、姜撞奶、茶餐厅早餐19种食物,更令人目不转睛。

如果你曾去过这两座城市,不如对照看看吃过多少种?现在没拿到满分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

不看熊猫也要吃,被吃货对美食的爱所治愈

美食番是治愈系,看到一个“爱吃的胖子”在荧幕前大吃特吃,真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啊。

光看白钟元吃东西就很开心,很下饭,怪不得他在韩国是美食一番,“收视保证”,横跨厨师、商人、主持人的“斜杠青年”。

吃货之懊悔——“既然看见了只能吃了”和“早知道点一份了”↓

吃货之执念——“哎呀,还是去吃饭吧”↓

吃货之伤感——没吃完的猪脚拼鸭肉被收盘,大叫后捂胸口:“那个老板!没事没事没事”↓

吃货之经验谈——“只要稍微离开游客聚集的小巷,就能找到当地美食街”,“要吃这样小份的才能再吃别的东西啊”,“只要敢用担担面当招牌肯定好吃”。

吃货之终极杀——“在成都光吃饭了,都没有看熊猫就要走了,(不过)熊猫看电视就行”↓

确认过眼神,是爱吃的人!

镜头里一晃而过的普通人,也令人感到人世间的暖意。成都篇中向白钟元友情推荐美食的路人,香港篇中明天就要关门、却免费送给摄像师傅一份热狗的店主,都以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善意。

美食节目大致有三种,有的强调摆盘艺术,有的讲述食物背后的饮食文化,有的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充满着烟火气。《街头美食斗士》无疑是第三种,类似的纪录片有NexFlix制作的《美食不美》(Ugly Delicious)。在这两部纪录片中,主角都是好吃但不经看的食物。它们外表平平无奇,却让我们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以及随之生发的温情。

食物最“好吃”的状态,永远在人的记忆之中。


来源:周到